名家散文

枫林中的红军广场

作者:牵挂你的人   发表于:
浏览:50次    字数:452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01

  寻找一段不一般的岁月留痕,感受特有的历史硝烟和红色印记,缅怀热情奔放的英烈人生,您就来红军广场吧!

  正前方大片红颜枫,宣泄着火焰般的浓烈,反衬出来龙山磨盘山麒麟山等比肩山体的清丽,点燃拜谒者崇敬的目光。觅一个生态自然红与文化精神底蕴红配对的时间点,我走进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西上饶市横峰县的葛源镇,落脚全国生态文化村——枫林村,在大叶枫林中,深深的感知九十年前,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其红十军、红十一军红军将士冲天的豪迈、鲜活的呼吸、震撼的号角,还有那英姿和威名。

  一块大大超越人体身高、刻有党微标志和“红色圣地”楷体字样的景观石,散发出润滑饱满、灿若明霞的玛瑙风采,把来者统统引进了红枫林。我见过不少红枫,国内原产红枫、日本和美国红枫,她们不是长在山岭,就是窝居庭园景苑一隅,但是,如此集中连片,又冠闭天日的还是第一次见识。身边人被红枫的大体量所吸引,凑近场上东边的几颗红枫,试图测量一下他们的磅礴胸围,一个人远远抱不住,两个人才够围拢,有的,少不了三个人手拉手。平视前方,哪里数得清?举目四顾,红枫参天,纷纷撑开一把把巨伞,把长方形样子、南北向布局的广场抱在跟前。这,就是当年著名的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军区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通用的、由方志敏亲自命名的“红色广场”。后来,根据其练兵习武的功能,被人们习惯地尊称为“红军广场”,简称“红场”。

  人在其中,我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的追问红枫的棵数,主人告知,最早有168棵,现在仍有百余棵。她们像忠诚的卫士,守护在红场四周。我又生出想法,欲求证红场的大小,主人接着补充,总面积过万,确切测定是10500平方米。看来,主人接待积累了经验,抓到了来访者的心理,为现场两个最基本的征询给出了标准答案。其间,也有释疑的知识面,眼前的红枫之所以硕壮无比,与众不同,在于它的习性适宜来龙山麓偏旱偏酸的土质。

  往北,我轻轻地移步红场,走过了还是初始风貌的地面,看到了红场司令台。司令台就是一座赣东北典型的土木结构穿斗抬梁瓦房,常见的“人字形”屋顶。前敞后闭,即正南无墙通透,正北只开一扇门,可供进出。东西两面土墙到顶,墙体刷上了土黄暖色,顶端用黑白两款颜色收边。在屋顶又饰以跷角、弧沿的徽派风格。看得出来,司令台在修旧如旧后,不仅激荡着红色的熏陶氛围,也溢出了小品建筑的现代美感。

  从后门登几级石阶就上了司令台,入户墙上对称的挂着红十军和红十一军两面军旗。凝视鲜艳的红军旗帜,心底翻动了一波又一波无穷敬意。人转过身来,正对广场,因为司令台提升了视线,感觉到红场空间更加空旷浩大,感觉到几路山笼山风呼啸的气韵,感觉到摇曳的枫叶,翻转的是生命的激情,翻开的是烽火年代壮伟的篇章。

  枫林中的红军广场

  02

  1932年3月底,“清明寒”总是不期而遇。尽管乍暖还寒,但枫树依旧密生着白色的柔毛,舒萌的嫩叶,吐露满天的颜红。枫林村的枫树下,劳动的号子形成了冲天气浪。银助、二齿钳和铁锹随双手挖方填土,畚箕等竹篾盛具随双肩运来了小山似的红土和片石。石灰浇上水,冒起白烟又叽叽炸响。红军和赤卫队土法上马,用红土、碎石和石灰再掺杂红染料,拌成“三合土”取代水泥,因陋就简地铺设地面。

  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中,走来了穿着淡蓝色红军装的高个子,他脸面方圆、线条柔和,深邃的双眼顾环四周,不停地用笑脸和手势向劳动大军招手致意。他,就是在4个月前,即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赣东北苏维埃主席的方志敏。

  清光绪25年7月16日,也就是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诞生在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那是1922年的一个春天,他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著名共产党领导。两年后的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江西的党团组织。五卅运动爆发于1925年,同年7月,方志敏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镇小组。1926年5月和1927年2月,是他革命路上的两个节点:他出席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他当选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带领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阶段。随后的1929年4月和1930年7月,在方志敏领导下,分别在赣东北苏区建立江西红军独立团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任红十军政委。从初创时的一个连到一个军团,方志敏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跨越。其后,方志敏又把红十军扩编为由红十军改编的红十一军和新编红十军两个军。而红十一军在1933年4月划归中央红军序列,开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这支部队特别善于打游击战,在中央苏区打了五场漂亮的战役。

  方志敏富有创造创新精神,把党组织建在连队,到1931年5月就建有支部60个。苏区除了有正规的红军、地方红军、还有群众武装,打造了“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系。群众武装主要是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以及1931年以后组织的作战队、地雷队。其中,赤卫队和少先队总人数分别有2.56万和3.47万人。在弋阳、横峰等五个县和葛源的作战队队员总人数达4.8万人。有记载,苏区每月能造出大小地雷1.5万个,而且种类有铁雷、石雷、锡雷等5个。1932年中的几场战役,苏区军民用地雷共炸死炸伤国民党军达到3000余人。

  形势的发展,让方志敏有更高的眼界。他多次考察后看中了葛源,因为这里扼守闽浙赣皖四省和赣东北南北交通要冲,灵山、磨盘山、来龙山列座四周,进可攻,退可守。所以,1931年2月,方志敏率领赣东北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从邻近的弋阳县迁到了横峰县葛源镇。从此,这里成为苏区新的首府和红色省会。眼看正规红军和群众武装的不断壮大,需要一个配套的训练习武和集会的场地。他在落脚枫林村后不久的一次苏维埃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在枫林中修建大型实用广场的倡议,得到领导机关的赞许和周边群众的支持,于是,“红场”建设,在春风春雨中顺势兴起。

  03

  红场,在短短3个月的军民大会战中成功落地,除了有清晰的区块划分,有靶场靶标、有运动场和集会场,也有齐全的简易设施。运动场筑有单杠、双杠、秋千等器材。场上的球网用麻绳编制,那是妇救会的功劳;篮圈是铁打的,当然是兵工厂的贡献;所有的木头用料则是群众的力量。红场启用一段时间后,也有美中不足,总感觉少一个演练指挥之类的平台。说干就干,方志敏带领一批工匠,在翌年年初,选址广场正北的山脚边,筑造了一座敞开式的乡土小亭子。别看它小,作用可不小,既是主席台又是军民联欢的舞台。它,就是今天的司令台,就是今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红场打包,成了今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我们来了,置身当年滚烫的红土地,知道时间不是原件,但知道红场连同小亭子当然是原件,即使面貌有所刷新,但格局永远不变。她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老人和功勋,也是那段峥嵘岁月的称职书记员和绝佳摄影师。苏区鼎盛时期,一幕又一幕的高光片段,在此都有格式化的存储。

  1933年11月18日,正是深秋时刻,枫林村的枫树,更有一种熟透了的质感。红旗与红叶交相辉映,台上台下汇成了红色的海洋。这一天,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红场隆重召开。这是继1931年11月赣东北省“一苏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盛会。闽浙赣省的代表应到107人,实到106人,这其中包含了葛源直属区及红十一军、红十军等单位的代表人员。党中央对这次大会特别重视,派来了由200多人组成的中央苏区参观团。大会其它莅临嘉宾有100余人,连同组团人员在内共有1000人参加了大会,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苏区的兴旺发达。因为,继1932年12月11日成立的闽浙赣军区之后,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都于1933年年底成立,三大领导机关全部落户葛源镇枫林村。现在三大旧址分别成了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怪不得毛泽东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正确的根据地模式”。

  本次会议的高潮,上演在11月23日下午两点的闭幕式上。“独臂将军”、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红十军军长刘畴西,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荣幸地宣读了中央政府的贺信,也代表中央政府授予方志敏“红旗勋章”一枚、授予红十军奖旗一面。刘畴西说道:“这是中央政府对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的鼓励和嘉奖。获“红旗勋章”的全国仅有8人。此时此刻,让我们为方志敏与彭德怀、林彪、徐向前等8个中央领导一同收获的殊荣表示祝贺”。

  在喜庆与喧天的军乐声中,方志敏走到主席台前,恭敬地接受勋章。掌声盖不住方志敏庄重而浑厚的嗓音,他说道:“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授给我的勋章,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省工农群众与红军将士的荣誉,是奖励给苏区军民的。我们闽浙赣苏区成为全国著名六大苏区之一,成为中央苏区一个有力的右翼,是1931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强有力领导的结果。”

  时间,走到了1934年11月,红场记住了24日那一天相拥话别的场景。草木缠绵,枫叶无语,气氛凝重。方志敏在司令台上借当天的全省党的积极分子大会和群众大会,部署红十军北上抗日和苏区的留守发展工作。这一天,他将与生死与共的母亲妻儿及其父老乡亲作离开告别。他们,一个个从各自红润的眼神,互相读出了依恋和期盼。

  因为,会前的11月18日,中央军委指示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与来自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进行合编,成立“红十军团”。事实上,中央的红七军团本身来自于方志敏缔造的赣东北的老十军。中央军委任命方志敏为“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指示他率领“红十军团”8000余名将士北上抗日,向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宁沪杭方向进军,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全国红军特别是中央红军正在进行的反“围剿”。方志敏临危受命,顾全大局,仅仅经过6天的时间准备,就决定今天会后无条件执行命令,从红场出发挥师北上。方志敏把今天的大会开成北上抗日的誓师大会。红军将士人人意气风发,充满着战前的豪气。会场上响起了方志敏的誓言:“党要我做什么,虽死不辞”。他又面向红场,深情地说道:“为了可爱的中国,我们就要离开苏区了,我们就会回来的,这一天并不遥远。”

  —

  枫林中的红军广场

  04

  可惜的是,方志敏这一走并没有回来。在之后赣东北的怀玉山,他指挥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突出国民党二十倍于己的包围圈,自己留下来接应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而被捕。1935年8月6日,南昌下沙窝,国民党卑鄙无耻的枪声,扼杀了一个年仅36岁的极其宝贵的生命。

  方志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作为“100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貌似永远地走了,但他战斗过的红场还在,他的革命意志、吃苦奉献的精神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还在。伫立眼前北上抗日的起点站一红场,亲吻红场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寸赤诚土地,抚摸多情的草木,深深地感受到方志敏及其红军将士的脉动和心跳,接驳起他们展念的心志和壮美。仰望天空,红枫吐露的何止是醉人的风景,亦是先辈凌雪的风骨:毕竟每一片枫叶,都是生命沉淀的美丽,都是热血的绽放;每一柱挺拔的树杆,不就是他们威严的化身?正如我们党中央评价的那样:“方志敏同志抗日的救国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亘地而永垂不朽。”今天,赣东北女儿为方志敏挖掘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是融入我们血脉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新长征的原生动力!

  当年的战场,如今的课堂。来到了这个精神圣地,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伟大。你想离开,又生出许许多多的思念、不舍和豪迈。一种执着在胸中回响:心中有使命,脚下有担当![小时]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红军广场 枫林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