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王怀东:南门外

作者:王怀东   发表于:
浏览:95次    字数:311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篇,  月稿:0

  南门外,那是个遥远的地方。它不是空间上的遥远,而是记忆中的遥远。

  1969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山西省大同市南门外空字116部队训练队。

  南门外,有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坪,那是一个机场。机场没有跑道,也看不到飞机。据说之前那里有一个滑翔机学校,机场是供滑翔机起降的。那年秋天的某一天,草坪上降落过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二十余架直升机,乘坐直升机来的有几位大人物。

  训练队的营房离机场不远,步行十分钟。营房大门不显眼,进去后是一个斜度颇大的下坡,坡下有一个篮球场兼操场。操场的左侧是食堂。食堂的后面有一片不高不矮不粗不细的杨树林,望出去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春天里的树叶格外嫩绿,风吹过来,杨树摇曳着身姿,身后的小河忽隐忽现带点神秘。

  顺着操场往前走,是我们的宿舍兼教室,长长的两排平房。整个训练队不足百人,小环境舒适惬意。

  天渐渐暖和起来。离家时穿上的新军装是冬装,该换夏装了。司务长让我试了一下,五号军装合身。他寻思了一下,“今年夏天可以,明年就没法穿了,正在长个头呢。领四号吧!“他的想法是对的,冬天再来临时,我的棉裤就短了一截。又是司务长找了点棉花和布,让刚入伍的几位女大学生帮我把裤腿接了接,才撑过第二个冬天。

  那年我13岁,身高1.55米,体重73斤,读初一。带兵的老朱想招几个小兵,到学校里乱转,看中了我。从小看着革命电影《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长大,我早早就琢磨着怎么才能去当兵。曾听说某地在招小兵,我没跟家里打招呼就跟一个小伙伴跑了,跑到半路被骑着自行车的舅舅给抓了回去。没想到这次机会送上门来了,我高兴得直蹦。父亲、母亲、外婆都不同意,说我太小了,想当兵可以,再等几年。我就跟他们倔。带兵的老朱到家里做我父母的工作,我最终如愿以偿。我们那批兵总共100个,跟我同岁的有三个,大我三、四岁的很多。

  四号军装穿上后,领口显得太大,垂在胸前。有一天,训练队组织战士们去市区照相馆照相。轮到我时,照相馆的人找了个夹子,把我的衣领从后面夹住,拍出来的照片像是穿了合身的军装。

  作者青年时军装照

  走出照相馆,我沿着街面溜达,等战友们拍完照集合。没走几步,迎面并排走过来两位身着陆军军服的军人,臂上套着红袖章,红袖章上赫然印着“纠察“二字。我与两位纠察即将擦身而过时,离我较近的那位朝我喊了声:”站住!“我下意识地摸了摸领口,还好,风纪扣是扣着的。新兵训练时,领导就反复教育我们,出门一定要检查军容风纪,如有军容不整,被纠察队抓住是会被带走的。叫我站住的那位纠察看了看我,问道:”你穿的是谁的军服?”我答道:“我自己的。”他听着我那尚未变音的童声,显然不相信,继续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我报出部队代号。“你们部队驻地?“纠察又问。我回答道”南门外“。正在此时,我们队长走了过来,看纠察正在盘查我,问”怎么回事?“纠察看队长穿着四个兜的军装,显然是位干部,又像是认识我,便问他:”这是你的兵吗?“队长说,”是的“。两位纠察对视了一下,似乎是找不出什么破绽,便对我们说,”没事了“,继续往前走去。队长看看我的领子,摇了摇头。那怎么办?我也希望我的脖子能长粗一点。

  一晃就到夏天了,队长对我的衣领还是耿耿于怀。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队长让我跟他去市区改衣领。南门外离市区大约七、八里路。一路上,队长在前面走,我就在后面跟着,无话可说。我跟队长并不熟,平时都是跟班里的战友一起训练一起玩,跟教员打交道多一些。我只记得队长是个山东人,个子高高大大的。他故意放慢脚步,好让我跟得上。找到一家裁缝店,师傅看了看说,衣领没法改。又找到第二家,依旧说,军衣无法改。找到第三家,师傅看着我的衣领吊在胸前,忍不住笑了。还是没法改。

  大中午的,我跟着队长走了一头汗,他也一脸沮丧。那时,部队星期天吃两顿饭,上午九点半吃完早餐后,就没有午餐吃了,下午四点半前归队,能赶上晚餐。队长一转身,带我走进一家冷饮店。他让我坐在一张小桌前等他。不一会儿,他端着一个玻璃杯回来,玻璃杯里装着浅黄色的液体,表面有点气泡。他问我:“喝吗?”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啤酒“。我根本没听说过。他看我没反应,说:“你尝尝”。我端起杯来抿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难喝了”。队长走去柜台给我要了一杯冰淇淋,这可把我高兴坏了。上一次吃冰淇淋,还是当兵前一年的夏天,跟外婆、母亲和弟弟去南京玩时的事情。

  回到班里,我把队长带我改衣领没改成,带我去喝啤酒和吃冰淇淋的事讲给战友们听。他们问我啤酒什么味道,我说可难闻了,一股骚味,像马尿一样。

  南门外的夏夜非常凉爽,轮到夜里站岗,要穿大衣。哨兵由训练队的战士们轮流担任,夜间在营区内巡逻。每班岗两个人,两个小时一换,十天半月轮一次,不耽误第二天训练。静谧的夜晚,只有风吹过时,听到杨树林沙沙作响。

  保密教育是训练队的家常便饭。每天训练开始时,我们都要背诵毛主席语录: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我们在部队学什么,做什么,对谁都不可以说,对父母也不能说。不同的班组之间,也要做到“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绝对不问。”

  十月上旬的南门外,已是秋意浓浓。一天下午,我们正在训练,突然集合哨声响起,训练队全体集合,去南门外机场执行任务。训练队的几十号人在机场草坪上一字排开,列队完毕,就听到飞机轰鸣声由远及近。转眼间,一架接一架直升机在草坪上降落,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肚子滚圆,有的细细长长。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直升机,好壮观啊!数了数,大约二十多架。

  陆续有人从直升机上下来,都穿着军装。一群人簇拥着几位首长模样的人向我们的队伍走来。走近队伍时,其中一位大声宣布,热烈欢迎某某首长、某某首长视察部队。大家热烈鼓掌。最大的首长是当时的总参谋长,陪同的有总后勤部长,空军司令等等。我们队长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右一名,我紧挨着他站。我们的身后便是迎接首长们的车队。

  人群向车队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总参谋长快到队伍尽头时,突然向我走来。他走到我面前,打量了我一下,问了一句:“你多大了?“我心里一咯噔,报了个虚岁:”报告首长,我14岁。“虽然当兵半年多了,我一直担心年龄太小被退回去。首长和气地说,”那么小就参军了?“跟在他旁边的是总后勤部长,马上插话说,”你当兵不也是14岁吗?“总参谋长笑着答道,”那是什么年代,那时候叫红小鬼。“总参谋长接着问我,”做什么工作啊?“我看了一眼站在我右边的队长,只见他直愣愣地盯着首长,不理我。我只好说,”报告首长,不能说。“首长笑了,把眼光移到队长脸上。队长马上说,“报告首长,我们是XX部队。”首长点了点头,和队长握了握手,又转过来和我握了握手。一群人说着话朝我们身后的车队走去。

  等首长们的车队离开了,我们整队集合回营房。回营房的路上,我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那一群大大小小的直升机。回到营房,解散。一些比较熟悉的战友就围着我问,“首长跟你说什么了”。我满脑子还是那群直升机,回答他们说,“不能说。”战友们悻悻的。看得出,都挺羡慕我的。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接到父母的来信,信中问我,听说总参谋长跟你说话握手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们呢?我知道是谁写信告诉他们的。关于此事,我回信时还是三个字;“不能说”。他们一直都不知道我在部队学什么做什么。

  冬天来了,新兵到部队了。新兵接受保密教育时都知道我的名字,我被作为典型案例写进保密教育材料了。

  再穿上棉衣时,我结束了训练队的生活,离开南门外,被分配到中队参加战备值班了。

  53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南门外变成什么样子了。不用说,一定是现代化的美丽都市风景。可是对我来说,留在心里的,才是最美的。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南门 王怀东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奶茶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8-09 20:13
    美文苑
    南门外,珍藏着王老师最宝贵的回忆。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军人,穿着大一号的军服,衣领拖到胸前,被纠察队怀疑盘问,拍照得用夹子夹住后领。保密条例学得好,不管是首长还是父母,问起工作,都是三个字“不能说”。文章举重若轻,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那个机灵聪明又一本正经的少年军人如在眼前。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