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惊人的,但其自身难以避免有局限性的审美观念及其所创造的人工美,相比于自然美,却未必都真的是美的,或是最符合自然准则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滩涂湿地等,遭到人类有意、无意的侵蚀和破坏,变得越来越少或面目全非。就像花随流水春去,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趋势和结局。由此,无论城乡,一些人工美不断被批量炮制,而那些原生态的所谓荒凉、其实很美的景色却不断减少和消失,以至踪影难觅。对自然美景情有独钟的爱美人士,常常只能到往事和记忆中去伤感而艰难地寻找那曾经和最美的荒凉。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有关人类消失后世界将会是何种景象的一部科幻片。
人类消失,这当然不是人类自己所希望的,但不是没有可能,且最终会变化现实,区别只在于迟早。人类作为地球漫长演变史中的一环、一个物种,与恐龙一样,应该同样有一个从起源到灭绝的必然历程。至于人类史延续时间的长短、灭绝时间的早迟,除自然规律的限定外,和人类自身对于自然、地球的态度与做法,应该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好好善待地球,人类的大限就可能会更早到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头脑清醒、居安思危:爱地球、爱自然,也就是爱人类、爱自己。
科幻片中,有关人类消失后的景象,我记忆最深的一组镜头是,许许多多的树木,从城市的街道和房屋原址萌出,拔节生长,进而汇成莽莽森林。是啊,地球上无数大大小小的城镇,原本都是荒芜的原野、茂密的森林,甚至可能是奔腾的河川,本来就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故乡和家园。
人类没了,她们自然要回家,那种欣喜和快乐是发自内心和无法阻遏的。人类灭绝后,城市将会重新回归自然,这是必须的,也是一定的。自然的完整复原,也是自然美的完满表现。只是,这对于人类不再具有实质意义,因为人类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设想和预测中,应该、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即:人类是地球和自然之子,只是众多地球公民之一,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分子,喜欢和回归自然,欣赏和品味她的美,也是自然而然的。
对此,人类倒还知道要做好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以草地树木等来净化、美化、点缀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环境。不幸的是,这项工作,却常常要打上人类的烙印和痕迹,将未经人工加工、残存的原生态的东西加以毁灭或改变。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创造美,而是破坏美;不是做好事,而是干坏事。从园林学、园艺师自身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美的;但相比于原有处于自然状态、给人荒凉印象的原生花草树木而言,这种美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给城市保存一抹乡村景色,留下一个人与自然更好地交融与交流的窗口和渠道,又有什么不好呢?
但事与愿违,不少城市都在对绿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所谓的拓展、开发和改造,以给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和游玩的公园和场所。初衷是好的,但一经人工加工,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却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变得更为疏远。人们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园林部门和园林工人以其自以为美的方式所创造的新景观,种植着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的花草树木,铺设和建造所谓的通幽曲径、水榭楼台等。
不说千篇一律,也有同质化之嫌。这种人工创造的美,有自然美的一些元素,但和自然本身纯粹的美,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人造美,和现代人居建筑一样,缺乏或较少那种源于自然的真正的美的特质。人工美掩盖了自然美,总有些让人心生厌倦。当然,另一方面,城市的某些角落,杂草丛生、高过人头等,也可能对治安不利,但从根本上来说,应当从提高公民素质和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本身来加以解决。实际上,治安案件等,不在此地生,也可能在彼地发。任何地段和场所,都可能成为犯罪的渊薮,不能以此作为对其彻底铲除、清理一空的借口和充分理由。
应当说,人工美或人造美也不失为一种美,但我更喜欢、更陶醉于自然美、天然美。这种美,是上苍亲手创造的,是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未经人为加工和改造,未打上人类因主宰世界而自以为是的印记,虽荒芜而更有野趣,虽微小而更富美质。野草满园、蟋蟀唧唧的百草园,是儿时鲁迅的最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乃因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绝美的自然景观,遂成王勃笔下万世流芳的千古绝唱,可实景今又何在?
秋冬时节,我常常看到,路旁、池边、江河湖海之畔,芦苇和芒花盛开,茫茫一片,像麦菽、似稻穗,如旗帜、若秀发,因风摇曳、随风作浪。这样的景色,何需我说美不美,你自己去想象、去感受。将其铲除、清理,或将其改种为按人的意志生长、需修剪和养护的绿蓠、草地,结果将会如何?其景观与韵致之美,岂能及其十之一二?既落俗套,也不会再有天苍苍、野茫茫、秋瑟瑟的旖旎风光和凄清意境,亦无成熟、收获般的景象与喜悦。
我还常走过这样一片草地,始自夏秋,便茅花绽放。虽然,茅花不像芒花和芦花那样高大挺拔,但洁白如雪、轻盈似羽、纤细优雅,放眼望去,又宛如盏盏风中银烛,燃成一片蔚为壮观的白色烈焰,摄人心魄,引人遐思,韵味无穷。白花、绿草、碧树,令人心旷神怡。无论是旭日初升的早晨、阳光灿烂的午间,还是斜阳西照的午后,这样的风景,都美不胜收,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如果嫌其是疯长的野草、乱开的野花而看上去有些荒凉,便除之而后快,或改种人工草皮,必将大煞风景,是一种暴殓天物、事倍功半的行为。她本身是美的,为什么要毁灭她?或代之以不那么美或根本就不美的所谓人工美呢?
市郊国家森林公园八一水库南面堤坝的缓坡上,也长有这样的茅草,也能开出如此美丽、连成一片的茅花。其开花时节,也值得前往一看。可惜,这类上天赐予的美景,已不多见而显得尤为珍贵。
自然景观往往很美或比人工景致更美。这样的例子很多,无法、也无需一一枚举。
说来,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社区、一所学校,总是会有一些带有荒凉之意的自然风景,如果都要想方设法地将其清理干净或用人工景观加以取代。我认为,这不是增色添美,而是减色减美;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样做,结果只有一个:让真正的美或更美的一种美无情地毁灭、彻底地消失。这和满足人们返朴归真、陶冶情操和获得美的享受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
话要说回来,我决不是一概排斥人工美。对于城乡建设,适当的绿化与美化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尽量留存和保护好一些似乎不太入眼的原生态荒凉景观,从而给人们提供独具特色、不可多得的原始美、自然美,方是明智和有识之举。
可是,今年秋冬,那片熟悉的草地,已不再有如雪、似烛、若焰的茅花迎风怒放在碧草绿树间。她的美丽容颜,她的秀美景色,只存在于我的深刻记忆中、我的依稀旧梦里,因为茅草已被铲除一空,真的竟然种上了最普通、常见的草皮!在我眼中,这块曾经茅花点点、极美的草地已变为一片美的沙漠!
在这个芒花、芦苇又一次成熟、绽放,却已不见茅花白了头的时节,我只能有些惆怅地说一声:“最美最忆是荒凉!”
回归荒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回归和投入自然母亲的怀抱,是对她的伟大、她的真善美的肯定和鉴赏,也是对地球上的一切、至少各种地球公民都是平等而同样有生存权利的一种尊重和认同。
其实,追根溯源,我们每个人都肇始于茹毛饮血时代,都曾与鸟兽虫鱼为伍,置身苍茫而荒凉的山野田园、湖海河川。怀念荒野,沉醉荒凉,以其为美,应是人类认祖归宗的寻根本性和基因之一。虽然,我们通常总是向往和喜欢城市热闹、繁华的生活与景象,但是从来不会、也没有在心灵深处忘记自己终极的故土家园。而苍茫的原野、荒芜的景色,就是这故园的显着特征和从中汲取美的精华与营养的重要场所!
今天,在城市里,看一看自然美景,有时本来也并不需要都去到真正的乡野便能做到。只可惜,现如今,我的居所、我的城,你的边缘和某些隐秘角落,还能有多少天苍野茫、风萧水寒和原生态的花草树木所形成的那一抹荒凉?她离你、离我,有多切近、又有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