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潘常春:又见石楠

作者:老湿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34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当代著名作家石楠,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天华镇笔架山下小村落,与李杜店(李白和杜甫在太湖相遇的地方)隔山遥望。石楠成名前的故事,其本人在很多文学作品的前言后记里,在很多作家描述与石楠交集的散文中,都有介绍,无须赘述。石楠,一生为苦难者立传,为奋起者歌唱,续写今古传奇,成就不可估量。特别是将多年积攒的一百万稿费倾囊捐出,在安庆师范大学设立文学奖励基金,鼓励文坛新秀,凝聚文学力量,助力时代发展等精神动力,已在中国文坛引发热议和排山倒海般报道。石楠,活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束光。

  石楠活成的一束光很亮很亮。3月28日,她捐出了毕生稿费设立文学奖励基金,其实际意义远远超过一百万的捐款本身,短短半年时间,先后有企业家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捐款支持,也有来自工薪阶层的曾玉琴、章顺国等女士先生们以万元计的友情支持,还有各地文友你五百、我一千的添砖加瓦。石楠文学基金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像滚雪球一样……

  石楠将一辈子积攒的稿费100万元设立石楠文学奖励基金。100万的真金白银慷慨捐出,需要何等的境界,需要何等的勇气。在当今文坛,石楠做到了。其壮举轰动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感动被感染者众多。石楠,开始步入了一条感恩文学之旅。她说,一切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来源于文学,是文学成就了她,她要尽一切力量报答文学。

  我与石楠老师近距离接触是2008年7月5日午后,在安庆市新华书店的举办的《中国第一女兵—谢冰莹全传》的签名售书仪式上。作为石楠老师的家乡文学爱好者,我带着就读太湖中学的两个孩子,给石楠老师“捧场”。其实,现场人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除了太湖县文联组织的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外,更多的是来自省内外石楠老师的忠实粉丝。虽人气爆棚,但大家自觉排队,等候签名,秩序井然。我亲眼见到了石楠老师的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地签名,感受到了早已声名远扬的石楠老师的谦逊与和蔼,以及在文学事业上的感召力。石楠老师接过排队递上姓名的签字条,一本接着一本地签名,很专注,也不时抬头与读者互动。对于专程来宜城“捧场”的我及孩子们,忙得没空说上一句话,只是笑容可掬地望了一眼。能够看上我们一眼,我们也很知足了。

  捧读着石楠亲笔签名的书,让我在乡亲们眼里着实炫耀了一回,也让生活在底层的乡亲们知道了石楠,而且是从太湖县山旮旯里走出去的女性大作家。

  第二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2008年9月23号中午,在太湖文友为石楠老师举办的70周岁庆生的宴会上,我陪同《永不褪色的老兵》中的主人翁方传华同志一起参加。洪福楼里,人数过百,有太湖县县委、政府的相关领导,有来自文化宣传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自发报名参加的文学爱好者,也有石楠老师的亲友。现场气氛祥和,喜气洋洋。大家举杯碰盏,共同祝福石楠和程必老师健康长寿。石楠老师在县文联主席章顺国的陪同下,伴着《祝酒歌》的轻音乐,挨桌答谢,其乐融融。轻快的音乐和着祝福声、答谢声,此起彼伏,其乐融融。那喜庆场面,至今常在脑海浮现。

  从那以后,我与石楠老师“混”了个脸熟,也与太湖文化界的老师们“混”了个脸熟。

  第三次近距离接触是2010年,属于正宗的接触,可以说上话的那种。经太湖籍中书协书法家汪德平先生的热心联系,在安庆一中附近的石楠老师寓所,我拜见了石楠和程必老师。石楠老师说,太湖来客都是娘家人,不要拘束,可以随意一些。石楠老师的话匣子一打开,可谓滔滔不绝,我只是虔诚和忠实的听众,其细节在《感恩石楠》一文有详述。特别是一句“要把书店经营好,把经济搞上去,把家庭建设好。业余时间亲近文学没错,它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但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只能相得益彰。”一席关爱语,似指路明灯。

  此后十多年,我和妻子齐心协力,坚持一手抓家庭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手抓家庭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闲暇时间,看看书报,修身养性,也自得其乐。与石楠老师仅在网络上有些联系。石楠老师常短信问候,当她得知我家各方面发展得较好,回复说:非常高兴,非常乐见,这应该是一个智者和有志者应有的样子。其言词有欣喜,有鼓励。

  今年春季,在程必先生登仙不久,石楠老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她文学创作生涯中的著作、手稿、名家签名、书师友赠送的珍贵书画、名人信函,以及她本人创作的绘画作品等,共计3871件收藏品,无偿捐献给安庆市人民政府,永久保存于安庆市博物馆。在博物馆内的石楠书屋里,人们可以通过一本本书,一幅幅画等珍贵藏品,走进石楠的历史空间,了解石楠的励志故事。在品读石楠艺术人生的同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光和热。石楠,活成了倡导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希望之光,这一束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光彩夺目,催人奋进。石楠,活成了一束光。或有张楠、李楠、汪楠的不断涌现,升华自己,照亮别人……

  5月4日,我在《同步悦读》上发表一篇文章《感恩石楠》,引发很多读者关注,石楠老师也在其列。其中有些句子感动了我,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读者之一的石楠。她发来一连串的语音,又是感谢,又是问候。其实写《感恩石楠》这篇文章就像写《永不褪色的老兵》一样,内心是纯洁的,透明的,非常简洁的文字是我发自肺腑的呐喊。尽管我不是名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家,只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乡下文学爱好者。

  石楠老师邀约,很多年没见,很想见见面。她说,她将所有余下的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手稿、绘画等,捐赠给太湖县人民政府,县里有关部门已安排专人登记造册,期待在捐赠和开馆仪式上和我见见面。

  我期待,也有点迫不及待。石楠老师,在经历年初程必先生仙逝的切肤之痛后,生活状态如何,我和很多关心她的文友乡友们一样,时刻惦记着。

  在5月13日和14日“同步悦读—走进桐城”大型采风活动中,石楠老师本是邀请之列,白夜主编准备亲自去安庆接她出席文都桐城盛会,后来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同步文友甚是遗憾。好在13日晚上的“同步悦读—走进桐城”文艺晚会上,首先播放了石楠老师的视频祝词,我们听到了石楠老师向文友们问好的声音,饱含深情,有张有弛,有感谢,有祝福……桐城国际大酒店的晚会现场,文友们一起一遍又一遍欢呼雀跃,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相信,石楠老师在安庆的寓所也能感受得到。

  11月15日,我利用参加安庆市新时代书社和金星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小学视频书会议的机会,拜访了好久未见的石楠老师。石楠老师住处闹里取静,室外有花有草,有小桥,有微风吹皱的水,清澈透明,可见鱼虾同戏,像一座小型花园的模样,住户很有舒适感。在一同步入电梯的邻居眼里,石楠老师的人缘、人品广受赞誉,拜望者很多。邻居们说他们8号楼叫石楠楼,因名人而闻名。

  为了不影响拜见石楠老师,也不错过开会学习,我起了个大早,石楠老师和家政大姐也起了个早。水烧开了,空调也启动了,室外寒风习习,室内温暖如春。石楠老师想得周到,就像款待娘家侄儿一样。带我看她在阳台上种的绿油油的小白菜,还挨个房间介绍,这是画室,这是老爹爹(已故程必先生)的房间,保留原来的模样,连被条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

  石楠老师说,很高兴看到你,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光明。希望有空常来看看,不需要带任何礼物。她还说,当年对你说过的话,也同样对很多文学爱好者说过,只是你领悟了,做到了,又做得好,文学爱好和家庭发展相得益彰,你也是励志榜样,活成了一束光,真好。

  相聚时间很短,不到半小时。言语间,她谈到了《同步悦读》发展空间,赞赏白夜主编的辛苦付出和远见卓识;谈到了她对《同步悦读》竭尽所能的支持;还特别谈到了诗城马鞍山文友对《同步悦读》的鼎力相助。她总结了两句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再大的石头,都要小石头衬托。

  相逢是欣喜的,石楠老师是,我也如此。

  相聚是短暂的,石楠老师主动邀请我一起合影留念,她穿上了胡静女士为她精心挑选的深红色羽绒袄,显得端庄大气,又有适合她身份的优雅。石楠活成了一颗星辰大海中熠熠发光的星星,最无私,最亲和,也最璀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石楠树,足以遮风挡雨。八十又六的作家石楠,像一棵历经风霜雨雪的石楠树一样,依然生机盎然,易生易长,也像杨振宁先生一样,跨过百岁门槛,依然豪情万丈……

  植物石楠,在乡村小道和城市街道两旁,四季青红绿,沿途遍清香。作家石楠,文坛老将帅,画坛也风光。

  真诚祝福,已活成一束光的石楠老师,身体康泰,福寿无疆……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