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张继平:听吴冠中先生讲画

作者:张继平   发表于:
浏览:218次    字数:260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1998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画家杜雪松相约去故宫博物院书画馆观摩“中国历代山水画精品展”。大约下午四点钟左右,我正在抄录展览前言,就见几位观众拥着一位老者进入展厅在画前拍照。开始我没在意,因为展厅里名家太多,不光有京城的还有外地的。第一次来看展览一进展厅我就看见油画家靳尚宜、詹建俊,一转脸又看见国画家范扬、李小可……如果到这来看名人可就没有时间看画了,所以我一般视而不见。一会儿,老者走到《游春图》前观看起来,正好离我不远,不知是谁小声说道:吴冠中!我不由地抬起头打量起来:清瘦的面庞,精神矍铄,短夹克上装,得体大方,还真是吴冠中先生!我不由自主地向吴先生靠去,有几位观众已经围向吴先生并提出请他讲讲这幅画。吴先生一点大画家的架子都没有,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请求,打开了话匣子,从第一幅作品讲起,并一幅接着一幅地讲下去。吴先生讲画,滔滔不绝,好像作了充分的准备,有的画他谈技法评画理谈画论,有的画他讲画里画外的故事,生动极致。印象最深的是他谈“马一角”、“夏半边”的画。“马一角”、“夏半边”是指南宋画家马远、夏圭,他们是南宋画家的杰出代表。因为他们二人的山水画都擅减笔,构图形式往往以少见多以偏概全,因而得名“马一角”“夏半边”。吴先生在品评他们二人作品时说:“马一角”“夏半边”只是他们的作画风格,今人并不必要去学习“一角”“半边”的构图形式,学习要批判地学习,不能盲目地全盘接收。一方面是吸收好的,另一方面是吸收对自己有用的。这个展览非常好,集历代中国山水画的精华,难得一见,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听吴先生开讲,展厅里观众全都围了上来,一下子形成了一个移动的人团,这个人团随着吴先生的移动而移动着。大厅里没有杂音,只有吴先生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所有的观众都和我一样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愿意漏掉每一个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闭馆时间,刚才工作人员已经催过我们了,眼看还有三分之一作品就要讲完了,展厅工作人员又来打断吴先生:老先生,你不要讲了,我们要关门了。吴先生还没有回应,所有的听者齐向工作人员央求:能否宽限一点时间,我们请吴先生快一点讲,谢谢您!那位女同志也许被我们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她同意延时。此时展厅大门早以关闭,只能出不能进,我们在专心听讲没有注意罢了。当吴先生讲完最后一幅作品时,不知谁带头鼓起掌来,跟着展厅里掌声雷动,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感激吴先生。

  我们拥着吴先生走出展厅时,太阳已经落山了,紫禁城已经笼罩在淡灰色的暮色中,又有谁大胆提出:吴先生能和我照个相吗?吴先生笑眯眯地答应了。这一下带照相机的人可美了,排着队挨个和吴先生合影。我和杜雪松都没有带照相机,眼睁睁只有看别人照像的份,现在想起来还后悔呢!

  我收藏的两封信

  第一封信是收藏大家王贵忱先生给我的回信。

  1986年底,我和画家蒋寄梦到广州看美展,专门抽时间去拜访王贵忱先生,可惜不巧,王先生出差在外,临走,我给王先生留下一封信。王先生是著名文化学者,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钱币学、文献学、金石学、书画艺术等诸多领域。我知道他很忙,但没有想到,回来不久便收到王先生回信。信如下:

  继平同志:

  十一月二日手书,收到。

  承闻您曾来过广州,并蒙下顾舍下,以我到安阳开商代史学会,延至十一月中旬方始回粤。不及迎候,请鉴恕!

  前在庐州画展上,获观尊画,留下很深印象。今读来信书迹,也有尊画题记笔意,给人以大方、气势宽厚的感觉。功力可以力就,气韵不能强求。女同志有此书画风格尤为难得,佩甚!大作笔墨、构图以至画题,气势皆好,且有自家风韵,此所难能者。未知近中发表大作吗?

  对安徽历代学术成就,我素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敬意,此次到贵省开会更增加了这种比较抽象的感觉,皖地确是多才智之士。我本来

  不懂书画,却成了黄宾虹迷。宾虹先生书学画艺超逸,对其学养尤为钦仰。此老学识渊博,其高雅有不可思识处。日后如有机会,我总是

  希望到安徽观摩古今文化之盛的。

  附呈拙字一条,请指教。我不善书,更不知书理,横扫竖抹,了无可取,阅后掷之可矣。

  附小笺,劳请转郭因同志。

  匆匆致意。即侯

  近安

  王贵忱谨上

  十一月六夜

  我与王贵忱先生相识于1984年5月。那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承办的“纪念渐江大师逝世320周年大会暨黄山画派学术讨论会”在合肥、黄山两地召开。那次研讨会聚集了国内外美术界的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约300余人,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我和王先生便是在会上认识的。

  王贵忱先生当时是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辽宁省铁岭人。1949年

  随南下大军进入广州城后,便在广东落地生根。我从小在东北长大,得知王先生也是东北人就倍感亲切,好像见到了老乡,聊得很投缘。

  会议期间举行了全国23家博物馆“新安画派作品联展”和“现代画家作品展”。王贵忱先生在信中所提的作品即是在此次“现代画家作品展”中看到的我参展的一张四尺泼墨黄山,他对这张作品很感兴趣,为此,还专门找我交流过。他极力鼓励我赴北京向他的老朋友、画坛大家李可染先生求教。有这样的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当即恳请王先生代为介绍。王贵忱先生是位热情而又爽快的人,他爱惜人才,提携后学,这样,就有了第二封王贵忱先生为推荐我给李可染先生的信。信如下:

  李老:

  上月在京拜别后,在广州稍事消停数日,又来合肥开会。

  这次举办的纪念渐江暨黄山画派学术讨论,盛况空前,与会者达三百人,其中,域外学者二十余人。以贵忱往时写过两篇评介黄宾虹先生学艺的小文,并蒙被邀参加此会。

  会上获识合肥中年画家张继平同志,其画作笔墨甚佳,画学见解亦甚深。伊对上海人美所出《画论》有评价,坚请为介绍,以便晋谒求教,并拟持呈所作画册,乞为赐题宠之,谨请有所指授才是。

  旅次匆匆,草草致候。顺颂

  时安

  贵忱拜上

  五月二十日

  信是“纪念渐江大师逝世320周年大会暨黄山画派学术讨论会”散会前一天写的,21日,全体与会代表在黄山桃源宾馆离会,我和王贵忱等诸位先生挥手分别。

  王贵忱先生给我的回信我当宝贝存放,而他向李可染先生推荐我的信,我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持信去敲开李可染先生的家门,信也就得以保存下来了。

  这两封信已经在我的宝箱里保存了30年,它见证了我与王贵忱先生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吴冠中 张继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