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刘灭资:老家的豆粑

作者:刘灭资   发表于:
浏览:399次    字数:187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老家岳西有很多好吃的。每个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产。本地人都知道,粉丝要吃沙村的,五谷米(薏仁米,又名六谷米)要吃斗水的,生腐要菖蒲的,豆干要汤池的,霜果要白帽的,糟猪肠子要小河南的,连黄烟也必须是鹭鸶窠的。如果要吃豆粑,懂行的人一定很热心的、同时又有点神秘地说:你是一定要去店前镇的。

  店前镇是个好地方。其一秀山。“司空斜插一枝峰,压倒群山数万重。”司空就是司空山,佛教名山。二祖慧可大师曾在此山传衣三祖僧璨,以后经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禅宗大兴。赵朴初先生“久萦魂梦故乡山”,就是这座山。其二丽水。店前镇境内主要河流为店前河。银河、麻滩河是店前河上游水系,汇合于三合滩,进入店前长河。“银河夜月”为司空八景之一,麻滩河水尤清冽,游鱼戏石,直视无碍。其三香稻。店前位于大别山南麓,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岳西重要的粮仓。喜看稻菽千重浪,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鹦鹉啄余香稻粒,米粒细长,光洁如玉,颗颗甜香。

  豆粑,主要原料为米粉、绿豆、黄豆、芝麻。是老家广受欢迎的一种美食。有关专家认为,豆粑以田野种植的谷物为主要原料,粗粮细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谷物中的膳食纤维、植物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族群及磷、铁、锌、钙、核黄素等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食保健价值。

  店前豆粑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其一,浸泡。先把精选好的籼米、杂粮(绿豆、黄豆、芝麻)添水浸泡14小时左右。其二,磨浆。将籼米等拌和均匀,按5:1兑好水磨浆。其三、烫粑。烫粑是关键。待锅热后,先蘸油擦锅,再倒浆入锅,刷匀,成薄饼,起锅,冷却。其四、切条。豆粑饼冷却后,折叠,然后切成条状。其五晾晒。把切好的细条状豆粑放到晒筐或竹匾中晒。

  豆粑好吃,食用方便。可以炒,蒸,焖,煮。

  煮,是常见的一种吃法,也是最方便、最便捷的方法。虽在南京,我家仍是豆粑的消费大户,群姐每年都要邮寄几箱子给我们。我家的晚餐总少不了煮豆粑。把清水煮开,放入细条状豆粑,放点葱,放点油,放点盐,阖盖,烧沸,熄火。养一会。盛入碗中,但见汤清清、菜青青,粑白白。这晚餐最大特点就是清淡,符合健康要求。儿子在海外多年,竟然也喜欢此晚餐。每每说,豆粑爽口、香甜,远胜通心粉、比萨十倍。重口味的我,常常自我安慰:此晚餐,近禅。

  焖,是最能彰显本地特色的一种吃法。即先将干豆粑用温水浸泡几分钟后,使其变软,滤水备用。在浸泡豆粑的时候,可将切好的肉丝、姜丝、萝卜丝(青菜或鲜笋亦可)炒至六成熟,所需盐全放在菜中,然后将准备好的豆粑均匀地铺在上面,添上少量水焖约五分钟;再洒些蒜叶,用锅铲或筷子轻轻匀拌后,淋上猪油或麻油;最后合上锅盖小火焖一会,让其烧出锅巴则最香。经搅拌,这种焖豆粑可作下酒菜或主食,芬芳齿颊,回味无穷。我的一位朋友到店前女友家,据说就是这样的豆粑,他连吃了三大海碗,女友家人又惊又喜,说这人有文化、有肚量,能睡东床,一时成为佳话。

  还有一种吃法,是要讲究缘分的,可遇不可求。这种吃法就是“吃活豆粑”。

  活豆粑就是刚烫好的豆耙,也叫湿豆粑。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老家家家户户要烫豆粑,妈妈站在锅台前,身姿优美,动作娴熟,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块肥肉在锅里用劲擦,热锅里就涂抹上一层油。接着豆粑浆入锅,再用刷子一刷,阖盖。稍候,启盖,锅里就有一个白色的“圆”。“圆”从锅中滑出,妈妈忙涂抹上红辣酱,又一卷,一边塞给我一边说:“小馋鬼”。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退休了,有闲了,好消息接踵而至了。就在上个月,群姐来电话了:欢迎姑爷回家,我请您吃活豆粑。一见到我们,群姐忙停下手中的活。到厨房,点燃松毛柴,在锅中添上油,撒点葱花,把刚出锅豆粑再入锅,加水少量,焖烧。揭开锅盖,香气扑鼻。置于碗中,油亮松软。入口温润,滋味芳香。涂以辣酱,舌尖陡生热浪;抹上豆酱,顿觉故园情长。我嘴里是豆粑,眼里是泪花。豆粑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又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同行的汪兄风卷残云,连连点赞:此豆粑真是活了。获此奖励,群姐笑靥如花。群姐就是芳群,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现在“芳群手工豆粑”已成品牌,远销合肥、南京、上海。忘了告诉你:群姐的家就在麻滩河边。

  吃罢活豆粑,人仿佛又年轻了一回。告别群姐,一轮圆月,挂在中天。月下有山,山下有水,水中有月。汪兄说,今夜路好走,车好开。坐在车上,我忍不住胡思乱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店前人的祖先一定是从望月中获得启发,发明了烫豆粑。从此以后,不管是长夜漫漫,还是风雨如磐,他们的子孙后代家家户户都有一轮洁白而且温暖的月亮。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豆粑 老家 刘灭资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