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祸兮福所倚记叔叔郑帮德

作者:郑红弟   发表于:
浏览:323次    字数:329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1篇,  月稿:0

  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就有“福”的像形文字,“福”字在甲骨文中表现的意义是“双手捧酒食奉于神主前”,这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含义是向上天祭祀祈求,敬拜上天,从而带来无尽的平安和喜乐,得到真正的福。考究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蓝图,一个福”字,一个涵盖了亿万人民的向往和理想的“福”字,一个大街小巷随外可几悬挂张贴千家万户的“福”字,可以告诉你一切。福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列为“示”部,“示,天众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字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以“福”为首字地名称呼的福建人对福的内涵和它所产生的影响有了更独特理解和感悟。食足并不是福的真谤,福是精神上的追求。福是八闽人的日常生活和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是福建人世世代代伟大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它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个八闽儿女的血脉中。它要求我们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并成为造福于八闽大地和荫庇后代子孙的精神力量。

  八闽福地,自古以来是人间胜境。《山海经·海内南经》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古谚云:“沉东京,浮福建。”这句在福建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其实指的是地质变迁。“沉东京”是一种自然现象,东京是因为一次大地震而沉陷海底的。“沉”是消亡,而“浮”是流浪。上苍赐给了闽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浪空间,不竭的海水浸润着这个族群的生息。在大浪淘沙中闯出一片天地的闽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文明——山海交响文明,并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孕育出自己的地域文化——福文化。《于越历史概论》中说:“这一片宽广的平原,具有背山面海的形势,距南面不远,就有山林之饶,而平原北缘濒海,又有鱼盐之利。平原上气候暖热,水土资源丰富,于越部族的祖先,是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繁衍发展起来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片人间乐园,是我们的祖先得以在江南地区繁衍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华古人类发端的良好时机。福建大陆海岸线实际长度三千多公里,仅次于山东而居全国第二,但曲折率最高,居全国第一。福建海岸可分为半封闭港湾海岸、开敞港湾海岸和平直海岸三种,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大小约一百二十五个天然良港湾,不少港湾面阔水深,风平浪静,是我国少有的优良港址。正如据《三山志》卷十载:“伪闽时,垦田一万四千一百四十三顷一十六亩有奇,白配钱二万三百八十四贯四百有奇,斛㪷九万二千七百余石。”唐代诗人包何在《送李使君赴泉州》诗中写道:“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福建自古山川胜邑、地灵人杰、才人辈出“东周出孔子,南宋出朱子。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厚重的地域文化也孕育了福建八闽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任劳任怨,爱拼敢闯的精气神。并在长期生活中感悟总结出:“祸兮福所倚,吃亏是福的人生真谛”。在中国的吉祥文化中,很少把问题绝对化,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均是辩证地看问题,就对“福”来说,也是如此。“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由祸转福为吉,由福转祸为凶,因此有福要会享,不要忘乎所以,才能逢凶化吉,否则就会乐极生悲。古语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说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让善良的人做起事来犹如神助。福建人为人处事从来都是秉承与人为善为人为伴,重信守诺。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告诉我们,人做大自然的一部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首先遵循大自然演变有关规律,同时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就成了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课题。

  曾被评为全国劳模的郑帮德叔叔,在他人生低谷时期曾有过靠别人施舍,乞讨他乡为生的念想,因为在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儿子父亲两位亲人先后夭折和离世,自己生病,家遭火灾的浩劫,最后剩下唯一家当的水牛在一次放养中不慎从山崖跌落摔死,饱爱“三灾六难”浩劫的叔叔,曾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

  寒冬清晨,叔叔站在田野里。他翻了一阵土,又想起自己的遭遇,不觉用锄头顶着下巴,呆呆地凝视着脚下的这片热土。他想起背后有人嘲笑他“命带‘苦’字,干死也富不了”的话来,可他不认命,山里人不是还有一句:“命带十八败,肯干都不坏”吗?

  婶婶送来午饭,悄悄地走到他的身旁,轻轻抚摸叔叔的肩膀,说:“别伤心了,凭你的勤劲儿,我们一定能从困境中走出来。”婶婶劝慰的话语象一股暖流,唤醒了叔叔重新战胜困难的勇气。叔叔婶婶平时就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受灾后,更是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叔叔熟人可不少,县委副书记是他的亲戚,乡长是他的同学,还有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熟人。好心的乡亲劝他向政府救济,叔叔他都拒绝了。叔叔婶婶俩立志从灾难中奋起致富,在山区干一番火热的事业,在种养方面下功夫。

  叔叔看到本地最宜种茶,就带着干粮步行几百里,到当时邻县福鼎、福安几个高产种植茶园参观学习。回家次日,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上山。

  是啊,是呀,他忘掉了疲劳,忘掉了节日。大年初一,按照我们习俗是不出门干活的。可是叔叔照常上山开荒,他怕村子里看到引起笑话,除夕就将锄头留在山下,初一早饭后,他偷偷地从后门爬上山去干起来。婶婶送来午饭,他三扒狼吞,最后一口饭还在嘴里又继续挖。汗水湿透了全身,叔叔索性脱去了 衣服,光着赤膊挖。功夫不负有心人,五亩茶园终于完成开出来了。种好的茶,他又把邻居种不完的荒山开出田园,插上秧苗、插上地瓜,还造林种药。夜晚,他就和婶婶细心管理蘑菇。

  当年县外贸公司的同志,听到叔叔遭受重灾,发奋致富的消息,深受感动。他们送去了九只长毛兔良种给叔叔饲养。家人如获至宝,几夜没睡好觉,盘算着如何养好兔,他买来养兔的书籍认真钻研,精心饲养,共繁殖小兔一百四十多只。

  苍天不负有心人三年来,不管是大雪纷飞的隆冬,还是赤日炎炎的酷暑,叔叔和婶婶奋战在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山上,一刻也不清闲,终于走上了富裕。为了进一步发展养殖业,他花了五千多元又盖了一座砖木结构新房。通过他勤劳的双手,他家出售粮食、茶叶、太子参、兔毛等年收入一万多元,人均收入二千多元,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全村第一个万元户。

  叔叔从困境中挣脱出来,致富后,没有忘记乡亲及有关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不忘初心,发动邻里乡亲一起发展种植茶叶、太子参、水果等经济作物。同时向大家传授有关养殖知识和经验,让更多像当年自己一样贫穷潦倒的乡亲摆脱贫困,从低谷中走出来。

  当年叔叔励志感人的事迹在《福建日报》刊登报道后,先后被《福建电视台》《中国农业报》《央视农业频道》《宁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传播。叔叔这种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大家的启发和影响很大。叔叔郑帮德先后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邓小平、江泽民等人的接见。

  随着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的走俏和看好以及生态文明被国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效应的相互叠加,闽文化和福文化交相辉映。叔叔当年开创的生态高山茶园基地前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随着近年来高山白茶被市场看好,周围许多专家和茶农前来向叔叔取经、咨询种茶经验和方法,叔叔的生态茶园基地也成为我们当地的茶文化标志性符号,茶文化也是福文化的诠释和延伸解读。每年到了青茶采摘季节,这里也便成为许多体验劳动采摘茶叶驴友们网红打卡地。

  每当叔叔和婶婶耕耘在茶园基地间,看到从茶叶间刚刚抽出的嫩芽充满了无限生机和希望茶园青绿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内心充满对未来人生道路无比的憧憬和希望,信步在阡陌间,步履总是那么艰定和自信。回想起自己人生岁月走过的每条路,以及一路走过来走过的每个坑坑洼洼,每一步都是值的,最终也是幸福的。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郑帮德 叔叔 杂文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