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为什么没有危机感
其实我们看的贾元春,正出的场景只有一个,就是元春省亲那个奢侈豪华的回门宴,几个时辰,几个小时,就把荣国府一门的经济掏空了,特别让人怀疑,她是专门坑贾府的,如果不是贾府经济危机严重,凤姐可能违规的力度会小些,后期的荣国府经济上比宁国府难度大多了,他们花钱的项目太多,都到了典当凤姐的陪嫁首饰打发宫里敲诈的小太监了,宁国府相比之下,没那些花销,而且主子只有三个。就是贾母的寿辰庆典,那也是扔钱的活动,过了后,贾琏都没钱应付南安府的寿礼了。可知这类大活动,就是扔钱的大活动。
1、元春的形象,完全是个小女儿形象
元春在省亲时的表现,感觉不像个家庭嫡长女的形象,更像个家里娇惯的小女儿,回家撒娇来了,不是抱怨,就是委屈,在女眷面前,她几次落泪,肯定弄得贾母王夫人心里不安,别人尴尬,到了男眷面前,又羡慕人家普通人家的骨肉团圆,而她居然说什么,富贵至极,终是无趣,这可是让那些老爷们有些听不明白,娘娘无趣,哪个有趣呀,皇家的人,自然只能颂恩,如何成了抱怨。
小门小户人家,她哪里知道,袭人是小门小户人家吧,结果女儿被卖成了丫环,迎接她唱曲的十二官,都是小户人家,结果千里上京成了她面前的戏奴了,这可是什么骨肉团圆。
2、贾元春为什么没有危机感
其实元春为什么封妃,得宠不得宠,她心里有数,深宫十多年,复杂与危险,她自然知道,她其实要做的是,让父亲站好队,不要走错了路,不是什么空头没用的羡慕小门小户人家,公主还和亲,她一个国公府的嫡出小姐,不进宫,就是嫁了门当户对的人家,也未必就能成天回娘家,贾敏一嫁几千里,临死也没进了荣国府。
贾元春为什么没有危机感,她是单纯的把回娘家当成了回娘家,都没有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家里人叮咛几句,宫里的形势肯定是复杂的,如果家里的男人生了事,肯定会带累于她,这个素质她当然有,可惜,她除了感叹一下接待的规格太高,提一句以后再若省亲,不可如此奢侈了,哪里还敢下一次,估计贾琏都要吓趴了。
贾政对才学的肯定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个时代,贾政算是异类了。
1,林如海的欣赏
林如海是重才的,要不然,不会请贾雨村教育黛玉,可知重才,而贾政也是如此,他的儿子孙子,必要读书的。
林如海欣赏贾政,自然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爱学习,也要孩子学习。
有教无类,不分男女,所以贾政给儿子找岳家,找的书香大家李家,而且儿媳妇李纨也是读书识字,这也说明了,他和王夫人话不投机的原因,王家不教女儿读书,自然和贾政少了共同语言。
2,贾政对才学的肯定
我们看到秋爽斋里,又是笔墨,又是名人法贴,这探春的房间,也是走得书房路线,那些名人法贴哪里来的,不是宝玉的,宝玉没那么多,应该是贾政送的,贾政对探春的书法,是欣赏的。
而且,湘云黛玉月下联诗,到了凹晶馆,提到这些名字,黛玉还说,她题的舅舅贾政都用了,可知贾政对黛玉的肯定和欣赏。
到了香菱和夏金桂提到宝钗学问,还说,我们姑娘的学问,姨老爷都要赞叹的,可知贾政是公开夸赞过宝钗的学问,这可是极难得的事。
表面上作者没写过贾政和宝钗黛玉接触,可是在钗黛二人的学问上,贾政都通过各种形式肯定和支持。
这说明了贾政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否定,他心上才学是第一位的。
所以他的女儿元春探春都有才华,他挑的儿媳妇,也是读书知礼,他肯定的亲戚家的女孩子,也是学问优长。
这样就能理解,贾珠何以十四岁进学,而为什么他为了宝玉读书,父子总有矛盾,望子成龙的心天下父母皆如此。
对于庶子和孙子,他一样以学问看人,这说明,他骨子里读书是正经事,一生的前程莫过于此。
这样的贾政,到好过了花天酒地和小老婆喝酒的兄长贾赦,而且,贾政重家风,重名誉。
虽然家风有假,名誉有伪,可好过贾赦那样赤裸裸的五千两银子断送了迎春的性命。
贾政这样的人,也难得意,毕竟他心不够狠毒,对于仕途也不是太会运营。他其实还是爱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他的身上,其实有甄士隐的影子。所以不理家务,都交与了贾琏这个侄子打理,可知他的心,真不在那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