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讲话

世间难得宋荣子——品读《庄子》有感

作者:书为故人   发表于:
浏览:56次    字数:161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一、世间难得宋荣子

  《庄子·逍遥游》中有个叫宋荣子的人,此人的境界远远高出常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说的就是他。尽管他的修为已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但庄子认为他依然存在局限,那就是庄子说的“有所待”,所以他还不能称得上至人、神人、圣人。

  然而即便是像宋荣子这样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少见的。

  试想,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或网络中成为众星捧月般的风流人物,赞美声不绝于耳,拥趸可以把他围个内三层外三层,那这个人心里绝对是用不着别人来封神,自己就先坐到神位上俯视众生了,那种唯我独尊的傲气可以让周围人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这是俗世之人在人生高光时刻的表现,至于跌入低谷、遭受万人非议后的情形,那又是另一种心理状态了,有人扛不住汹涌而来的非议,要么选择了结自己,要么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恶念陡然生起,做出伤天害理之事,说出丧尽天良之言,以报复社会来发泄不快,总之不可能有宋荣子的淡定从容。

  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何用列举。

  所以说,即便是宋荣子不能称得上庄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圣人,也是高人,只是现今这个社会更难找到像宋荣子这样的人了,连伪装都伪装不像。

  至于能忘掉自己、与万物化而为一的至人、无意求功于世间的神人、无心汲汲于名位的圣人,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更是凤毛麟角。

  有也是有的,像那些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却从不高调炫耀的人,他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般是人不在了才被世人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并广为传颂,在世时因为深居简出不事张扬而鲜为人知。

  纵观古今,在人格上具备很大魅力的人终究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我不能对于当下世情人心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相信某些人精心打造的人设,毕竟人设不等于人品,就像舌灿莲花、擅长诡辩、文采斐然严格来说只是一种“术”,与“道”无关,真正的得道者一般是寥若晨星,非常少见,可不是满大街都是。

  二、我看《庄子·齐物论》

  我们现代人看《庄子》一书,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觉得庄子这样的人太理想主义了,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他不谴是非,主张用空明若镜的心观照万物,这样的思想境界,我们今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

  所以我看《庄子》时,首先想到的是,我是现代人,而且只是个鄙俗的现代人,对于庄子的某些思想观点,我可以认同,但不必强迫自己去完全遵循,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而是生活在打开手机就被信息茧房包裹、走出大门就与熟人、陌生人碰面的红尘闹境中,以我目前的修为,我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到物我两忘、心如明镜不将不迎。

  看《庄子·齐物论》无非是让我明白对于有些人事确实是不必过于较真的,对于有些争辩确实是不必要的,毕竟连人的一生都如一场大梦,一切都是空,又何必太在意某些鸡毛蒜皮的是非得失呢?

  我只须明白,嘴巴虽然长在自己身上,手也由我指挥,但言论也不是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去说的,有些话说多了既是一种精神内耗,也可能会给自己自设陷阱、招灾引祸。

  我只要明白,明明做过亏心事还不承认,还争辩,这就叫诡辩;对于自己明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事还去议论,这叫妄议;对于明明没有那么美好的人去说言过其实的话,这叫谀词;对于明明没有那么不堪的人去说极其诋毁刻薄的话,这就诬蔑;自己明明没有那么好,却往自己脸上贴金标榜自己,这叫欺诈,以公理为幌子,表面上貌似为普罗大众说话,实际上是为敛财与人气,这叫欺世盗名……

  总之,我这样的现代人若想学庄子完全做到不谴是非,似乎有刻意保持沉默的嫌疑。我可以不搬弄是非,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该发声时,我还得发声。对于很多话选择说还是不说,我不必认死理,在不逾越底线的前提下,我选择噤声还是发声,都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不必完全奉《庄子·齐物论》为金科玉律,被故纸堆中的教条完全束缚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灵性。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后感 庄子 宋荣子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致辞讲话

    查看更多致辞讲话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