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

逐渐消失的篓子

作者:若愚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113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8211篇,  月稿:10686

  前几日,我应邀来到大沽河西岸胶州的朋友家做客,他送给我用腊条和棉槐编制的篓子各一个。

  篓子在以前是一种重要的用具,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几乎家家都有。

  篓子有多种,根据用途不同而形态各异。最常见的是“笆篓”和“粪篓子”,因为大小适中,用途广泛,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

  偏篓,是绑在木制独轮推车两边用来推粪推土推粮食的。形状扁长,两头带有椭圆弧,一般长度在一米二左右,深度有五十公分上下。偏篓大都用棉槐条编制。这种条子是丛生,宿根,木质较软,一年生棉槐就能长到一米五六长。

  偏篓形状大,容量大,需要力气大的男劳力推,又因为是独轮车,平衡性差,因此在农村生产队推车的劳力工分都高。

  春天往坡地里送粪,要用推车子,一边一个偏篓;秋天往村子各家运地瓜,也要用偏篓。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没有化肥,种庄稼全靠家家养猪攒粪。在院子里砌一道围墙,里面挖一个大坑,盖上猪窝,养上猪。猪能吃能喝也能拉、尿,再加上人粪尿,一两个月就能攒一大坑粪。然后一掀一掀挖出来,用粪筐抬到村集体指定的粪场。

  冬天,生产队长吼一声“往地里送粪了”,青壮年社员推起车子,从粪场里装上粪肥,低着头,佝偻着脊背,一趟一趟往坡地里运粪。然后撒进地里,滋养庄稼。

  革命战争年代,后方支前的老百姓也大都是用这种小推车推军用物资支援前线。陈毅就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过去正月里走亲戚串门,大都用“门板篓子”,里面放上几个鱼花馒头、几个苹果橘子,俗称“拐着个篓”。临走时亲戚有所回赠,称之为给“压着篓”。

  晒地瓜干,到田野里割草剜菜,则用芭篓。拾粪用粪篓子。

  以前,肚子里故事特别多的人,称作“故事篓子”;喜欢开玩笑者,谓之“淡话篓子”;说话粗鲁的人,谓之“行xing话篓子”。下象棋棋艺不好的人谓之“臭棋篓子”。可见篓子与人们生活相关联的程度。

  会编篓子的人称做“编匠”,这种手艺在农村里是很吃香的。编织篓子的材料为各种灌木枝条。最好的是蜡条,结实、柔软。其它的如荆条、柳树枝子、竹篾也是常用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棉槐”曾在青岛地区的河坝、路边广为种植,用棉槐条子编织的筐、篓,一度占据了半壁江山。

  热爱生活的人,还将柳枝去皮,编织出小巧玲珑的小篓子,或摆在橱顶,或悬挂梁头,用以盛放炒花生、点心等美食。

  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中,篓子承载着劳作的辛苦,也装满了收获的喜悦。随着人们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篓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走进时光的深处,或者被当做劈柴烧掉,或者被搁置在庭院的一角,无人搭理。广泛使用篓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啦!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消失 逐渐 篓子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英语作文

    查看更多英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