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千年古刹永寿寺

作者:冯林   发表于:
浏览:61次    字数:233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8211篇,  月稿:10431

  晨雾中的永寿寺宛如仙境。 黄龙 摄

  重建的永寿寺大雄宝殿。 唐明 摄

  □冯林

  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1009),坐落于与武胜县城隔江相望的华封半岛上,为川东著名古刹。千年来,永寿寺香火旺盛,有诗云:“永寿庙堂屹江边,释迦慈悲佑平安;普度苍生千秋德,佛光恩耀百姓间。”

  据清嘉庆16年版的《定远县志》二十卷《寺观志》记载:时定邑有寺观88座,佛寺78座,道观10座,唐修三座,宋建十座。而唐代修建的三座因无具体年代可考,且寺庙荡然无存。因此,始建于宋祥符二年的永寿寺,距今已有1014年的历史,在武胜现存的庙宇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

  永寿寺立庙后,元、明、清各朝代均派人陆续在周围修建了一些梵宇琳宫,如巧筑于危崖之上的千佛岩、石佛寺;伫立于山巅之上的白鹤观、观音寺;隐藏于翠竹之中的龙伞寺;还有沿口古镇中的寿佛殿、川主庙、王爷庙、禹王宫等,这些寺庙建筑与永寿寺融为一体,设计精巧,布局得体,自然和谐。民间把这些景物格局归纳为:上有波罗,下有铜柱;永寿寺对白鹤,铜柱对波罗。

  永寿寺雄踞在众多的庙宇之中,屹然巍峨,楼台亭阁,布局精妙,庄严肃穆;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历史上,永寿寺庙地广阔,曾有300多亩田地。从嘉陵江边起,三个台地上的田地全归寺庙所有。寺庙内外,古树参天,桃树成林,松柏常青,莺飞燕舞,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充分展示了它的优美与恬静,神秘与奥妙。

  永寿寺僧尼属大乘南派禅宗的灵济派,信奉佛教祖师释迦牟尼,正式受戒的僧人,男称比丘僧,女称比丘尼,并有未正式受戒出家僧人。1951年,寺内仍住有僧尼8人。

  永寿寺历经汉初、定远、武胜三个时期,虽经灭佛、兵乱等厄运,但寺庙毁而复兴,香火衰而复盛,佛事淡而日浓。千年来,都是信众景仰的大庙,是武胜最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永寿寺有两千多平方米的庙房、三百多亩园林、庙地。庙内有完整的佛教设施建筑:大雄殿、罗汉殿、地藏王殿、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千手观音殿、藏经楼、大经堂、小经堂、法堂、斋堂、禅堂、学戒堂、忏堂、念佛堂、客堂、寝堂、茶座等,还有大花园、小花园、放生池和各种珍贵林木、奇花异草,被誉为“丛林高阜饶风趣,缤纷争羡天公巧,不须更上西天苑,已把瑶花次第看”。

  历史上,永寿寺多次重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据记载,宋代有两次修建,明朝成化修建大雄宝殿和左右法堂,万历元年又重修法堂,清朝乾隆建殿三间,历代僧尼均对寺庙进行保养和维护。

  土地改革时期,永寿寺的全部庙产和土地被依法没收,分给了当地农民,永寿寺的佛事活动停止。之后,永寿寺又成了所在大队的公共食堂,永寿寺的竹林古树被砍伐当作柴烧。永寿寺内的佛像、碑碣、匾额等文物被毁,尤其是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千年壁画也毁于一旦。

  1967年,永寿寺内仅存法昶、寂量、照慧、普愿四个僧尼。1976年,多年失修的天王殿在一个暴雨之夜垮塌。第二年,永寿寺大雄宝殿被拆毁,拆下来的木料修建了办公楼。之后,在原址上建起了两个村小教室,三间厢房被作为教师办公用房。1987年,寂量离开永寿寺,只身前往彭县,挂单长住丹景山圣迹寺、三昧寺等处。

  1993年1月,原永寿寺僧尼普愿联合信众反映,希望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永寿寺庙地,重建永寿寺,受到武胜县人民政府和省宗教事务局的重视。1994年8月,武胜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作出了尊重和保护佛教信众的信教权利,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归还永寿寺庙地,集资重建永寿寺,并将其作为开放的佛教活动之场所的决定。同年11月,信众代表前往彭县迎回了寂量。

  寂量回到武胜后,不仅受到广大信众的欢迎,还担任了重建永寿寺领导小组副组长。为满足广大信众的要求,她因陋就简,积极开展佛事活动,并以一颗仁爱善良之心,四处化缘募集建设资金。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永寿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终于建成。

  大雄宝殿落成后,从缅甸请来白玉如来宝佛、东方三世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等玉佛宝像。2003年,又修建了东西两庑,一底二楼,解决了僧尼住房、禅房和食堂用房。同年底,地藏殿也修建完工。

  2004年农历四月,重建后的永寿寺隆重举行了释迦牟尼玉佛开光大典。高僧释惟贤专程前来为玉佛画眼点睛。寂量满含热泪,发表致辞,向支持永寿寺重建的各级党委、政府、宗教部门、友好寺庙和广大信众表达衷心的谢意。

  在永寿寺千年历史中,出现了不少大德高僧,如宋代的鉴公和尚,他八岁披剃于天宫院,一生好学不倦,熟读佛家经典,经史百家,融通佛儒两家思想。在嘉定年间,他主持重修了寺庙。关于清末时的高僧法舟和尚,至今流传有一件善行。某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法舟和尚打开庙门,发现一个小乞丐在寒风中冻得发抖,便动了怜悯之心,将其收为徒弟,并让他读书。小和尚十分聪明好学,潜心苦读,熟读了不少佛学经典,长大后,云游四方。后来,翻越了喜马拉雅山,到了尼泊尔做了佛教翻译博士。

  多年来,永寿寺的僧尼一代接一代,他们保持传统,既读佛经,又学文化。清末民初以来的几代住持,法舟、如意、性空、法昶、寂量等,都是德高望重且有学问的高僧。其中法昶、寂量还到佛学院深造三年。尤其是寂量,经过许多磨难,既精通佛教经典,又重建了永寿寺,深受信众尊敬。

  寂量,女,生于1921年,武胜县中心镇人,俗名刘乾坤。1942年出家到永寿寺拜法昶为师。她资质聪慧,勤思敏学,念佛精进不懈,严持戒律,才辩胜人。数十年如一日,勤笃苦行,诚挚信念,德业隆盛,唯一心办佛。自彭县回来后,圣迹寺送其两万七千元,加上回寺后所得香俸共计数万元,全部用在了永寿寺的重建上,受到广大信众的敬仰和爱戴。多次受到广安市委、武胜县委统战部、宗教局的表彰。2013年11月12日,寂量自然圆寂,享年92岁。

  永寿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它是历史的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编辑:侯懿航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千年 古刹 永寿寺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