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春晖
01
第二天,零陵古城、阳明山。
早上起来用完早餐,我们便离开永州,直奔零陵古城。
零陵古城,又称永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建城历史省内仅次于长沙。史载汉武帝时期,封长沙王刘友三子刘贤为泉陵候,置县级泉陵候国于此,辖今永州市的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东县、祁阳县、东安县等地。
永州市区至零陵古城有一条大道,叫永州大道,全程有二、三十公里,双向8车道,道路平坦,视线开阔,车流量也不大,我们的汽车开在这条道上,有如开在高速公路上的感觉。
借助古城的优势,当地在紧邻古城的旁边,开发了一大片别墅、住宅区及商业区,我们从这片新区进入,新区建筑都是古声古色,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在仿古,房地产也在沾古人的光。穿过这片新区后,我们才找到真正的古城。在新城古城中流连了一圈,体验着两千多年时光的穿越。
我们径直来到柳公庙。永州历史上还是出过一些著名人物,东汉末年有个黄盖,后成为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中郎将,就是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黄盖。还有一个怀素,因其书法的草书而出名,其作品被后人所崇拜。再一个是周敦颐,道县人,理学创始人。最著名的是柳宗元,但他不是永州人,在永州为官期间,因其文学造旨出色而被后人景仰。这柳公庙就是当地人为纪念柳宗元而建。
柳宗元(773一819年),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市),祖辈世代为官,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文学卓著,在八大家中名列第二,仅次韩愈之下。因倡导古文运动和参与永贞革新,被朝廷从长安贬至永州司马。在永州10年期间,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深入钻研,并历游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写下了《永州八记》等诸多名篇,他的存世600多篇作品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10年后,皇帝大赦,重召回长安但未予以重用,后被任命为柳州刺史,二年后病逝于柳州。从一个得志文人落魄为失意文人,敢于顶撞朝廷得罪皇上,其结果是预料中的,郁郁寡欢中,47岁时英年早逝。
走进柳子庙,这是一座落于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1056年),永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的庙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该庙为三进三开,进入大门,回头一看,大门上方有一戏台,中殿及殿前的石阶,恰似观众席上的座位。穿过中殿第三进,这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的塑像供人祭祀,殿门的立柱上,有一块字迹苍劲的牌子,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的笔迹:“柳宗元纪念馆”。中殿展厅里,大量的图片、文字、雕塑展示着柳宗元一生的事迹。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里有一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当时我倒能背诵下来,时隔多年,有些生疏了,当我在展厅里墙壁上重新看到这篇文章,又想起过去的年华,我又情不自禁地读了下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耳,可以正大风,挛踠,痿疹,去死肌,杀三虫。……孔子曰:苛政猛如虎也……
走出纪念馆,太阳毒辣辣的,空气中没一丝风,闷热。我们来到纪念馆前面的河边,游船上的村姑热情地招徕着客人,树上的知了也仿佛热得口干舌燥鸣个不停。我们走过这条500米长,铺着青石板和镶嵌着鹅卵石的柳子街,这老街的尽头到了潇水的码头,码头上有一座浮桥直通对岸,潇水的激流日夜不息地拍打着船沿。码头旁有几棵大榕树,树荫下有一卖凉粉的小摊,摊主妹子给我递上一碗凉粉,3元钱一碗,经济实惠,这永州的凉粉晶莹剔透,酸酸的,甜甜的,透心凉,凉到了我的心底里。
02
离开零陵古城之后,我们一行从高速路往阳明山方向而去。一个多小时后,车到双牌县出口,驶出出口后,公路在两山夹一沟中蜿蜒。这时,路边有一间饭店,在这山高沟深之地,我们也正好饥肠辘辘,当即停车用餐。店老板娘四十多岁,脸上堆满笑容,有着山里人的热情、朴实、善良,不欺人,不宰客,她不让我们多点菜,够吃就好。我点了一份血鸭,一盘酿豆腐,一盘青椒炒肉,一盘丝瓜蛋汤,三菜一汤,一共才花了140元。由于分量较足,最后还没有全部吃完,5个人平均每人不到30元。永州血鸭和东安鸡是永州地区的两道名菜,没想到在这山沟沟里吃到了这地道正宗的血鸭,让我们一路上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饭后,继续赶路。
阳明山,有广义和陕义之分,广义的阳明山指阳明山脉,范围至零陵区、祁阳县、新田县、宁远县等县区,陕义的阳明山指主峰地带的双牌县境内的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次我们要去的就是双牌县阳明山。第一个景点是一个叫小黄江源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246乡道把我们带到了小黄江源。顾名思义,小黄江源就是小黄江的发源之地,最后汇入潇水,当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寄情于山水,这地方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并写下了《游黄溪记》。据说,小黄江源最美的时候是杜鹃花开的季节,到那时,杜鹃花怒放,万山红遍。
车子在广场停好后,我们沿着小溪溯溪而上,其实,这里的景色很普通,慕名而来,还是有点失望,一路走一路看,看不到什么特色。小溪旁,铺筑了一条石板的游道,一边是茂密的森林,一边是细细的流水,这里的竹林很密,竹子很粗壮,小溪对面的河畔上,停着几台房车,拉着帐篷,这是有钱人携家带口在这里避暑休闲。由于这里环境保护比较好,河水清澈见底,家长领着孩子们在小溪里玩耍,还能见到捕上来小指般粗的小鱼。据摆摊的妹子说,这条游道要走两个小时才到终点,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在一亭子休歇一刻后,便从原路返回停车场。
之后,我们来到万寿寺,万寿寺座落于森林公园海拔1350多米的花岗岩坡地上,寺庙面积5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据介绍,明元德年间,新田县人郑秀峰,16岁出家来到阳明山昭祥寺,潜心修炼,于嘉靖29年坐化成佛,殁后“其身不坏,肉体严若金刚”。自六祖后,佛教禅宗,佛教有一千多年没有继承人,明藩南渭王报请世宗皇帝,皇遂崇其号曰“七祖”,改昭祥寺为万寿寺,并赐“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的楹联。从此,数百年来这里香火鼎盛,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二七祖菩萨生日,更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我们沿着下殿、中殿、上殿、祖师殿、父母殿走马观花般走了一圈,但这里游客稀少,烧香拜佛的更寥寥无几,空空荡荡。在上殿的殿旁,有一口古井,名为“长寿井”,井的上方有一座塔,名为“镇水塔”,水井约二个平方,深不到一米,井水清澈,据说能“久雨不溢,久旱不涸”,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被誉为“阳明圣水”。井边置有一小瓢,我喝了一口,甘冽清凉,沁人心脾,好水,一口气喝了一瓢,肚子里全装满了这长寿水。我开玩笑地对游伴们说,这水可以防治新冠肺炎,百毒不侵。果真,朱永利老板从寺外买来一只塑料桶,灌满了一桶水,一路上用此水煮水泡茶。
离万寿寺不远,有一处红色景点,这是1934年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9700余人西征时途经双牌县境内的路线。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从江西永新出发,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进入双牌,逼近了永州府,准备抢渡湘江,由于意图被湘敌追剿总司令何健窥察,红六军团迅速阻击,为摆脱国军包围,红六军团从祁阳、新田、阳明山,经宁远、道县,向广西挺进。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历时80余天,行程5000余里,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与贺龙率领的红六军团第三师会合,为接下来的zhongyang红军主力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在这块红军经过的地方,山坡上建起了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阳光下,鲜红色的大字熠熠生辉,路旁,建起了红军亭和红六军团领导人群雕,一些工人正在施工,在建一条5公里长的“红军路”,这是红军当年从小黄江源到达这里的行军路线。想想当年红军历经艰苦,在这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的崇山峻岭中跋涉,真是感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最后,我们来到阳明山万和湖,万和湖是在山峡筑坝蓄水而成的一座人工湖,据了解,面积约200余亩,平均水深4.6米,最深处19米,四面青山,犹如这百里大山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静谧温柔的万和湖,仿佛是温顺的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吸吮着大自然的精华雨露。这里是黄江的源头,前面所去的小黄江源水源细小断流,也是与万和湖截流所致。
这里修了沿湖游道,游客可在湖边漫步,湖中修了亭子栈桥,湖水清清,鱼儿成群,小女孩在亭子里向湖中投食,引来数百上千的红鲤鱼竟相争食。山边预留了停车坪,停有一些房车,游人在这25度的气温里露宿避暑。最有特色的是7月25日为期二个月的“帐篷节”,在一排排的樱花树下,摆满了上百顶的帐篷,每到晚上,这里有小食一条街,为游客提供美食,在现代音响灯光的舞台上,为游客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小帐篷每晚288元,可容纳情侣二人,大帐篷每晚1380元,可住下祖孙三代。我真想在这里住上一晚二晚,约上朋友,带上亲人,到这里浪漫,在这里享受生活。
这时,天色已晚,湖水在残阳的辉映下,一片血红,红光粼粼。我向湖泊挥挥手,我向亭子挥挥手,我向帐篷挥挥手,我向群山挥挥手,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没带走一滴湖水,也没带走一片云彩,只带走了几张美丽的湖光山色和在湖畔的留影。
至此,阳明山四个景点的旅游也到此为止,这时,天色也已渐渐暗下来,按照计划,当晚应住道县,本来从阳明山到道县只有一百来公里,只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但在导航时选择路线发生了错误,绕了一个大弯,汽车误入广西境内,当走到广西贺州下面一个县的一个乡镇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经一致商议,将就着在该镇一家酒店下榻。好在当地非疫区,大家拿出手机,健康码没有转黄,才长舒了一口气。
03
第三天,陈树湘纪念馆和周敦颐故居。
这天一早,吃过早餐便出发,走了几十公里,朱永利老板加油时才发现,他的钱包还放在宾馆房间的枕头下面,让大家啼笑皆非,这才又从前方高速出口急急调头往回赶,拿回钱包后重新上路,又耽搁了一个多小时。汽车经厦蓉高速再转省道,进入道县境内。
我一踏进道县的土地,便油然而生出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道县是一块红色的令我肃然起敬的土地。1934年8月,zhongyang红军长征开进永州地区,1934年11月26日,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就是在汝城过第二道封锁线,青石寨阻击战中,端着机枪高喊“同志们,跟我上”,带头冲上山顶的军团长)和参谋长刘伯承,在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召开红34师团以上干部会议,命令34师坚决阻止尾追之敌,为全军后卫。接到命令后,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及时部署,在蒋家岭至永安关、雷江关地域,节节阻止敌人,在掩护红八军团渡过沧江和苏江后,迅速西进。又在文市、车水一线占领有利地形,阻止追敌周浑元部,胜利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渡江的任务。zhongyang红军主力抢渡湘江后,红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最后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道县这块土地是洒满着先烈鲜血的土地。
道县,也是让我毛骨悚然和恐惧的土地。我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正是wg初期,听大人们讲,道县正在杀“黑五类”,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刻骨铭心地记住了道县这个名字。现在上了七十岁的老人,还会记得起当年的道县事件。据说,由于事态严重,还是49军派出部队开赴道县,才迅速制止了那场恶性大事件,阻止向周边县城蔓延。好在,wg结束后,那些凶手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没有反思就没有人性的复苏》的文章写道:“wg在官方文件里早已被否定了,世界也已进入21世纪,当年的施暴者也已垂垂老矣,他们乐意带着自己没有人性的躯体走进坟墓,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国人没有反思,就走不出食人部落,人人都可以食人,人人都可能被食……”。
道县的第一个景点,是何宝珍故居。何宝珍,1902年出生于道县,1918年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加入共青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学校开除,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4月与刘少奇同志结为革命伴侣,10月被分配到安源工作,。1925年春随刘少奇奔赴广州,5月随刘少奇到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1926年2月又随刘少奇到广州全国总工会工作,10月与刘少奇回到武汉,任汉口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以后,又随刘少奇辗转华北、东北、上海等地。1932年冬,刘少奇离开上海到zhongyang苏区后,她留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1933年3月被叛徒出卖被捕,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在道县的洑水河与207国道相交的地方,这是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村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何宝珍故居”五个大字,经牌坊往里走约一公里多,我们来到了何宝珍祖居。广场上,竖立着何宝珍铜像,这是一栋典型的清代古民居,房子很高,中间带有夹层,一楼为生活起居,二楼为仓储,在那个时代,应该也是富户人家。走进室内,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了何宝珍及刘少奇以及其子女的生平历程。何宝珍生命是短暂的,但短暂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值我辈敬仰,刘少奇有这样的赞语:“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当我们走出故居时,有三位小女孩向我们叫卖自产的莲子,小女孩天真可爱,我跟她们交谈了起来,她们说,她们是这村里的,读四年级了,趁开学之前,为家里卖点莲子作学费。我们很佩服她们这种精神,小小年纪知道为家里担当,钟氏姐妹当即向她们买了几束。我则对她们说:爷爷不买莲子,给点钱你们吧。我给了她们每人50元,她们反复推辞,经耐心劝说,她们方才收下。之后,我与小女孩们加了微信并拍下了这张合影照。
故居前面,有一块很大的荷塘,荷叶正绿,荷花盛开,荷塘上有一座廊桥,正当我们在廊桥上观赏荷塘美景,三个小女孩提着一个篮子向我们跑来,她们给我们送来了两个西瓜,这西瓜是取籽的西瓜,尽管吃起来口感不很甜,但却是她们的一片心意,让我们的心里甜滋滋的。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女孩们懂得感恩,让我也感到意外。我想,是我感动了他们,还是她们感动了我?人与人之间不分长幼,不论性别,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多一些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就好。我们离开时,远远地,回头再望,还看到三个小女孩向我们摆手再见。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