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唐朝著名四大书法家的轶闻趣事

作者:淡泊如菊   发表于:
浏览:162次    字数:364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一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东晋最有名的书法家。‘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曾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王会稽”。

  小时候他跟随当地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二岁时父亲便亲自传授他笔法理论。后来王羲之渡过长江,游历北方名山,博采众家之长。他的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则学习张芝,也习过李斯,蔡邕等人书法。他的作品很多,如《快雪时晴帖》、《平安》、《何如》、《奉拮三帖》、《十七帖》等,当然最有名气,最具代表性的是《兰亭集序》。他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集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它的章法浑然一体,笔法粗细多变,字形疏密相掺,全篇“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连墨气也忽浓忽淡,最能体现王羲之之书法的最高境界。全篇二十几个“之”字,字字不同,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千变万化,令后人叹为观止。

  关于《兰亭集序》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据说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在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2首,9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3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传说王羲之以后曾多次书《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验证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可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

  二,“唐楷第一”欧阳询

  人称“八体尽能”,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楷书,就是“欧体”了,也就是“欧阳询八块”,这在书法界影响深远。

  欧阳询(557—641年),汉族,湖南长沙人,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盈)之一。隋时官至常博士,唐朝封为太子率令,也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后,他更是人书俱老,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最高,特点是笔力险劲,结构独特,后人称为“欧体”。

  他的楷书源于汉隶,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谨的程式,骨气劲峭;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帖、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最有名,被称为“唐楷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24行,每行49字。此碑用笔方整,能于方整中见险绝。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这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的人多以此碑为范本。

  欧阳询的行楷书以《仲尼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最为著名。其中《张翰思鲈帖》与他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皇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在书法理论上,欧阳询也有很大贡献,他所创的“欧阳询八诀”,具有独到见解,其“八诀”为:(点)要像从高峰坠下的石头;(横戈)要像长空中的新月;(横)要像千里的阵云;(竖戈)要像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要像用利剑斩断的犀象角牙;(捺)则要一波三过笔。这八种方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另外,八体是指楷书出现之后的八种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载: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后专指书法。八分又称楷隶,是东汉中期出现的新体隶书,特点为蚕头燕尾?东汉蔡邕《熹平石经》为标准的八分体。

  而欧阳询却是个八体之能的书法家,不仅同时代的大书家们欣赏他,临幕他的书法字体。后世更把他的书法当成范本,让其发扬光大。

  三 ,“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

  提起唐朝楷书的典范,首推“新书体创造者”颜真卿。颜真卿字清臣,山东临沂人,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因担任平原太守而闻名于世,因此后人也称他为“颜平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垂青史。

  当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他一生忠烈悲壮的事迹,也提高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都是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虽然这种笔法艺术价值较低,但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颜真卿的书法源自家学,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缺少纸笔,他就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善于学习众家之长,开始学习诸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的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形成了雄健,宽博和颜体揩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的揩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摡凛然,这种风挌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盛,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范。

  而他的行草,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那些书帖使宋代米芾也心仪,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犒》等。其中《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此墨迹为颜真卿祭奠其侄子季明的祭文,全部情感,悲痛注于笔端,因而张宴评价道:“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为强约;书简出于一时之逸兴,则颇能放纵;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其妙见于此也。”

  唐代为书法学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的成功变法中汲取经验。

  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宝见于世者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所以顔真唧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值得世人景仰和学习。

  四,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今陕西耀县人,因为从小喜爱书法,勤奋练字。据说他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也毫不再乎,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29岁他考上进士,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唐穆宗偶然看到他的笔迹,认为是书法圣品,就把柳公权召至长安。

  那时,柳公权已经40多岁了,他为人很有骨气,办事一丝不苟,他的字也显露了这种特质,于是他的书法特受人们欢迎,很多王公贵族都争相请他作书。

  柳公权很好地总结自晋至唐楷书体的变化发展。他最初由王羲之书法入手,后来专学欧阳询,颜真唧等书法。他的书法继承了颜体雄壮的特点,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汲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还继承了初唐的秀媚书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

  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揖》中说“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他的楷书尤为知名,其楷书结体劲媚,自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的书法显赫。许多人,甚至外国使者也专门带着财宝来求购他的字迹。当时大臣家庙的碑志,几乎都出自柳公权手笔。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到重视。

  他虽然官至侍书,仕途通达,却性格刚直,并经常借书法向皇帝讽谏。据说唐穆宗曾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公权的书法可分为二大风格:一类以《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为代表,结构严谨平稳,笔法灵巧劲挺,具有晋唐以来楷书的劲媚意趣。一类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为代表,一变唐楷书姿媚的风格,严谨之外又开阔疏朗,体势劲媚,自成一体。此碑也是柳公权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也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现藏于陕西碑林博物馆。

  总之,他的书法,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刚劲挺拨,结体严谨浑厚。他虽学颜,但自出新意,故与颜并称“颜筋柳骨”。

  所以世人说:见字如面,一个人的字,就是他的精神气质。而柳公权“书贵瘦硬方通神”的独特魅力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大书法家,并对他的文品和人品充满深深的敬意。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趣事 轶闻趣事 书法家 唐朝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