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贴近中秋吟桂芳

作者:邑林樵   发表于:
浏览:38次    字数:173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0

  贴近中秋吟桂芳

  文 / 卢建文

  【编按】好一篇赋诗吟桂的散文,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澎湃。文章以诗一般简洁含蓄的语言抒发了对桂树的热爱之情,不是空洞讴歌,而且结合自己所热爱的汝城,从历史到现实,从天空到大地,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情感真挚,思路开阔,谋篇精巧,既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又有丰富的写实内容。作者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正如运涛老师所言,激情四溢,文采飞扬,附议精华。(黄皮人)

  1.

  中秋吟桂,擎起多年的心愿。

  中秋吟桂,心与血同振共鸣。

  汝城桂树,土生土长之桂,土生土长之嘉木。植入了土生土长的我的肌体。

  八月的心闸,被桂花扩开。八月的牵挂,被桂花缠绕。

  今夜,朗月高悬,桂香袅袅,恬恬的悸动,踏出清凉,漾出文路,泛出韵味。

  2.

  汝城多桂,汝城人爱桂。

  联想千年之桂(阳)县,千年嘉桂林立。

  与桂结下不解之缘,一路憧憬。

  公元976年(宋太平兴国元年)至公元1913年,汝城,县名叫桂阳县。民国2年改为汝城县。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阳县之零陵、宜城两乡而置桂东县。自此桂阳、桂东各为一县,山水相依,并峙湘南。1959年3月至1961年5月,汝城、桂东两县合并,为汝桂县。

  历经宋元明清四朝,九百四十余年。煌煌哉,绵绵也!

  桂,灿然独尊。桂,馨香天然。

  用桂阳老表,来称呼汝城人,汝城人依然感到亲切,也不失为古老的传承。桂之汝城,沁心、拥有、怀想,风情万种。桂之汝城,自信、奢侈、浪漫,义薄云天。汝城二千四百平方公里的沃土里,附着桂的体魄桂的灵魂。

  我佩戴这枚尊为县花的桂花徽章,用荣耀告慰生生不息的岁月。

  3.

  谁为古邑改名换姓?谁为明天玉汝于成?

  抖尽心上的尘埃,无以极抒八月的风雅。

  在桂树的枝叶间不歇依恋和萃取,几分喧嚣滤去,几缕清辉呈现。浮躁释然于浓郁,心思从破碎中慢慢缀成圆满。

  桂枝中精致的鸟巢,隐匿一段情事,却依稀留驻鸟的初心,激扬鸟的使命。鸟知道,前方霓虹阑珊处,没有自己的的乐园。

  鸟把希望留给桂树。遣闲的我,期待与鸟邂逅,期待一声乳名,期待呢喃随风而过。

  期待奉献,金桂给中秋的那份神圣和骄傲。

  4.

  特别注目八月的城乡,亲近八月的明媚。

  “金粟雨中闻远近,琼枝云外见丹黄。”

  汝城的溪流,桂香潺潺。汝城的沃土,桂姿临风。汝城的天空,桂韵缥缈。擦肩而过的女子,桂质洋溢,窈窕婀娜。

  骄阳似火,我拥有桂荫下会心的妙曼,啜饮桂花茶的惬意。不忍攀折溢香的桂枝,不堪凝视凋落的疼痛。

  桂阳、洛阳、凤阳,曾经同登华夏版图。古老的湘南故郡,三秋葱茏,桂异众芳。

  桂枝岭、苏仙岭、君子岭,掀开几页神话,仿佛奔跑着呐喊、孕育、拯救、奋发的声音。

  畅想者,在路途洒播汗水和微笑。

  5.

  今夜,多情如吴刚,捧出陈年桂花酒,醉倒一群星神。

  今夜,多情如我,遥吟俯畅,逸兴遄飞,从寂寞中裸露心忧,煎出芳华。

  同中华“嫦娥号”飞船,捎去一声问候。

  看吴刚砍桂惜桂,执着阳刚。看嫦娥自甘寂寞,情真意切。

  以细小卑微拼搏于世,没有震撼,没有句号。

  6.

  天上圆月,水中月圆。一对皎洁清丽的孪生姐妹,我心中永远的女神。

  欣会天上的月姐,牵念水中的月妹。惺惺相惜,万古不老。滋育着博爱而慷慨的种子。

  静观和思念被涟漪搅乱,无力挣脱的月妹,颤抖着躲进桂丘,桂丘涌动激情。月姐徘徊无语。

  我欲抹去她脸上那层顽固的阴影,化出新的神奇。

  7.

  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故乡,他乡,铺上了一层亮霜。誓诺铭心,驰骋千里。

  流连在露珠馨香的梦境。

  聆听蝉之秋殇,任由愁惑缠绵。

  把自己交给婵娟,交给桂花,成就明智之举。我异样的孤独,拒绝矫情,拒绝复制。愿自己的眼,是一滴无暇的露珠。

  愿同天地一道,苦心经营中秋之美,四季之美,阳光之旅。

  再登亭台,突然,一声奇怪、清脆、似吟赞似呼唤的鸟鸣,打破午夜的寂静。我屏息凝神,暖流顿生,面向鸟鸣处,默默告白……

  鸟声送走昨天,我,全然属于明天了。

  拥有明天,是最欣慰最幸福的!

  (2021.9.21.)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桂芳 文学 中秋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1-05 11:29
    若雨
    散文断章写得真好,精炼不是优美流量,细腻不是文采飞扬,朴实不失情感饱满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