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话说分寸

作者:鲁公青夫   发表于:
浏览:169次    字数:249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分寸”就是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一个人如果说话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做事不加考虑,没有底线,我们称之为失了分寸。分和寸实际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一寸等于十分,但这两个字组合成一个词,就含有多层意思了。“分寸”还代表微小和短暂,还有时用来表达情感,男女为情所困,往往乱了分寸,有一首歌的歌词:“乱了分寸的心动,蝴蝶去向无影踪”。极度紧张,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也被称之为“乱了分寸”。分寸常常与拿捏连用,“拿捏”就是掌控、把握。拿捏好分寸,意思就是说话、处理问题掌控要恰如其分。“拿捏”虽说是动词,从字面看显然就不是大幅度地动作,与分寸连用,显得小巧玲珑、动作缜密、精工细作,当然“拿捏”还有其他含义,这里不表。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分寸”还是茶叶的代名词,人们在写茶叶对联时,多次用“分寸”代表茶叶,如《百茶联》中:“分寸无遗传粹美,煎烹有度显精神”;“分寸无遗,紫笋拔春味;开合随意,毛峰骋雅怀”还有“分寸无遗,兰舒玉舌春三月;饮烹有度,泉萃金芽露一杯”,由此不难看出,分寸是有多重含义的。

  与“分寸”有点类似的是“方寸”,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个词分工明确不可混淆。“方寸”也作方寸地,指人的心、心绪,比如《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意思是“我看到了你的心,你的心已经没有东西了。”佛祖惠能禅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通俗说能种善因得福报的地方就是福田,种善因将来得福报,就是种福田;而“方寸”就是指内心,这一切都是通过内心产生。分寸与方寸二词也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含有表示“微小”的意思,像农村写着标语:“珍惜方寸地,留给子孙耕。”表示我国人多田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如果把标语改为“珍惜分寸地,留给子孙耕。”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

  “分寸”既然是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那么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行为掌控在这个范围内,出了这个范围,就被称之为“失了分寸”。“失了分寸,乱了方寸。”意思是:由于没有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言行,出现了不好的结果,因而搅乱了自己的心绪。失了分寸后果是很严重的,轻者受到处罚,重者甚至丢了性命,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尽人皆知的大约是《三国演义》里曹操与许攸的故事,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之际,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被拒绝,又因许攸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恼怒投奔曹操,提供了袁绍军队的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绍军屯粮之地乌巢,绍军丢失粮草,军心大乱,曹操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历史真实情况远比小说描写复杂得多,《资治通鉴》记载:“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当时,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没有穿鞋就迎了上去。古时赤脚迎客是一种礼仪,另一种情况可能是曹操高兴的来不及穿鞋就跑出去迎接,边迎接边鼓掌,边大笑着对许攸说:“子卿先生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可成了!”据载许攸其实是被曹操羁押并杀害的,许攸居功自傲,失了分寸,落了个悲惨下场。

  另一个失了分寸下场悲惨的是清朝的年羹尧,年羹尧是进士出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年羹尧经营西北多年,西北缺水,老百姓用水分配方案就是年羹尧制定的,听老人讲某些地方直到现在仍在按照当年年大将军制定的用水分配,可见年羹尧影响之大。后来年羹尧持功倨傲,在抵达京师后,将驰道都清除让路。王侯大臣在郊区欢迎时,均不为还礼,在边疆时,蒙古王公拜见其必须行跪礼。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的一些剧情虽说是戏说,但历史记载年羹尧确实是忘乎所以,雍正后有朱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一个做臣子的一定不要持才,持功倨傲是臣子的大忌,皇帝心里是对此非常反感的。孔子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年羹尧大概忘了孔子的教导,忘记了做一个臣子应该具有的本分和谨慎,而“终罹杀身之祸。”我们后人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分寸”就是一个规矩,人说话、做事都在范围之内,但现实中我们周围总有些说话、办事不讲分寸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肯定要吃苦头。“分寸”虽说有微小含义,但失了分寸绝不是微不足道小事,许攸与年羹尧也绝不是失了分寸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而是大大突破了底线、规矩,这个“分寸”实际是生命线,过了这个线就是致命的。无论是达官重臣,还是市井小民,你都得把握好分寸,《红楼梦》里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大约是小人物大智慧的典范。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个市井小民,一个农村老妪,却能得到上至老太太、夫人和公子小姐们的喜欢,除自己说话、办事把握好分寸外,更是除去尊严,为博一笑,这实际就是会拿捏好分寸,就是大智若愚,没有大智慧,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还有人用这样的老话当座右铭:“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谋此生。”这是某些人的处世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掌握处事分寸。生活在世俗里,大概就得掌握它的生存法则,这样的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孔子有这样名言:“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说即便能力、财富、智慧、以及威望等,达到“从心所欲”的地步了,但你仍要控制在“规矩”范围之内,不能“逾矩”,凡事要有所节制。我觉得,深刻领会孔子的中庸之道,就可以化解年羹尧等人的这种险恶境地,中庸简单地说就是不偏不倚,“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常常。孔子曾有这样一句:“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分、超过了,与达不到是等同的。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符合中庸之道,才能符合天理大道,人生在世要知“分寸”,才是有教养的人,才是大智慧。然则,本人对此理解非常局限,怎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此算是抛砖引玉吧。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摘抄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