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话说陆璀,咱汝城媳妇

作者:晖哥   发表于:
浏览:2102次    字数:937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作者 | 宋春晖

  01

  2015年3月12日,新华社发布一条消息,这是陆璀逝世的讣告,全文如下: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陆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陆璀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陆璀,浙江湖州人,1914年9月出生,193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学生会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0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6年8月后,受组织委派出国工作,曾参加编辑巴黎《救国时报》和纽约《华侨时报》。1940年回国后在中央华东局、淮南苏皖边区工作,1947年10月任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中国驻会书记。1949年7月后,任中华妇女联合会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全国妇联第二届常委,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区教育部部长。1955年及文化大革命中曾两次蒙冤入狱。1977年任北京市政协常委。1978年2月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中美友协副会长,全国妇联第四届常委,1994年离休。

  陆璀是政协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陆璀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不召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这位世纪老人安静祥和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陆璀是一位旗帜般的女性,她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她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和主要组织者,在斯诺的笔下,她被誉为“中国的贞德”,名字响彻大洋彼岸。她曾蹲过国民党的监狱,解放后又两度进入监狱,特别是文革中被关进秦城监狱达8年之久。她曾有两任丈夫,前夫饶漱石,曾任新四军政委,中共华东局书记,上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重要职务,是一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1953年,“高饶事件”之后,她与饶漱石离婚后,于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与曾任中共“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的秘书,汝城籍著名诗人朱子奇结婚,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汝城媳妇。在与朱子奇婚后共同生活的50多年里,尽管她从未回到过丈夫的故乡汝城,但汝城人民没有忘记她,记住了有一位在京城的杰出的汝城媳妇。

  在她的晚年,为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六十周年,她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晨星集》,正如书名一样,她的一生也如同晨星,璀璨耀眼,镶嵌在中国的夜空里,星光辉映大地。

  朱子奇在她的《晨星集》一书里,特作诗一首,对陆璀给予由衷的赞美:

  拂晓时分举头仰望苍穹,

  蓝蓝天幕闪烁点点晨星。

  数读晨星似乎寥寥稀疏,

  谁知却是粒粒璀璨晶莹。

  闪闪星光深知来自太阳,

  只报黎明不与朝霞相争。

  同度黑夜几多凄风苦雨,

  悄然离去迎来红日东升。

  日月星辰飞旋无穷无尽,

  生命悠悠希望之光永恒。

  02

  1914年4月,陆璀出生于浙江省吴兴(今湖州),湖州,这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这座距杭州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距南京220公里的古城,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这个长江三角州的小城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富足。据说,以张静江为主的湖州丝商支助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经费的大部分,也成为支持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柱,是蒋介石财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

  1931年,陆璀毕业于苏州振华女中,该校创办于1906年,时称“振华女中”,旨在振兴中华,学校创办伊始,得到了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章炳麟、蔡元培、竺可桢等人的大力支持,并亲任校董,过问校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好的先锋。”著名学者章太炎、胡适之、贝时璋等先后莅临学校讲学,该校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被誉为清华大学的江南“预备班”。陆璀在这里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31年陆璀从该校毕业后,同年考入东吴大学,并被当选为女生会会长。东吴大学是一所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1952年全国解放后,与其他几所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现台湾有所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姐妹学校。

  陆璀在东吴大学学习一年之后,于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她同年进入清华大学的同学有杨绛、何泽慧、费孝通等人。清华大学,是1908年晚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所设立的一所留美学校,陆璀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校园生活。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这所中国最高学府,最后,又因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学校除名,在这里,她翻开了她壮丽人生的第一页。

  1935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州国傀儡政权,并且不停地扩张势力,而国民政府用绥靖政策,以“攘外必先安内”纵容日冦在华北的扩张。

  在这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由北平学生首先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如星火燎原,席卷全国,成为后来的全民抗战的雄壮序幕,历史上称为“一二·九”运动。毛泽东对这次运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12月9日这一天,以燕京、清华大学为主的一批爱国学生,走出校门,上街举行游行示威活动,以此向国民政府表达诉求,这就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起源,社会各界对学生的游行示威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工人罢工,商户罢市,学生罢课。

  当学生们游行队伍行进到北平城门时,当局将城门紧闭,游行队伍只能在城门前向市民进行宣传,时年21岁,大四年级学生,担任清华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的陆璀,是这次游行示威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她义无反顾地站在一张凳子上,举着简易扩音器喇叭,慷慨激昂地向人群发表演讲。这一场景刚好被一记者拍下照片,寄给了在上海的邹韬奋先生,于是这张照片被选中为这一期的《大众生活》杂志的封面。而这一张照片,让更多的国民知道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见识了陆璀的风采,也为“一二·九”学生运动留下了一张经典不朽的绝世之作。

  03

  1935年12月16日,学生们再度上街,这是一次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清华、燕京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游行到正阳门(前门),准备进城,在武定门前,面对着两扇巨大坚固城门的阻隔,学生们愤怒但毫无办法。

  陆璀在回忆录中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时我站在队伍的前面,看到城门底下有一道缝,就是爬进去,把城门打开让同学们进去。我毫不踌躇地身子伏在地上,平贴着地面往里爬,后面有位同学把我往里推,我爬进去了,迅速地跳起来一看,两扇铁门是给一根不粗不细的铁闩栓着的,我极快地把它抽掉往地下一掷,就在这时,我看见身后有二十几个巡警向我飞奔而来,沉重的拳头打在我的后脑上,第二拳、第三拳,我眼前迸着金星,我对他们怒喝,没有答理,只有沉重的拳头和枪柄。”

  “后领一把,往前一推,我眼前一晕,一记枪柄打在我的左太阳穴上,我忍住痛疼,被他们拉到了派出所。”

  就在陆璀被关押在派出所里时,一位外国记者在牢房里对陆璀进行了采访。这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通过这次采访,同陆璀建立了一辈子的深厚友谊。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1928年离开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同情中国人民,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踏遍中国的大地进行采访,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也是第一位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36年6月,斯诺首次访问延安,拜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多位中共领导人,在1937年,他完成了他的作品《西行漫记》的写作,在10月,《西行漫记》更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向世界正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泽东曾说过:“当其他人谁也不来的时候,斯诺来这里调查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把事实公诸于世,我们将永远记住,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鲁迅先生也说过:“斯诺之爱中国,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

  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瑞士日内瓦患癌症病逝,病重期间留下遗言:“我爱中国,我死后把我的一部分骨灰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遵照斯诺的遗嘱,1973年10月19日,斯诺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每年的春暖花开季节,陆璀将带着家人来到未名湖畔斯诺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诉上一份思念,深切地缅怀这位国际友人。

  04

  上节已说到,当斯诺采访陆璀后,马上将采访情况和他在现场目睹的学生游行示威情况向外发了专电,并对陆璀的采访以“独家新闻”配以大幅标题《中国的贞德被捕了》在英美的报纸上刊出。这报道一经发出,在国外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就像闪电劈开夜空一样,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信息传遍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贞德是十四世纪英法战争时期法国的民族英雄,19岁时被英军俘获后坚贞不屈,后被处以火刑。而斯诺把陆璀比喻为贞德,无疑是对陆璀的极高评价,也让陆璀在海外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声誉。

  据陆璀回忆,经组织营救,陆璀从派出所出来后,又被当局列上了黑名单,大肆搜捕爱国学生,北平各高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1936年2月19日,数千军警荷枪实弹,两次包围了清华大学进行大搜捕,清华大学迫于压力,将陆璀等一批进步学生除名,责令离校。

  这时,经党组织安排,陆璀被送到了北京盔甲厂13号斯诺的家中隐蔽。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是位女作家,1991年曾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化基金会授予的首届“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在斯诺家中躲藏的一个多星期里,斯诺夫妇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照顾着陆璀,他们增进了了解,友谊更加深厚。在斯诺家中那几间中式平房前的院子里,斯诺夫人为陆璀拍下的一张照片,见证着那让陆璀终身难忘他们相处的日子。

  抓捕风头过后,北京学联派陆璀到上海筹备组建全国学联,为了掩护陆璀安全离开北京,斯诺夫妇亲自用小汽车将陆璀送到火车站,直到火车启动,他们挥手告别。

  1936年5月,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陆璀担任宣传部部长,并负责主编学联刊物《学生呼声》。同年6月,她在上海加入共青团,10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05

  1936年8月31日至9月6日,第一届世界青年大会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参加大会的有35个国家和11个国际组织代表700多人,这在当时是一次规模相当大的会议,这也是一次国际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盛会,德、意、日三个国家拒绝与会。

  由于全国学联经费欠缺,国内只能派出一名代表参会,在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席沈钧儒先生的经费赞助下,全国学联指派陆璀一人参会,于是陆璀肩负重大使命,于1936年8月10日独自一人踏上了异国的征途。

  到达日内瓦后,与先期到达的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代表二十余人汇合后,组成中国代表团。由于陆璀是国内派出的唯一代表,又是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学生代表,代表团推举她代表中国青年在大会上发言。

  当穿着一款白色旗袍,带着东方女性的美展示在国际舞台上,陆璀走上主席台发言时,代表们都为陆璀的气质所惊叹,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会规定,每个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大会主席破例地允许陆璀延时,继续讲完为止。

  最后,当陆璀结束讲话,喊出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侵略者”的口号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充分表达了世界青年对中国青年正义斗争的同情、声援和支持。

  1938年秋,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陆璀受全国学联指派,再一次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世界青年大会结束后,陆璀又先后参加了1936年9月2日至5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和平大会,和1936年9月2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欧华侨抗日救国大会。

  06

  1937年至1938年,陆璀受吴玉章的邀请,担任在巴黎发行的《救国时报》的编辑。1938年,饶漱石从国内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中道绕道巴黎,落脚于《救国时报》社时,结识了陆璀,这位出生于江西临川县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精通英语和俄语的才子,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才女,可谓郎才女貌,尽管年龄相差了11岁,他们相爱了。当年,在巴黎,陆璀生下了女儿饶兰沁。之后,饶漱石和陆璀相继回国,留下女儿饶兰沁在巴黎托陆璀的一位国际友人照看,至到解放战争后期陆璀前往欧洲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才把女儿接回国。1955年饶漱石被捕后,陆、饶离婚,于是饶兰沁改随母姓,更名为陆兰沁,这是后话。

  1954年2月,在中央七届四次全会上受到批判。1955年被开除出党,同年4月被逮捕审查。10年后的1965年8月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9月被假释,1967年被重新收监,1975年3月2日因病在监狱中逝世,时年72岁。

  多年来,陆璀一直致力于为前夫饶漱石的平反在奔走呼吁,2001年4月,她最后一次上书中央,再次为饶漱石申诉,2004年6月4日,中央组织部派员到陆璀家中答复她的申诉书时,连称“饶漱石同志”,并历数他的历史功绩和重大贡献,最后还是说:“……原来的基本结论维持不变”。陆璀直到逝世,再也没有等到她申诉解决的那一天。

  2011年5月8日,在饶漱石的家乡江西抚州名人园里,家乡人民为饶漱石立起的一尊铜像在这一天隆重揭幕。

  07

  1939年,为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阻止战争物资对日本的出口,受加拿大、美国政府的邀请,陆璀从欧洲启程横渡大西洋前往北美,进行巡回演讲宣传。

  1939年3月至5月,在加拿大一个半月,从蒙特利尔到温哥华,一共走了27个城市,参加了26次群众大会,所到之处,受到了加拿大人民和当地4万多侨胞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他们为陆璀一行组织集会、座谈会,安排电台广播和记者采访,组织酒会宴会,购买车票,安排住处,照顾得无微不至。40多天的宣传活动,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海外侨胞积极购买救国公债,踴跃捐款捐物的拥护抗战的精神,令人感动。所有的门票收入和募捐所得,全部由加拿大和平民主同盟汇总,通过宋庆龄在香港设立的保卫中国同盟,转交给解放区。

  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对中国发动战争进行侵略所需要的战争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1938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战争原料占56%,加拿大占第三位。陆璀在加期间,广泛联系加拿大和平民主同盟和广大民众,积极推进组织援华工作,推动对日禁运、抵制日货和医药援华三项基本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太平洋沿岸轰轰烈烈的对日禁运运动,最终达到政府禁运,加速了日本战败的进程。

  1939年底,陆璀奉调回国,1940年初,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后,到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苏皖边区工作,与丈夫团聚。

  全国解放前,她积极投身于国内和国际妇女运动,1947年,她再次被派出国,代表中国解放区妇联,担任国际民主妇联书记处中国书记。1949年回国后,7月,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她出席了1948年和1950年在布达佩斯和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和1949年、1950年在巴黎和华沙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并被当选为国际妇联执行委员和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49年9月,她作为妇女界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出席了开国大典,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伟大的时刻。12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并担任会议秘书长。

  08

  1949年上海解放后,饶漱石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951年,朱德、康克清和邓颖超来到上海时,陆璀陪同着朱老总和两位大姐拍下了下面这张合影。

  1952年,饶漱石进京,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陆璀母女一同回京,期间,陆璀与女儿饶兰沁前往西花厅看望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并同他们在西花厅合影留念。

  09

  1954年5月,陆璀参加由郭沫若任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代表团由多名知名人士组成,团员有陆璀、朱子奇、马寅初、茅盾、廖承志、蔡廷楷等人。这一次也是陆璀与一年后成为他第二任丈夫的朱子奇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的契机。

  会议期间,德国的主人安排他们去参观了有意保存下来的一片废墟,那是原德国国会大厦的所在地,1945年在英美盟军的轰炸下已成一片残垣断壁。地下室里,就是当年希特勒等人自杀的地方。在废墟前,陆璀与郭沫若、朱子奇和金仲华(上海市副市长)拍了一张合影,之后,陆璀又为郭沫若在地堡前拍了張留影。此后不久,废墟消失,而这張照片成了历史绝照。

  会议结束后,因郭沫若与部分团员前往瑞典参加一次国际局势知名人士会议,在会期间隔的时间里,苏联的和平委员会邀请代表团到苏联去进行一次参观访问和休息一个星期。于是,陆璀和朱子奇与代表团又来到了黑海之滨的加格拉,住进了专为斯大林避暑的湖滨别墅。

  这天,在这黑海之滨,代表团其他成员都返回了加格拉市区,只有陆璀和朱子奇陪着郭沫若留在了别墅里。晚上,天气寒冷,主人取来了伏特加酒,他们连饮三杯,郭老随即吟出四句诗:山中寒气甚,夏服不能支,沽来伏特加,三杯当大衣。

  第二天一早,经过晚间一场大雨后,天空似乎被雨水着意冲刷了一番,分外的干净、透亮、蔚蓝。那碧蓝的天,顶峰上的雪更加熠熠生辉,山顶之下,丛木之上,飘浮着缕缕白云。湛蓝明净的湖面上,横浮着一条似云似雾的白练,轻柔得像神话里仙女的面纱,使人神迷心醉。

  1995年,陆璀写过一篇纪念郭沫若的文章,文中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子奇和我一大早就到湖边散步,我把这罕见的美景拍摄了下来,使之成为永恒。为了不愿惊动郭老,没有去叫他,不料我们走不多远,郭老在后面缓步而来,他神态安祥,我们忙迎上去,问他早安,然后一左一右地伴随着在湖边散步。郭老幽默地说:这里是人间仙境,我左边是金童,右边是玉女,我简直成了神仙了!我们都笑了。这时,枝头的小鸟也委惋地鸣唱,似乎在和诗人应和。”

  10

  1955年,因受“高饶事件”连带引发的牵连,陆璀被收押审查。1955年饶漱石被开除党籍,撤消职务,被抓捕入狱后,为了保护女儿,划清界线,迫于无奈,陆璀忍痛选择与饶漱石离婚,女儿饶兰沁也与父亲一刀两断,再也没有与父亲见过面。从这时起,更名为陆兰沁。陆璀落难后,陆璀委托朱老总、粟裕和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鼎丞照看陆兰沁,并且在他们家中居住了好几年。朱德与饶漱石的父亲饶思诚是好朋友,南昌起义时,饶思诚是江西省国民党的元老,冒险为朱德起义军提供了许多帮助,陆璀与康克清也是多年的很好的妇联上下级关系。张鼎丞和粟裕也是饶漱石在任新四军政委时,張鼎丞和粟裕都是新四军的支队长和师长,他们都是饶漱石当年得力的部下。

  陆兰沁大学毕业后,在外交部工作,曾长期在驻美大使馆工作,其丈夫曾在驻美大使馆担任正师职武官。直到2013年,她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父亲,文章写道:“今年11月是我的父亲110周年诞辰,千言万语,我最想说的是:我为过去对父亲的误解伤害感到内疚,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自豪!”

  11

  陆璀解除第一次关押后,于1955年与朱子奇结婚,这年陆璀41岁,朱子奇35岁。这对被郭沫若比喻为“金童玉女”的中年男女,被誉为“世界和平诗人”和“中国的贞德”完美结合了。他们的婚姻持续了53年,他们相恩相爱,相敬如宾,余生美满,各自走完了精彩的人生之路。

  朱子奇,湖南汝城县人,生于1920年,1938年到延安,同年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任蒙古苏军司令部联络参谋,任《北方文学》社编辑。1949年后,任任弼时秘书,政务院文委对外联络局苏联东欧处处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常委,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对外文学文流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2008年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56年至1957年,陆璀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从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委工作,先后担任区委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和区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陆璀再度被关进秦城监狱,直到粉碎“四人帮”和文革结束后,于1977年出狱,这一关就是8年,后在胡耀邦同志的关怀下,推翻了强加于陆璀的一切不实之词,为陆璀平反。秦城监狱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监狱,不够级别的还真进不了。建于1958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秦城村,曾关押过满清要员、国民党将军,文革期间很多受迫害的中央领导及部委领导,以及现在被判刑的省部级以上高官都在这里集中关押,有“中国第一监狱”之称。陆璀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牢狱之灾和暗无天日失去自由的生活。出狱这一天,陆璀已经64岁,青丝变白发,走出监门,她抬头仰望,天空一片蔚蓝,中国又是一块晴朗的天。

  陆璀恢复工作后,从1978年起,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奉献着她的光和热。1994年她80岁时离休,享受正部级待遇。201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2

  陆璀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更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她写过很多文章,文笔了得。我曾拜读过她的一些文章,敬佩她的优美的文字。其中有一篇《三到华沙》,讲述1951年随国务院副总理郭沫若访问华沙时的感想,有些段落非常精彩,现摘抄两段以飨读者:

  “当我在1936年第一次路过华沙时,匆匆一面,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城。战后,1947年,我再度经过她,但,何处是华沙?难道这一片废墟就是她?不错,正是她。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受到德国侵略者如此深重的破坏,她的公共建筑被毁了80%,全城房屋被毁75%,在横贯华沙的维丝杜拉河上,侵略者没有给留下一座完整的桥梁。仅存的几幢房屋上,也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但是,你只要稍稍一看便可以知道,华沙并没有死去,她仍然顽强地活着。在那倾颓了的房屋后面,烟囱里已在冒着炊烟,残破的不挡风的窗户里,爱整洁的主妇们已经挂起了白色的窗帘;在临街的窗台上,还放上了小小的盆花。勇敢而勤劳的波兰人民已经在着手医治他们的创伤,重新建设他们的家园。”

  下面这段是陆璀1954年赴德国柏林,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时,游里察湖时对景物的描写:

  “当我们乘坐的车驰近山脉时,只觉得绿色夹着丝丝凉意,逼人而来,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但见峰回路转,满目山林,有的地方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绿幽幽的,似乎到了一处原始森林中。路旁时闻泉水淙淙,奔瀑潺潺,好像在演奏着美妙的仙乐。突然,眼前一亮,一片浩瀚的水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呵!这就是高山之巅的天然湖泊里加湖了!湖面竟是这样的宽,水竟是这么的蓝,天水一色,水似乎比天更蓝;四周群山环抱,峰顶上白雪皑皑,峰下是绵延不断的浓绿的丛林,真是山上平湖水上山,湖光山色加上白雪林荫,构成一个人间仙境,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陆璀不愧为清华“才女”,文彩斐然,也写得一手好字,字迹端庄秀美,清新飘逸,流露出一种大家闺秀般的神韵,又透着一种书法名家般的谦逊。下面有两张插图,是陆璀的亲笔字迹,一幅是她写作的手稿,一幅是陆璀赠书给我父母亲在扉页上的题字签名,都是她八十多岁时所写的,眼不花,手不颤,字体刚劲。现展示给大家。

  本文结束之际,引用一位网友的话:陆璀一生,跌宕起伏,从少女时期的热血到此后的坚持,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她清晰地知晓自己的目标,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终身。对她来说,万事皆轻,国家为大。一生荣光,一世英雄,她的身后是光芒万丈。

  我想,这应该是一位正直的中国人对这位世纪老人最中肯的评价,也是我的同感和肺腑之言。

  谨以此文纪念陆璀女士!写于2021年11月汝城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媳妇 汝城 陆璀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