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仪,咱不懂得,只是电视里看到,国家元首出访一国,会谈和宴请的场面挺隆重的,地点也高大上。到访俄罗斯当然克里姆林宫,到访美国必然白宫,陪同和参加会谈的人越多级别越高,越显示规格高隆重。
可曾经有几次,美国时任总统的大小布什爷俩、特朗普等,把客人领到他家里吃饭、甚至睡觉了,有那么几次,有几次是在布什家的农场,有几次是特朗普家的别墅。
曾经想,这是美国人的总统也沾他们国家的光啊,在他们家吃饭让国家出钱。
也想过美国人太抠了吧,人家外国政要好几年到你们那里去一回,你们华盛顿啊纽约的多少超豪华五星级甚至七星级大酒店啊,放着五星七星级的酒店不去吃、不去住,大老远到乡下吃农家乐、渔家乐的,不成体统,太小家子气。
经占豪等了解和熟悉国际惯例的专家同志们一分析,不得了,凡是被邀请到农场、庄园、别墅的,都是最尊贵的客人,也是最铁的伙伴,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这样也对,把国宾请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请到炕头上,老婆啊二奶啊孩子啊牛羊马的都陪着,吃个类似“东北乱炖”“铁锅木柴炖大鹅”之类的,多么自然亲近,还有啥事能啦不到一块儿啊!
如此看来,西装革履、摩托车队护卫、二十一响礼炮仪仗队之外,还有这样的轻松散漫,美国人也不是完全一根筋。
当然啊,国宾是否享受到这个最高级别的外交接待礼遇,还得看总统家的条件。看看美国的历史,显然林肯啊,克林顿啊奥巴马啊就不大行了,林肯是个穷律师,显然不行,克林顿夫妇、奥巴马两口子虽然都富律师,也就是是个城市中产阶级或高级白领,可那能有自家的农场啊庄园的啊,差距可不止一条街两条街的。
林肯、克林顿、奥巴马们尽管也为国家干了不少活,但是在外交接待出风头方面,不得不留下遗憾。
这一点,无论林肯、克林顿、还是奥巴马太羡慕中国的城里人了,他们梦寐以求未遂的乡下庄园、农场,几乎每个中国城里上班的、打工的,那是都有啊,有些还不止一处。
遍查中国城里的公职人员,无论主政一方做点事,还是具体岗位干点活,丄数三代都农村出来的,老家都有房子都有院子都有地。随便一个园子铺个塑料布或垫几把干草,装下美国总统十个八个的,都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路通了,树绿了,河里有水有鱼了,多好啊,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美丽家园。
“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有城里人的爹娘”(央视春晚,朱军说的)-----农村除了有城里人的爹娘,还有留给城里儿女度假、休息、甚至治疗焦虑疗伤的庄园,“故乡回得去,故乡有亲戚”,中国人世世代代就是在土地上繁衍生息,也因此历经任何变故,都一次次的焕发勃勃生机。
乡愁,一个央视难得遇到的好节目,江南水乡,北方小镇,乡土人情----引发城里人的乡愁和向往。
高铁网的建设,让城里儿孙和乡下爹娘之间的距离,逐步的变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或飞机时间),那正好是别墅概念里的距离啊。
庄园度假、庄园会客---这些克林顿、奥巴马想都不敢想,做也未遂的事情,城里上班族轻松实现。
有那么一个城里上班的家庭,有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孩子随父母在城里长大,经常回乡下,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间玩耍,经常乐此不疲的。
有一周末,妈妈邀请孩子回乡下,说“星期天回家看爷爷奶奶”,孩子的头摇的像拨浪鼓。
爸爸邀请说“星期天回家,看小猪仔长大了没有”,孩子的头点的像小鸡啄米。
《我和我的祖国》里唱过“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这就是我们的祖国,祖国的乡村。
那里是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是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是农村的爹娘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乐土;那里是自家的庄园、自家的地,那里有自家的雀儿自家的燕。
几个月了,菏泽、德州等很多地方的合村并居闹腾的纷纷扬扬,网络媒体又成了“百家争鸣”了,成了古罗马论坛了。
主流媒体一度鸦雀无声,“GDP焦虑下的”专家、官员意见“合村好,并居好”----
见识过了一番城里“楼上楼下点灯电话”的百姓,农村大爷们意见明确----
“本大爷就是不同意”。
僵持下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闹出不少乱子甚至不少祸事-----
2020年的六月,声音齐刷刷了。
并非“一人进林压白鸟之音”,是两个:一个媒体说话了,是人民日报;一个法典出台了,是《民法典》。
两个的意见出奇的合拍一致,那就是“按大爷的意见办”。
好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