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把一些讲信义、有道德、光明磊落的人称之为君子;反之,一些不讲信义、没有道德、尽干一些见不得阳光之事的人称之为小人。论语里孔子多处论述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还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另外还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分别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君子与小人是并存的,并且始终在博弈,这在封建王朝官场体现最为激烈,史书对此有详尽记载。《宋史》在评论君子小人时,是采用从里及表,把小人内心和表现一起揭露,《明史》对此予以肯定。《明史》还在奸臣列传的序里说:“然而小人是世上所常有的,不可以一概用奸邪来称谓。一定是那些窃取权利、玩弄权势、造成祸乱、动摇祖宗基业、屠杀忠良、内心和行迹都很邪恶、一生阴险凶残的人,这样的人才给他加上“奸臣”这样恶名。”由此看,小人与奸臣之间还有差别和距离,小人不一定是奸臣;但奸臣一定是小人。《新唐书》、《元史》、《宋史》、《明史》都有奸臣列传,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对乱臣贼子的事情,没有不一一记载的。后代编史的人对酷吏、佞幸、奸臣、叛逆者立有列传,这些记载都是确有其事。
《宋史》在奸臣列传《序》里是这样说的:“整个宋朝,贤哲之士不少,奸邪的人也很多。当它正兴盛的时候,君子执政,小人听从命令,造成的祸患也少。等到它衰亡时,小人得志,施展他们狡猾的阴谋,堵塞皇上视听的渠道,改变国家的正确方针,残害忠正,排斥善良的人,君子不在朝廷,对于祸乱无法补救。凡是拥有国家的人,对于正邪的分辨,难道能不谨慎吗!” 民间百姓爱憎分明,对奸臣陷害忠良义愤填膺、深恶痛绝。在小说《杨家将》和《说岳全传》里,杨继业忠贞报国,抗击辽军,却受到奸臣潘仁美的迫害,最终兵败撞死在李陵碑下。而岳飞则精忠报国,抗击金兵,收复大片失地,却受到奸臣秦桧的迫害,岳飞父子都被害。由于《杨家将》和《说岳全传》的流行,以及后人评书的传播,这些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历史的真相,很多人并不知晓,只是人云亦云。杨家将的故事虚构成分大一些,而岳飞被害则是事实,秦桧和他的夫人不是在岳飞坟前跪了一千年了吗。
《新唐书》奸臣列传里记载的奸臣有许敬宗、李义府、李林甫、卢杞等,奸臣必定内心狡诈、阴险、黑暗。不但内心,更有的奸臣相貌也是丑陋的,《新唐书》就记载卢杞:“杞貌陋而色如兰,人皆鬼视之。”唐朝名将郭子仪被称为“尚父”,当时正在患病,百官前去探望、慰问,郭子仪都不叫侍妾退下。但一天卢杞去探病,郭子仪赶紧叫侍妾们退下,独自一人靠在茶几上,接待卢杞。卢杞走后,家人问缘故,郭子仪说:“卢杞相貌丑陋而心底险恶,左右女人们见了他必定笑话。他恼羞成怒,将来这个人掌了权,就会使我们宗族没有活着的人了。” 卢杞后来任宰相,掌了大权害了不少人,大书法家颜真卿就被卢杞陷害致死。但卢杞并没有伤害郭子仪的后代,可见郭子仪是多么有远见,能看透人,超前做了防范。虽说很多人都能看透奸臣,但皇上就是看不透,唐德宗被迫免了卢杞的职务,后来他评价说:“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人们都说卢杞奸邪,但唐德宗就是感觉不出来,这正是奸臣之所以奸邪,他能很好地蒙蔽皇上的眼睛,投其所好,并隐藏自己的意图。
登上奸臣列传的还有秦桧、严嵩、和珅等,皇上都不认为他们是奸臣,秦桧掌权十九年,秦桧临死,宋高宗登门看望,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奸臣大都是贪官,严嵩掌权二十年,在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除了金银外,还有大量田产、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钟鼎彝器,古今名画手卷册页共计三千二百零一轴卷册。秦桧则打开家门接受贿赂,富得和国家匹敌,外国的珍宝,在秦桧死后仍然被送到家里。和珅深受乾隆帝的喜爱,更是富可敌国,其所搜刮来的金银财宝、价值银约8亿两,竟值当时朝廷15年之财政收入。时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大约是有史以来最大贪官。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奸臣小人,正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迫害忠良。秦桧到死前提拔的二十八个官员,没有一个被后人称誉,他们沆瀣一气,秉承秦桧旨意,陷害忠良,可见奸臣对国家的危害。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里是这样说的:“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德才兼备的人是圣人,无才无德的是小人,德大于才的是君子,才大于德的是小人。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与君子,而被迫用小人,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这是因为君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心为公,他的政绩就处处体现;而小人依仗自己的狡诈和小聪明,为非作歹,残害忠良,他的祸患就会到处泛滥。
忠臣大都是耿直,也有个别人走极端,抬着棺材向皇权示威,怎能不激怒皇上。而奸臣大都顺从皇上,深得皇上欢心;奸臣不是无能之辈,很多也是治国能臣。英明的君王其实心里很清楚臣僚的思想,唐太宗就曾经仔细的分析各大臣的心理和能力,明君就能巧妙地忠臣、奸臣都用,用忠臣制约奸臣的贪婪,用奸臣制衡忠臣的傲气;奸臣有时也能使皇帝更好驾驭国家局势,平衡大臣之间的利益,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帝王权术。
是不是奸臣,有时也难怪当代的皇上们分不清,即便是后来写史的人也有争论,严嵩就是案例。严嵩是入了明史奸臣列传的,据说严嵩还经常为喜爱炼丹的嘉靖皇帝试服丹药,并每次都要写实验报告,或导致重金属中毒。以此来看,严嵩并没有做乱犯上的意图,反倒是十分忠于皇帝。另外像东汉曹操、唐朝李渊、宋朝赵匡胤,他们都曾是臣子,但后来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又该怎样评价?
简单地把历史人物分为忠臣、奸臣不是科学的态度。所谓忠臣、奸臣,都是相对于皇帝和皇朝说的;被颂扬和唾骂了一千年的岳飞和秦桧,其实他们都忠于皇上,却被后人硬性的分为忠臣、奸臣,对这种划分,现代也有不少不同声音。忠臣,未必就是人民所敬仰的好人,有句成语“助纣为虐”,这样的人对纣王来说肯定是忠臣,但是,他能是好人吗?奸臣,也不一定就是人民所唾弃的坏人。兰花被世人尊崇为君子之花,而荆棘则被比喻为小人;忠臣与奸臣是共存的,忠臣往往更需要奸臣来烘托,这就像兰花与荆棘的关系,没有了荆棘的护卫,兰花也会受到蹂躏。而我们生活的身边就有小人,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是不能明辨哪些是小人,大千世界你不可能不和小人接触,往往受到伤害,才知道他是小人。小人惹不得,很多小人没有文化、不讲道理、甚至不讲法律,和你胡搅蛮缠,更有甚者被称为“滚刀肉”。最可怕的是有文化、懂法律、居高位,一副正人君子样子的小人,这样的人更阴险,造成的危害也更大,甚至能毁灭一个国家。一旦惹上小人,你会毫无办法,这种人为了利益,不讲信用,不惜以下流的手段达到目的,反而自鸣得意,招摇过市。不要去招惹小人,小人自有他的冤家对头来对付他,《菜根谭》里就有这样的话:“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后一句是说也不用去讨好君子,君子不会因私情而给人恩惠。
时代在前进,忠臣、奸臣之说也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现代人对此仍然津津乐道,可见儒家学说对人思想的影响是如此之深。忠臣与奸臣是相反相成的,任一方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不可主观的割舍一方的。如果一方占了上风,失去平衡,反而造成时局动荡,对社会不利。现代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平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用现代思想来看待君子与小人、忠臣与奸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