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造就了这样一种人,给黯淡以彩色,给喑哑以声响,给沉寂以灵动,给腐朽以生机,他从自己的眸中放出一些光亮来赠给你。
——题记
走近司志江老师,源于他的胡杨画作。
201 4年的一个夏日,文友相约去古城焉耆尕吉儿餐厅小聚。席间,新结识的诗人文商老师朗诵了他的新作后,60后的司志江老师站立起来,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容颜清癯,一双不大但极为传神的眼睛,表情略显严肃,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右臂高悬展出一幅胡杨画作。胡杨盘遒的枝干,细腻如发,而又葱茏如盖的树冠,震撼了我,也摄住了在座的文友们的眼眸。一段善缘由此结下。
再一次走近他,是在2015年8月的巴州美术馆“丝路风•胡杨情——司志江国画作品展”。
驻足一幅幅画作,我由衷赞叹。吸引我的依然是司志江老师的胡杨画。茫茫沙砾的远处,坡陡如削的沙丘上,傲然挺立着几棵造型奇特的胡杨,那一束束毛刷似的树冠在风中似乎在神奇地摇动着,在蓝天白云黄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逼眼,给人以伟岸、清新、滋润和爽快的感觉。
我缓步细品。每一幅作品或一落眼即吸引眼眸,或一触目即震撼人心,充分体现了笔墨的表现力。国画的内涵是一种修养。国画本身不仅带给人们身心无限的愉悦,关键在于通过国画的意境,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触动。
缘于久居疆域这个充满神奇、雄浑、辽阔的地方,他的艺术作品,也吮吸了大漠的霸气和豪迈。豪放洒脱的画风,使他的画作大放异彩,笔墨灵动,栩栩如生。他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他的山水画、人物画无不打上祖国边陲风貌的印记,展现了新疆人的坚韧、不惧艰难的形象。他对传统文化与故国家园的守望意识,跃然纸上。
2021年初冬的一个午后,我欣然走进位于库尔勒交通路永安街道育才社区办公楼内司志江老师的工作室。迎面是一幅约1.5米高的人物画。画面中,肩挎写有“保定师专”字样书包的女青年,身着艾德莱斯绸的连衣裙,坚定而恬静地目视前方,面容的立体感和质感出神入化,青春的生命活力扑面而来,背景是沧桑古老的胡杨树。生动传神,笔意遒劲。显然,是以河北援疆教师为题材而作。这些大学生陆续从冀中平原毅然来到新疆实施教育扶贫。他们犹如大漠中的胡杨,不畏艰苦,不惧遥远,为边疆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奉献知识,受到新疆人民的赞扬和欢迎。司志江老师紧紧抓住这一主题,创作了《塞外芳华》。从《塞外芳华》中,不难看到透过那依托于扎实的写实能力,而表现出的娴熟笔墨技巧,感受到浓烈的生命气息。艺术创作不单纯传递文化精神,还是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
工作室陈设丰富,灵动充溢。画案上,各种颜色调料、大大小小的画笔、学生的习作、未完成的画作、各种形状的酒瓶......有序地归置在合适的位置。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皆可成为修心怡情的途径。司志江老师背对窗户平静地坐在画案边,西斜的阳光钻进窗户,直射在他背部,右侧的半边身躯仿佛镀上了金辉。他侃侃而谈,谈胡杨情结,谈胡杨精神。他动情地说:“对大美新疆这块土地的眷恋和热爱,是我创作的源泉。我经常前往轮台库车胡杨林,独自写生、观察、创作。伫立大漠,放眼望去,雪山戈壁,长空大漠,胡杨如苍龙腾跃,虬蟠狂舞,千姿百态,美妙绝伦。我一次次地被震撼。胡杨,历经千万年大自然风雪雨霜磨砺,留存下来的特殊生命啊!胡杨,是新疆人精神的象征。我们誉称它为‘荒漠上的勇士’ ‘沙漠英雄树’。那伟岸壮硕的树干,那灰绿闪光的叶片,那凝聚着美丽传说的晶莹的胡杨泪。它坚不可摧的精神风骨,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泣鬼神。活着,为大漠罩上一抹绿荫;死了,也是一道阻挡风沙侵袭的铜墙铁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歌颂呢!”
他直率幽默,既有很浓的文人气,又不失山东人的质朴和勤奋。一种敬佩之情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生岁月和客观事物的热爱与专心。
司志江老师为人友善。既潜心作画、教授学生,又不忘为社区服务,赢得尊重和支持,社区主动为他免费提供工作室。工作室对面是社区会议室、阅览室,尽可用之。我逐幅专注地看他的工作室陈列着的作品。读他的画,会感到一种鲜活的生气从画面从笔墨从人物身上洋溢出来。绘画是画者内心情感的再现,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再现,绘画语言受到画者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诸方面的影响。从他厚朴、宁静和富有诗意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他的真性情,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探索精神。
用的仍然是中国画的传统材料,仍然是诉诸中国化的笔墨技法,但会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他的画风与其他画家的人物画有着不同,显示出更浓烈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他的艺术语言是阳光而喜悦的,线条松活而流畅,言行活泛而自然,不僵不板不矜持,一接触便产生挡不住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精神美学的艺术享受。
司志江近年来的作品无不渗透着他那深厚和雅、谦恭温良、平淡自然的风度。在生活中思考和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能够坦然沉稳地面对世界。因为有了这份坦然和沉稳,也便有了专注和稳定的力量,就像一棵树,有了深深根植于地下的部分,就不会在风雨中随意飘摇。
国画的标志是骨力,所谓骨力即线的力量,线的粗细和曲折变化,即所谓一波三折。所以欣赏中国画,尤其山水画,主要不是欣赏它画的是什么,而是欣赏画中的情趣,欣赏笔墨所包含的意味,使得心灵不由自主地轻松、愉悦。
《古韵千秋》,画面中聚散有致的两棵如虬龙般的胡杨相互呼应,竞相将饱含力感的枝条伸向无尽的虚空,树身已经沧桑,风骨铮铮,茂密厚重的枝干如苍龙腾跃,虬蟠狂舞,千姿百态,美妙绝伦。画中没有多余的杂质杂物相扰,构图之简洁、取舍之大胆、色彩之单纯实在是精绝至极。意境苍茫清奇,厚重中不乏活泼。当面对这件作品时所获得的震撼力、清净感,似乎体味到了心灵的升华。对于我们身处嘈杂物质社会的凡人而言,这种精神的净化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想创新,想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用新的观念和范式去解析自然、社会和人、传统和时代、民族与世界、多元融合、多维发展,谈何容易。在对这一创作问题进行突破时,身为巴州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他组织带领美协的画家,在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建立了南山写生创作基地,住进农牧民家,与农牧民一起交流生活的美好,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展现艺术家的新担当。2021年,在博湖乡的“西瓜节”上,司志江老师创作的16.8米的《南山飘香图》长卷,现场拍卖2万6千8百元,全部捐赠给主办方——博湖乡政府。
司志江老师在自己笔墨语言的构造上,始终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如何以更加丰富的创造手法来表现时代精神,如何以更加具有传统人文精神的笔墨内涵,来表达一位画家内心世界的“心印”,成为他在观念上首先突破的关键。无论是描绘色墨交混中的《雪域风情》《大漠清风驼声远》《晨曲》,还是笔墨氤氲的《丰收图》《飘香》,他都能使之“神遇而迹化”,把定笔墨和精神之骨,纵横驰骋,完全把自己融会到画面的大境界之中。《红枣熟了》《丰收的喜悦》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以雄健而隽永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与善良,刻画了华夏民族绵延不断、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在一点一画、一笔一墨中,通过皴擦点染,把笔墨本身的力度、韵律生发出的生命力流露出来,共同构成画面收获的张力。
司志江老师在重视传统的同时,更专注如火如荼的生活,向生活要新思想和新观念,向生活创新要素材,形成了自己新的探索。多年来,他以自然为师,足迹踏遍戈壁大漠、林间水畔、旷野田畴,搜集素材,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他善于发现在自然界平凡事物、景象中隐藏的美。他认为画之灵魂在意境,而意境在乎心境,艺术家的心境决定作品格调的高低。只有自觉地用不同题材与不同技法与文化、思想与观念进行碰撞和对话,发现自我认识中具有深刻内涵的事物进行描绘,才能让艺术的内涵更加深刻,让艺术的观念更加充实,让艺术的题材更加丰富。
凭他游离于体制外的自由空间,他为艺术、为文化的真正传承做身体力行的实证;凭他的满腹才情和文化自信,他竭尽全力推动巴州美术事业的演进;凭他的家国情怀,为一个个乡村——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底蕴的村落,点化出一幅幅特色丰富的文化山水。
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色彩、笔具来表现时代的精神,是他的坚持。通过灵动的线条,美妙的墨色形式来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之美;通过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他将对自然的领悟、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都淋漓尽致地寄予画面上。如《岁月如歌》《云河飞湍》《古韵千秋》......
在艺术传承上,司志江老师既不囿于传统旧法,也不守于新成力作,而是敢于开疆拓土,将笔墨的创新与时代气息相吻合。凭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挚爱,怀着对绘画至诚至纯的情愫,凭借对艺术勤奋的敬业精神,挥洒丹青之地,成就了今天的艺术成就,也就有了新疆、巴州美术史上一幅幅显才华、见功底、具价值的精品佳作。
我颇为赞同司志江老师所言:作为艺术创造者,不能够只纠结于自我情绪表达,要从关注自我转向他人和社会,转向推动民族生活文明进步的事物,转向时代的召唤,记录国家民族的共同情绪、梦想的夙愿,实现以文字介入现实,推进社会改革的追求,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力。
建国70周年之际,司志江老师为和硕县创作了全长70米的大画巨幛《百驼图》。百峰骆驼千足百态,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引起盛赞。这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力。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对艺术的热忱追求,不可能创作出这样栩栩如生的作品。
司世江老师的卡纸团扇,也是我心仪的一类。一眼看上去小巧的作品,笔致严谨工细,构图和谐饱满,气度雅致静逸,设色素雅华滋,笔韵温淳和畅。如《自然》《麻雀》......
多年的磨练,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这就是神与物化。但司志江老师不急不躁地向纵深走去,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他一边尽情地吮吸生活的养分,一边勤奋地挥毫笔耕,风景美不胜收,成果累积如山,蔚为大观。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美术承载着民族的记忆,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艺术家的担当。
当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亦有“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才有“一生一事”的匠心。只有“自然”与“人文”组合到一起,景观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风景,所创作出来的景观才能有市场受欢迎。2014年的“第八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他的作品《驼铃声声》《幸福》获金奖。在巴州总工会、文化局举办的“最美劳动者”书画比赛中,他的山水画《天山路漫漫》获国画类一等奖。2017年,他的国画作品《丝路新语》入选“我们新疆好地方”美术作品展,进入中国文联展厅展览,并在山西、河南两省文联巡展.......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从司志江老师一系列画作中,我读到了司志江老师热爱边疆、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精神,是一个值得我们仰慕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