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唯以岁月静好 慰先烈之英魂

作者:琉璃韵   发表于:
浏览:146次    字数:314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2篇,  月稿:0

  细想起来,大概是从儿子大学毕业离家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十一国庆黄金周就演变就成了我家大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在这一周里,南来北往,集中在一起,走亲访友,聚会、聚餐、郊游,硬是把黄金周过出了年的味道。

  今年的国庆节,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家人们没有做出疆旅游的计划。孩子走向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已的小窝。我们也在下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渐渐退出了工作岗位和他们的生活圈。自由成了我们来去方便的快捷道。全力支持孩子的工作成了我们做父母不谋而合的目标。这个十一黄金周,我们有个约定:那就是让孩子们以工作为主,我们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其余的活动遵守孩子们的安排。

  孩子们隔天一个班就限定了我们不可能去远点的地方。第一天休息孩子计划的是带我们去看场电影。我很高兴,因为我有二十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60后的我,小的时候,公社只有一个露天电影场,县里的放影车带着放影机来到公社,公社的大喇叭里就会一遍遍用双语播放晚上放电影的通知。70年代初,公社除了偶尔放场电影,基本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所以,有场电影可看,大人小孩都和过节一样喜庆。听到通知的大人们就会早早做好晚饭,家景稍好一点的,妈妈还会趁着做好饭后的热锅灶炒些葵花子、南瓜子或豆子,一家人匆匆忙忙吃过饭后,兜里装着瓜子等,搬上自家的小凳子就去露天电影场看电影,来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所谓的露天电影场,其实就是在公社中心地段一片较空旷的地上平行栽两个碗口粗的竿子,中间连一根线绳,再挂上一块带着暗色边的类似现在细帆布质地的白布,一侧竿上挂着一个黑喇叭。大概离影幕五米之外摆放着一个桌子,上面放着放电影的机子。家里男孩多且霸道的,会早早搬了小凳或布上石头阵来替父母姐妹霸占着上位置,来晚的有凳子也没用,位置不好坐着是看不到的。只好在边上站在凳子上看。站在边上的也只是能看个画面,基本是听不到电影里的什么话语对白。因为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没位置可坐的小孩,趁大人忙着看电影没空管的时间,就在露天场周围你追我赶,打打闹闹,唱的笑的,鬼哭狼嚎的,没一会就让看电影的人们置身于灰尘之中,放影机投到影幕上的光在尘埃中形成了明显的光柱,这让没好位置只能站着看电影、又爱看电影的大人们恨不能美美暴练一顿这帮小兔崽子们,以出劳累了一天疲惫不堪积下的怨气......

  那时的电影是黑白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第一次看《地雷战》了,各种地雷,藏好埋好,鬼子来了,绳子一拉就炸了,炸得鬼子哇哇叫,好不过瘾!第二天一大早又跑电影场去找没炸死的鬼子,还不止一二个这种傻蛋呢,把一脸蒙懵的大人们听过之后笑得前俯后抑,随后招来其他伙伴们的一顿耻笑~

  随着年龄的成长,大姑娘家假装秀气也不好意思到广庭大众下去看电影了。上了中学,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学习上了,父亲的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把看电影热情的火焰灭得连烟都没了......母亲则会语重心长地说“电影会越来越多,但你的学习时间是越来越少,必须得抓紧时间来学习,省得将来后悔!”。高中到了县上,脱离了父母的视野。但学习更紧张了,父母给的生活费也是精打细算过的---除了生活和必须的学习用品,每月不负债都是烧高香的。那二年,甚至都没有产生过看电影的念头。80年代初期,小县城已有了电影院,很简陋的那种,但至少风不吹,雨不淋了,蚊虫不咬了。电影院的前墙面有粘贴的近期要放电影的简约画报。电影票是那种白、红、黄色的薄纸,不同的色,不同的坐排,不同的时间。是那种蜡纸刻印出的。那几年,只有见电影票的份,却没有看电影院福。那时看场电影对我而言真是件很奢侈的事。记得有次要放暑假了,有位家里条件好的男生为了感谢帮他拆洗被褥的女生便请女生宿舍的几位同学一起去看场电影。当时学生宿舍是大通铺,一个宿舍至少住五、六个人。而我正好也在那个宿舍,虽没帮着做针线,但占了同宿舍女生的光,高高兴兴计划晚上看电影的,结果大约是过于兴奋了,下午居然神经性头痛的老毛病犯了,电影没看着,连急带火的,晚上头疼得吐了好几次。记得那场没看的电影名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二毛钱一张的电影票。那时电影已是彩色的了。

  工作之后,因为对自已从事的职业反感,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工作期间思想高度紧张,心理压力非常大,根本就无心看电影。后来工作能独挡一面了,护士三班倒的工作性质和别人的作息时间也不能同步,自已也没独自看电影的兴致。几年的光景与电影也无缘。接下来成了家,接撞而至的是要工作、要管教孩子、要做家务等一大堆的琐事,连看电影的心思都没了。后来慢慢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到了八十年代末,彩色电视逐渐走进了百姓人家。就这样,二十多年的时间没进过电影院了。

  2021年十一这天,轮休的孩子带我们到了万达影视城。影视城外宽大的电子显示屏,夸张地滚动着各类广告,五彩缤纷,给人有点眩晕、目不暇接的感觉。进到电影院里,感觉是耳目一新,电影院内座位前低后高,梯级而上,座位宽大舒适。隔音、显示屏、音箱等设施都融为一体,隐匿得天衣无缝。整个影院在我的脑海里印象就是高、大、上了。让我对电影院的空间多次的遐想瞬间变成了空白。因为是节假日,又有疫情防控要求的隔位就坐,那天看电影的人并不多。因为当天是服从孩子看电影的安排,所以对看什么电影我都没过问。直到电影播放,我才知道,今天看的电影是《长津湖》。我们60后的这代人,虽然没经历过抗美援朝,但对这段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上学时的课本内容里就有学过杨根思、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背诵过魏巍《谁是最可有的人》课文。后来通过阅读书籍也知道了毛岸英的故事。今天,当这些英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已面前时,还是禁不住地热泪盈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跨过鸭绿江中华儿女,有的就永远留在了那个寒冬,他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迎来春天。那些保和平,卫祖国最可爱的人大多还都是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孩子啊!置身《长津湖》中,你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没有身披战衣的战士替我们负重前行,哪有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长津湖》带给我的何止是震撼,我们更应永记的是长津湖的冰雪,铭记冰雪里那些最可爱的人和他们保家卫国不朽的军魂!如果当年没有前辈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哪会有新中国至今几十年的和平!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应该明白。不把敌人消灭在家门口,它们就要破门而入,我们就将面临着被歁辱。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国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在朝鲜战场上前辈们是用劣势的武器、是用他们温热的血肉之躯,为新中国打下几十年和平发展的基业。

  一部《长津湖》电影,让我的黄金周变得不一样的充实。家人们在一起,将抗美援朝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伤亡情况、大事记载、战争影响等相关历史知识温习了一遍。资料记载: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通过对抗美援朝相关史的查阅,我清楚地知道,现实里的抗美援朝战役,远比《长津湖》镜头里的画面更惨烈。我渴望着去了解更多我们国家几千的发展史,也更深刻领悟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我们的下一代,代代相传,都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的国家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拼搏中日益发展强大起来,和平盛世,如前辈英烈所愿!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英魂 先烈 新冠 岁月静好 长津湖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