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因小失大》

作者:丁秀红   发表于:
浏览:44次    字数:397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018篇,  月稿:1584

  感谢墨言勿语发布民间故事《因小失大》,内容如下:

  过去,密州枳镇的风气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当地有个土财主,叫齐石,更是自私。此人家境富裕,却为人悭吝。不管什么亲戚朋友,遇到天大的事有求于他,他都袖手旁观,一毛不拔。

  这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晚饭的水饺刚煮熟,突然有人敲门。

  齐石问老婆:“大门关了没有?”老婆说:“没关。” 他气得骂道:“真是个缺心眼的败家娘们!吃水饺怎能不关门?要是有人来,再是个没脑子的馋鬼,虚让让就吃,吃起来就没够,该咋办?”

  他一边骂着,一边向大门口走去,就听到外面有一个苍老的男性声音喊道:“好心人,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

  施舍乞丐这样的事,齐石可从来不干。他打开门,厌恶地说:“赶紧走开!走开!”

  站在门外的乞丐看上去年逾古稀,白发苍苍,衣衫褴褛,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也许是年纪大了耳聋眼花,他没有听清齐石说的话,还以为出来的人是要施舍自己,就伸出干柴一样的手。两相靠近,齐石厌恶地伸出手推了乞丐一把,嘴里骂道:“滚远点儿!”

  老乞丐冷不防被这一推,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好半天才爬起来,蹒跚着往别处走去。

  第二天,有人发现老乞丐死在了村外一间看菜园的屋子里,急忙报告了地保胡鱼。

  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了这种事,作为地保,胡鱼必须负责处理。在确认老乞丐身份不明后,胡鱼决定尽快让其入土为安。

  这种事他可不愿意自己动手,找人处理吧,要给人报酬。胡鱼正琢磨这个费用怎么出,这时,有人跑来告诉他说,昨晚有人看到老乞丐到齐石家讨饭,齐石不但不施舍,还骂人家,又将其打倒在地。

  胡鱼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他上门找到齐石,说:“昨天到你家讨饭、被你打倒在地的乞丐死在了野外菜园的屋子里。你打算怎么办?”

  齐石一听,立刻分辩说:“我哪里打他了?就是轻轻推了他一把。是他自己腿脚不好,没站稳,跌坐在了地上。而且我眼看着他爬起来后,好好走远的。现在他死了与我何干?”

  胡鱼说:“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此人年纪大了,哪里经得起推搡、摔跌?虽然他当时没有死,想来一定是被你推倒后跌坏了什么要命的部位。人老了反应迟钝,他一时没发现,等到离开以后伤势越来越重,又冷又饿,得不到救治就死了。追根溯源,你怎么也脱不了干系。此事若是报官,你不但要被罚一大笔钱,还有牢狱之灾,偿命也不好说。不如你现在悄悄拿出点钱来,交给我帮你处理,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齐石这才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性,不由得叫苦不迭。当时哪怕是舍出一碗水饺汤,或者干脆不出来,也没有这麻烦事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好自认倒霉,咬咬牙,掏出二十两银子交给了胡鱼。

  胡鱼拿到钱,就放出话来,谁将乞丐的尸体弄到乱葬岗埋了,埋尸费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但一般人胆小,不敢接这个活,况且要将死人运到三里地之外的乱葬岗,还是很费一些力气的。

  当地有个叫张三的屠夫,整天干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他可不怕什么死人,就自告奋勇,接了这个差事。胡鱼和他一手交钱,一手运死人,这事就算了了。过后,胡鱼也没追问此事。

  要过年了,平白落腰包里十九两银子,办年货都用不完,这便宜事儿让胡鱼做梦都能笑醒。

  腊月二十六是枳镇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集市上商家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人们无论穷富,腰里多多少少都会揣着点儿钱到集市置办年货。这也正是小偷行窃的好时机。

  隔壁莲县有个扒手叫于春,他瞅准了机会,不顾路途遥远,连夜赶路,翻山越岭,行程近百里,在腊月二十六那天赶到了枳镇。

  没想到集市上虽然人山人海,但是每个人的警惕性都很高。于春瞅准了好几个人,都没能得手。

  眼看天到晌午,集上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他饥肠辘辘,便到一个小饭馆里吃点东西。他要了一碗面条,慢慢吃着,还不忘四下打量,希望能发现下手的目标。

  邻桌有几个吃饭的汉子,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乞丐与齐石之间发生的事,嘲笑齐石一毛不拔,因小失大。于春把这件事听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刻兴奋起来,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的发财机会。

  他从集上买了一把铲子,打听到乱葬岗的位置,就奔了过去。乱葬岗上葬了几十座坟头,只有一座新堆的土堆,大小不足两三推车的土,且形状散乱,极不规则。他断定,那几个汉子说的老乞丐的尸体一定埋在这里面。看看周围没人,他就放心大胆地行动起来。尸体刚刚埋上两天,身上只覆了薄薄一层土,他没费多大的劲就把尸体扒了出来。这一扒,让他收获不小——他看见尸体的两条腿是断的!他又将尸体重新埋上,信心十足地往镇子里走去。

  他拍开齐石家的大门,哭叫着说:“大前天我哥哥到你门上讨饭,被你打断双腿,丢出门外。他饥寒交迫,伤势又重,死在了菜园屋里。现在人死不能复生,我也不过多要求,只要你赔给我五十两银子,让我厚葬我的哥哥,就算完事。否则,我就去县衙喊冤告状,让你给我哥哥偿命……”

  齐石本来就吝啬成性,在胡鱼那里已经损失了二十两银子,把事情了了。如今正心疼着,哪里还肯再舍得五十两银子给这陌生人?再说,此人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他亲眼看见那老乞丐倒地后自己爬起来走了,怎么会断了双腿?分明是在敲诈。如若被他得手,今后再来其他人敲诈怎么办?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关上大门,任凭于春在门外捶门叫骂,装作听不见。

  时间久了,于春意识到继续闹下去也无望,一怒之下,干脆真的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感谢墨言勿语发布民间故事《因小失大》,内容如下:

  这县令也是个糊涂蛋,半年前才花重金捐了个县令,刚到任不久。接到报案,他让衙役到现场挖尸勘验。衙役回来报告:乞丐尸体的双腿果然是断的。县令闻听此言,也不问青红皂白,就判定齐石是故意杀人,立刻把他捉来打入死牢,然后上报,待明年秋后问斩。

  齐家人觉得冤枉,再也顾不得心疼钱,凑足了银子,连夜到青州府衙上诉。

  知府看了状纸,也觉得此案判得有些不明不白,他决定亲自走一遭,重审此案。

  知府大人首先仔细审阅卷宗,勘验尸体,对被告、原告、第一个发现尸体的目击证人、地保胡鱼、埋尸人张三等一干人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案情的来龙去脉摸了个清楚,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结果,于是升堂断案。

  知府升堂后,首先审问于春:“原告,你上告齐石把你哥哥的腿打断,致其死亡,可有证据?”

  于春装模作样哭着说:“我哥哥双腿都断了,这还有错?可怜我哥哥死得好惨啊!大人,你可得替小人做主啊!”

  知府又问:“死者的腿是断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于春答道:“我来枳镇赶集,在饭馆吃饭,听人说起有一个乞丐被齐石推倒,死在镇外的菜园屋。根据人家所说的外貌特征,很像我外出讨饭的哥哥。我就想扒出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我哥。如果是,就带他回家,葬进祖坟。没想到我哥居然死得如此悲惨,双腿都被人打断了……”

  知府说:“死者如果真是你哥哥,退堂后,本府命人将你和死者一起送回家,并让莲县县衙配合调查,确认真伪。若是调查核实后,证明你是撒谎,按朝廷律例,要判你个敲诈勒索罪,最少让你在牢里反省十年八年。”这句话从知府的嘴里说出来,足以吓得于春面色大变。

  知府又放缓了口气,说:“不过,如果你此时已经有了悔过之心,除了受点儿皮肉之苦,其他可既往不咎。”

  于春见事情不妙,权衡轻重,连连叩头,将事情的前后经过都坦白交代了。

  知府又问在场的所有人:“死者双腿都断了,是怎么去的菜园屋?有没有人看到是谁将他背到那里去的?”

  众人摇头,都表示没看到。

  知府说:“大家想一想,一个双腿被打断的人,怎么受得了?定会疼得死去活来,即使爬也爬不了几步远,怎么可能走几里路到了菜园屋?这就说明,死者的腿断一事,与齐石无关。本人勘验尸体,发现死者的断腿伤处不见血迹。这就说明是人死后好长时间才被打断的。谁会对一个乞丐的尸体下如此狠手?那就是和尸体有过瓜葛的人。”说到这里,他的目光转向张三,“你来说说,尸体的腿是怎么断的?”

  知府分析得句句在理,头头是道,让张三吃惊不小。本以为自己做的事情人不知鬼不觉,哪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看看实在是无法抵赖,他只好磕头认罪。

  张三揽到差事后,用一头毛驴将乞丐的尸体横放在驴背上,驮运到乱葬岗,就开始挖坑。寒冬腊月,地冻得硬邦邦的,铁锨铲下去,就是一道白冰印。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挖了一个浅浅的土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实在是不想再挖下去了。可是这个坑太小,尸体放不进去。他眼珠一转,涌上了恶念:这人反正已经死了,无依无靠,和死狗死猫没什么两样,干脆怎么方便处理怎么来吧。他举起铁锨,对着死者硬邦邦的大腿铲去,只听“咔嚓”一声,一条大腿骨就断了。他又如法炮制,铲断了死者另一条腿,然后将死者的两条断腿与身体折叠起来,勉勉强强塞到坑里,埋上了土……

  知府说:“果然不出本府所料。本府第一眼看到埋尸坑的大小,就明白是谁干的好事了。下面本府结案。那乞丐尸体骨瘦如柴,腹部凹陷,肚皮贴着脊梁骨,说明肚里是空的。再看其衣不蔽体,破烂不堪,很显然,他是被冻饿而死……”

  案情真相大白。地保胡鱼被就地免职,昧下的十九两银子罚没归公;张三、于春各自杖责五十,县官罚俸半年。齐石原本无罪,但此事皆因他过于悭吝而起,何况推倒乞丐,行为可恶,被罚三十两纹银,以儆效尤。

  本来一星半点儿的剩饭剩菜就能打发过去的小事,由于齐石的吝啬自私,破费了一笔不小的钱财不算,还受了牢狱之灾,连性命都差点儿不保。他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当堂提出,愿出钱重新厚葬死者。日后他一改做人原则,常常做些助人解困、接济穷人之事。当地人也因此事而警醒,风气竟然有了改观。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民间故事

    查看更多民间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