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王启林:我也行——记农民发明家王俊峰

作者:喜宝   发表于:
浏览:82次    字数:891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2022年3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张曙光到中国一拖调研。随后的新闻报道中,一个身材不高、长相普通的中年人出现在镜头里。8月,安徽省“农机补短板”活动中,省委书记郑栅洁接见全体人员,镜头里再次出现这个身影。他,就是安徽省岳西县俊峰机械厂董事长王俊峰。做为安徽省唯一的中药材加工机械生产企业代表、安庆市唯一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代表,王俊峰多次参加了关涉农机类的省级活动和会议,还曾当面接下张副省长交待的研发任务。

  为什么省委书记会接见他?为什么副省长调研带上他?为什么省里会将研发任务交给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小企业家?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也是许多中药材粗加工的地方。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精加工机械的研发,需求逼出了王俊峰这个土生土长的专家。

  什么时候行

  王俊峰出生在响肠镇请寨村。请寨村是著名的红色起义“请水寨暴动”旧址。昔日,这里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虽然从响肠街到家,路程不远,但每一步却像爬“天梯”一般。遇上雨雪天气,大人出行,孩子上学,步履维艰。

  王俊峰从小就是踏着“天梯”上学的。学校运动会上,身材矮小的他,跳不过男同学,跑不过女同学。不过,踏着“天梯”上学让他练就了爬山本领。春游时,他总是一马当先,崎岖难走的山中羊肠小道,在他脚下好似一马平川。他边走边采野花、摘野果,逗得爱美的女同学、好吃的男同学对他大献殷勤。他还常常钻进树林里草丛,变戏法般采摘出几把野菜、几簇蘑菇送给老师。他的机灵和大方,赢得同学们的好评、老师们的肯定。选班长他总是全票当选,评先进也是一票不拉。同学们说到他总是高高地竖起大拇指:“聪明”、“能干”、“热情”。别看他给老师、同学们的印象是光彩炫目,但调皮捣蛋他也是高手。有个身高体壮的隔壁高年级同学欺负他班上同学,他利用课间操机会,溜进隔壁班上,把那个同学的板凳腿敲下来反装上去,结果一坐下,板凳腿奓断,害得那个同学嘴巴磕到课桌上,嘴唇裂开了。

  王俊峰表现好,学习成绩却不同步。每当他父母问到他的考试成绩,老师们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道:“偏科”,“理科尤其是物理总是差点儿”。看似一片光明的求学前途,冥冥之中,总是透出许多的艰辛。中考之路于他,犹如从校回家,中专或重点高中,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梯”般难以攀登。

  “没关系,考不上再复读,”父母信心满满地说。他们相信儿子能行。

  “失败了,换条路走。”当年的王俊峰却没有足够的自信。

  中考失利后,拿着父母让他继续求学的学费,来到县城一个缝纫培训班学习缝纫技术,直到他开口要钱买缝纫机,父母亲才发现儿子背着自己开启了创业之路。这是一条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的路。父亲叹息道:“你就不再复习一年试试?”给他取名俊峰,不就是希望他敢于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吗?谁知道他一点也不自信。

  培训班是速成班,学到的技能有限。为了试探他手艺如何,母亲悄悄塞给王俊峰一块手工织的土布练手,他量了量这块布,准备给父亲做件短袖衫。他信心百倍,一裁一剪一缝,布余下不少,可衣服只有五六岁孩子才能穿上,短袖也变成无袖。他怔住了,一手举着衣服,一手扯着头发,眼泪止不住的流。

  “我就这么没用?我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他松开撕扯头发的手,狠狠地在脸上抹了一把。他把第一件“作品”用节省下来的布包好,塞进枕头下面,转身出了家门。母亲的呼喊、追问似乎没听见,勾着头朝县城方向急速而去。一到城里,到处找裁缝铺,看见裁缝师傅干活,就要盯上一阵子,琢磨一番。有次差点让人当成小偷,如果不是一位路过的姑娘帮忙说了句话,他肯定挨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偷艺使他不久便成了缝纫的行家里手。他自己开了一间裁缝铺,打开了一条生财之路、生存之道。他用心钻研技术,做衣服用料少、布头少,衣服合体又美观大方。只要五尺“的确凉”,他就可以做成一件既舒适又挺刮的成年男子衬衫。不出两年,就有不少人来求这个小师傅带徒弟,很多徒弟年龄都比师傅大。

  开裁缝铺赚了钱,不是他不满足,是父亲还在纠结。“你这么聪明,要是复习,书不也就念出来了?”

  怎样才能让父母认可?王俊峰想:多赚钱,快赚钱,赚大钱。外人羡慕了,二老总会转变看法的。他一边做衣服,一边经营起赊销布,既赚技术钱,又赚经营钱。每年腊月,他还停下铺子里的活写对联卖,因为他觉得好玩,无意中学会了花鸟字,而花鸟字体对联十分畅销。一个月下来,收获颇丰。他的聪明能干让外人认可了,尤其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暗暗地看中了他。见面一看,居然是当年为他仗义执言的那位美女。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在,他感觉上苍在眷顾自己。成家后,王俊峰更多了一份责任。他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意,心里想着要为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小家赚更多的钱,创造更好的生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每年春节前卖对联,他有意无意中观察市场行情,了解城区市民和乡镇农民的需求。有心好找路,他很快捕捉到一个商机:一到年关,蜡烛好卖。看准了就干,他租了个临时小店面,一边手工生产蜡烛,一边写字,一个人忙不过来,请了人帮忙。不仅收获了他的第一桶金,还在县城站稳了脚跟。响肠与县城之间的路通了,车没有通,买三轮车跑短途客运肯定有生意。王俊峰脑海里灵光一闪,立即行动,盘去了店面,又开起三轮车,抢在别人前面,狠赚了一笔。这期间,什么事赚钱快、赚钱多就干什么,在生意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至此,王俊峰的自信又多了几分。看看父亲,脸色虽然和蔼了,唠叨也少了,但认可的话语还是没有听见半句。在父母的心目中,儿子可以干点大事,仅仅会赚钱算不得“行”。

  怎样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加之资金的积累,让背上父母亲更大期望的王俊峰又有了新的想法。他立足岳西石材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同乡合作开办起了板材厂。他负责生产,同乡负责销售。销售市场还没真正打开,同乡就在芜湖被人骗了。两大车板材,只换回几小捆换季衣服。本少厂小,资金周转困难,还受骗上当,雪上加霜,厂子立马陷入困境,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王俊峰默默地看着人散机停的厂房,昔日热闹的锯磨石材的轰鸣声,恍若隔世,他不禁黯然神伤。

  害怕回家又必须回家,害怕见熟人,更害怕见亲人,脑子乱成一锅粥。他匆匆溜回家,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突然,他搬开枕头,拿出第一个“作品”,把它紧紧地攥在手里,睁大眼睛看着蚊帐顶。半夜了,久等他回家吃饭而不见踪影的妻子,端着油灯进房,猛然发现床上躺了个人,吓得尖叫起来,父母和孩子也来了。面对这一切,他熟视无睹,眼睛一动不动。见他这副模样,妻子受惊吓更甚。“俊峰,怎么了?你怎么了?说话啊!别吓我。”

  父亲一看明白了,对儿媳说:“不要担心,经不住事的东西,有什么用。”

  此时的王俊峰,不再是可以自由放飞思想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更没了任性的理由和权利!他要养家糊口,不能让爱人和孩子为自己担惊受怕。失败了,自然是无颜见家乡父老。但对于他来说,更需要静一静,想一想下步的路该如何走。

  开店办厂跑三轮的王俊峰给乡亲们留下精明强干和热心肠的印象。乡亲们没有嘲笑办厂的失败,反而认为这是留住他的好机会。一盏煤油灯,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拳头,大家把他推选为村民组长,盼着他让村民组通车、通电、通水,收回林场产权,带领大家搞经济林开发。

  王俊峰嗫嚅着给父亲说了乡亲们的举动,没想到父亲笑容满面地说:“大家看得起你,好好考虑一下吧。家里有我!”

  他半张着嘴,愣怔地看着父亲:“让、让、让我带大家实现愿望?”

  “不好吗?”停了一下,父亲接着说:“为大家做事,不比自己赚点小钱好?”至此,王俊峰终于明白父亲心目中的“行”是什么。他握紧拳头,朝父亲深深地躹了个躬。

  一次一次去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找项目,找关系,拉赞助。同时发动村民,不等不靠,土法上马,开始了长达近五年的艰难曲折的修路、架电、通水历程。过去开车拉客人,现在的王俊峰天天开三轮车运土石方。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林权收回了,本就瘦弱的王俊峰,变得更黑更瘦了。五年的艰难困苦,五样大事完成了四样。路通之日,应乡亲们的要求,王俊峰为路写下碑记:“请寨修路,政策帮忙……三十余户,十里路长,人口均摊,八百大洋……整路集资,苦果尽尝……”。碑记,记录了政府及社会支持,班子团结创业,百姓艰苦奋斗,共创请寨奇迹!父亲抚摸着碑记,露出久违的笑容。

  老百姓期望的目标基本达到,党组织也看中了这个有闯劲、有创意的好青年,一九九六年发展他入党。当他意气风发地带领乡亲们去实现最后一个目标时,才发现山上“没货”,没东西吃,经济林生长周期长,回报率低;开发山场后采伐的松木当作木头卖,不值钱。通过调研,王俊峰决定办沙发厂,在木材深加工方面做做文章,当他把自己所有积蓄和父亲一辈子积蓄全部投进去之后才发现,林场的树龄不够,杉木的硬度和韧性都有问题;农村生活水平低,老百姓购买沙发欲望不强,事业再次遭遇了滑铁卢。他回到家中,对着第一件“作品”,陷入深深沉思。办实业,办为乡亲们服务的实业,这是目标。可这个实业是什么?目前的经济危机怎么度过?

  2000年,王俊峰反复思考后决定放弃艰难维持三年的沙发厂,学习大货车驾驶,应聘到当时享誉全省的潜山全力集团打工。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驾驶技术,他很快脱颖而出,得到重用,被派往云南省负责销售,创业失败的经济压力终于卸下。

  王俊峰内心愈挫愈强,不愿屈居人下,为别人打工。他时时刻刻都在寻思出路,寻找属于自己的“灰姑娘”。2002年,岳潜公路改建,线路要经过家乡。灵敏的嗅觉让他觉得这里蕴藏着商机。这次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认真评估分析。不久,他放弃全力集团的优厚待遇,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购买工程车,创立响肠运输车队并任书记,到建筑工地招揽运输业务。由于他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逐渐站稳脚跟。县内小有名气,业务还拓展到邻县。2005年动工的六潜高速,又经过他的家乡,他又转为高速路工程部服务。路终有修通之时,定向服务也终有结束之日。钱虽赚了,灵魂却不断考问自己:路在哪里?怎么做才行?

  我行吗

  岳西县是中药材产地,茯苓、天麻、杜仲总产量不少。种植的中药材收回后要进行粗加工才能运出去,当年的粗加工全部是手工处理。茯苓剥皮、切片、切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再能干的巧匠,一天也难处理百斤茯苓。

  能否用机械取代手工作业?岳西很早就有人思考、尝试,大量时间、金钱的投入,技术难关没有突破,机器进不了市场。探索者无奈地放弃了。

  命运再一次眷顾了这个探索者。此时,王俊峰的工程运输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赚钱的康庄大道就在脚下。但当看见茯苓切丁机的雏形时,心莫名跳动,王俊峰问自己:难道它就是我的人生之路?

  从此,王俊峰有空就躲在房里琢磨,趴在桌上又写又画,家人开门进来,他赶紧把纸反扣桌上,拿本书压上。次数多了,老婆疑心了:写什么呢?还要遮遮掩掩的。莫非……有天半夜三更,一觉醒来,看见丈夫趴在桌上又在写写画画。一盏白炽灯,被他用根麻索拉到头顶上;一张牛皮纸,中间穿个孔,套在灯上。妻子赤着脚,悄悄地下床来到了丈夫背后,一看张张纸上都画了房不是房、家具不是家具的奇怪图形,忍不住说道:“你真好嬉,不困觉画什么怪东西。”

  全身心投入图纸上的王俊峰吓得一哆嗦:“你干嘛?”

  “我、我、我以为你给谁写信啊。”妻子反被他的强烈反应吓倒了。

  “写什么信?呵呵,你以为我给谁写情书?”妻子不好意思抓抓头。“我是写情书,是给你、给全家、也是给我自己写情书。”王俊峰得意洋洋地抖动着手中的图纸说。

  “马上就要写好了,你去给我弄点吃的。”妻子似懂非懂看了丈夫一眼,去为丈夫准备夜宵。

  图纸终于画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生产样品。王俊峰拿出了部分积蓄购买零部件,找到亲戚开办的农机修理厂,亲自指导生产、调试安装,一台像模像样的茯苓切丁样机诞生了。看着这台机器,亲戚看到了发财的希望。利益驱动让他迷失了本性,以交不起房租、不再开厂为借口,将整个加工厂搬回老家,偷偷生产起切丁机。由于机子有欠缺,品种单一,没有销路。王俊峰听说了,幽默地说:“想搞东西吃,搞了个吃东西。”。

  亲戚切断合作之路,偷走技术,对失败有了抗体的王俊峰不以为意,找来几个帮手,自己租房鼓捣。大家都是机械制造的新手,生产技术不过关,样机送给农户试用,状况不断,更甭说付款购买了。

  这一试,王俊峰把运输业务拉下了,收入少了,支出多了,再也无力购买零部件,无力付加工车间租金,工人工资也挂在账上。手头无钱,处处花钱,怎么办?欠债多了,追债的人来了。万分无奈,打起车子主意。他坐在车上,握着方向盘,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车啊车,为我救救急,熬过难关我一定会把你再买回来。”背着老婆卖了车子的王俊峰,以为还清了借款及工人工资会有节余,结果为了这几台旧机器和几乎报废的切丁机,两部车没有了,近几年存下来的所有积蓄付诸东流。近乎绝望的他再次回到了请寨老家。躺在藏着第一件“作品”的枕头上,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还能做下去吗?我行吗?

  面对一堆破铜烂铁,王俊峰欲哭无泪。生活还要继续,无奈的他,拿起刀斧锄头开始在山场想点子,打主意,和邻居一样窖茯苓。长期以技术讨生活的王俊峰,体力弱,皮肤娇嫩,工具在手不到半天,双手全是血泡,腰酸痛得只想躺下,妻子眼泪汪汪的说:“你是动脑子的,这活你干不了,我一个人去吧。”

  “公鸡不啼母鸡啼?我家没这家风。”他紧咬牙关坚持,再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让他得到了回报。生活稳定了,手头又有了余钱,他想静心思考前面的路怎么走,目光所及,皆是家人和乡亲们用竹片剥茯苓皮、用梯形大刀切茯苓的画面,为赶时间,不分昼夜。他的心上又冒出了切丁机。一躺床上就想心事,想到兴奋处,爬起来,来到杂物间,对着切丁机的雏形,左看看,右摸摸,平放倒,再竖起来。为了不打扰妻子休息,拿张椅子,找来纸笔,半蹲在地上,又写又画。时间长了,酸麻的双腿撑不住身体,稍稍一动,人滚倒在地上。有一天终于被妻子发现了,扶着他坐下,一边帮他揉捏着腿一边说:“你呀,真是根犟葛根。”

  妻子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又借了一些,郑重地放在王俊峰手上。他添置了电焊机等工具,在老家门口搭起一个简易工棚当厂房,拉上两块雨布当屋顶,再度开始中药材加工设备的生产。这次老父亲没有说什么,每天都去“厂房里”看看,帮忙递送工具和零部件。私下里经常通过老伴把自己的退休金暗中补给儿子。

  车间里,晴天像蒸笼,雨天洗淋浴。由于无专变专线,白天电压不稳,无法正常开机,只有晚上别人睡下休息,才能开始生产。理科学不好、尤其是物理弄不通的初中生,为了一个力学原理,常常几天吃不香、睡不沉,半夜三更偷偷起床翻书、找资料,早中晚三餐饭乱了钟点,妻子为他吃饭问题头大了,每顿饭热过不知多少次,最终他吃的还是冷饭。

  不久,在原有旧机子基础上,王俊峰凭一己之力,重新研发出一台他自认为比较成熟的切丁机。他兴奋地拉着机子来到了茯苓生产大镇河图镇,有一户茯苓生产大户勉强同意试用,他也只好将所有家当当成试用品放在这户人家了。他心里默默念叨着:“机子呀,可不能出现状况,要为我争气!”

  试用期间,切丁机接二连三出状况,农户不愿意付款,抛下一句话:“要么把机子弄走,要么弄好!”

  王俊峰想:“我的愿望、我的事业、我的家当全在这里,岂能弄走!现在是华山一条路——弄好。”

  连续几天来到农户家,查原因,矫正毛病。为了一个轴承,曾连续六天去进行拆换。问题症结找到了,机子正常工作了,生产效率高,农户满意了。王俊峰终于收到了他的第一笔货款。他兴奋地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喜极而泣。

  自从开始研发中药材加工设备后,王俊峰慢慢变得“小气”,多抽一支烟都舍不得。妻子窘迫不安地说:“有时我们袋里一毛钱拿不出来。”王俊峰自嘲道:“我是干爷(一分钱没有的爷们)。”卖了机子,破例买来酒菜,一家人围坐一桌,王俊峰斟满酒,第一杯恭恭敬敬献给老父老母,第二杯敬给妻子,第三杯敬给儿女。平日酒量很大的王俊峰,几两酒下肚,很快呈现出醉态。

  中药材加工机械生产的大门为王俊峰打开了,切片机、剥皮机…相继问世。他下决心要扩大生产,把厂房搬到山下的响肠镇。刚买的地皮,才建起基础,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雨不期而至。山坡上的泥石流滚滚而下……望着大雨,早已被困难磨练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王俊峰,心里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自嘲地对急得流泪的妻子说:“这是否极泰来之兆,好事!”

  命运总是敬佩强者!新厂才建成,订单就雪片般飞来。2012年他注册成立了“岳西县俊峰机械加工厂”,向国家注册申请产品的专利并顺利通过,开始走上了正规发展之路。

  王俊峰没有停下他的探索之路,更没有止步于眼前的茯苓加工机械。他先后研制出了一系列中药材加工生产机械,有茯苓、杜仲、葛根等剥皮切片切块机,天麻等中药材加工机械,且都荣获国家专利。

  在王俊峰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两任局长田力普、申长雨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上面清楚地写着“发明人:王俊峰”“专利权人:王俊峰”。2012年颁发的是“一种茯苓切割机喂料口”和“茯苓切割机”,2019年颁发的是“一种中药材切丁加工用切刀装置”、“一种中药材葛根加工用切片装置”和“一种中药材杜仲加工用去皮装置”……二十多种专利证书,标有专利号、授权公告号、证书号和授权公告日。老专利证书右上角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用章,新版证书右上角是二维码。他还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证书上标注有注册日期和有效期。

  一个人一生能申请一项专利,对社会的贡献、对事业的帮助就很大,而王俊峰已经拥有二十多项专利,每一次申请都有多项。但是他从不懈怠,新器械的研发成为他的本能,甚至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最近去他的厂里看看,你会见到一大一小形状相似的新型机械,他会告诉你,这是他的新成果,经过一年多研究,已经安装调试,小型机就是他准备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如此强大的创造力让大家敬佩不已。要知道,王俊峰是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告诉所有人:只要不懈努力,什么人间奇迹都有可能被创造出来!他的成就诠释了一句祖传俗语:“人有用,书有用!”老父亲终于对他竖起大拇指:“儿子,行!”

  我也行

  偶然一次机会,农机部门领导告诉王俊峰,国家对农机生产有成果性补贴,他的中药材加工机械属于农机范畴。这项补贴是国家为推动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人家还告诉他,中药材加工机械没有认证标准,也就制定不了补贴标准,补贴不了!王俊峰对自己生产的机械是否有补贴不是十分关心,他心里惦记的是购买农机人的利益。看到好政策购机人享受不了,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

  在中药材加工机械销售中,多数购买者经济条件较为艰难。购买机械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发家致富。如果好政策惠及购买者,就能帮助到这批人,同时,也能有利于促进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他不厌其烦地从县到市、从市到省,找有关部门争取,说得不好听就是“磨”,甚至到了“死皮赖脸”的程度。人家对他说,不是不帮,没有标准实在无法帮。此后的很长时间,他的嘴里经常念叨着两个字“标准”。和人谈事,不时地蹦出两个字“标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一向能吃能睡的他,食不甘味,睡不安席,时不时握着第一件“作品”发呆。老伴以为他生病了,反复叮嘱他去医院检查。

  何为“标准”?即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技术意义上的标准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包含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其他精确准则。

  谁来制定标准?专家。须对标准所指向的专业技术有深入研究,有广博的知识,甚至有超前的思考!以常理度之,应是专门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或大学里术业有专攻的教授方能为之。

  专家没有制定标准怎么办?

  “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标准我就不能制定标准?”王俊峰默默地告诉自己。

  可当他坐到书桌前,摊开纸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什么叫“标准”、“标准”的格式是怎样的都不知道。他找来农机认定及补帖标准进行研究,这才弄清了标准的概念、内容及要求。五十多岁的人,捧起了大部头的专业书,开始了自学和研究历程。

  初中毕业生做专家教授的事,王俊峰求遍了他所认识的专家,还有专家介绍认识的大专家。不懂就问,上门请教,电话请教,带着准备好的问题和画上密密麻麻问号的书找专家。一问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五次,不弄明白不罢休。王俊峰笑着说:“好在我脸皮厚,你给脸色我不看。不管你是否愿意教我,我都往你跟前凑。凑多了,就成了朋友。”王俊峰得意洋洋地说,“我把有的专家逼上了书桌,逼进了书堆,逼得有的专家也开始问专家,问更大的专家!”

  研究的过程是枯燥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当你钻进去,就如游戏一般,充满着刺激、新奇。执着的王俊峰是根“犟葛根”,认准的事,一头扎进去,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没有上过床,梦里全是“标准”,梦醒了爬起来看书,或者记录梦中的灵感。

  “有好几条标准是梦里得来。”王俊峰颇为得意地说。

  “还没困两三个小时又爬起来写,拉都拉不住。”老伴看着他心疼不已:“看看,都瘦成么样了。么理要这么拼命!”

  “嘿嘿,这段时间我享受了国宝大熊猫的待遇。牛奶、鸡蛋、鸡鸭鱼肉,餐餐变着花样弄着吃,晚上还有夜宵。”王俊峰感激地看着妻子。

  草稿形成后,王俊峰拿着它去请教,见者无不啧啧称奇,求到原来教过自己的许多专家,多数人不再是简单指点,而是亲自动笔,逐字逐句帮助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定稿后,由县送到市,市送到省,一路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标准填补了中药材加工器械鉴定的技术空白!

  如何使这项标准落地,成为更多农户受益的福音?如何解决中药材加工机械智能化?王俊峰的脑海里又开始酝酿新的想法……

  专注农机事业为民造福,大家认为王俊峰:行!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喜宝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民间故事

    查看更多民间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