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小巷深处玉兰香

作者:丽雅   发表于:
浏览:56次    字数:175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5篇,  月稿:0

  理发,我喜欢去一家叫“白玉兰”的理发店。从高中到鬓发渐白,几乎未曾间断。

  小店几十年来未曾搬迁,店旁左右两株玉兰树也从当初的弱不禁风长成了伟岸的模样,在古城这条深巷里,年复一年,花开优雅,花落淡然,静静地将流淌在岁月里的故事浸染芬芳。

  白玉兰,是店号,也是店主姓名。

  那是一个暑假期间,我外出理发。路过居委会时发现这里新开了家理发店,想想离家挺近,行的话以后就在这打理。还没进门,就见一个二十多岁模样的姑娘冲我莞尔一笑:乖乖隆地咚,和外国人一样,羊毛卷,嘿嘿。

  我脸一红,转身想走,却见她跛着脚迎上来,双手利落地将围布一抖:来吧。

  我暗自一惊:细眉大眼,皮肤白皙,笑意盈盈的她居然是个腿疾姑娘。

  落坐后, 她帮我先洗,梳通,再剪,完后又洗了一遍。不像其他理发店的师傅上来就梳,打结的卷发被拉得头皮发麻,搞得我像被牵拽的一头犟牛。

  没想到一个残疾姑娘不仅心细,而且那行云流水般的轻柔,让我有春风拂面的适意。呵呵,原来理发如此舒服。自然,我成了她的老顾客。

  熟悉之后,我对她有了了解,但大部分是从她和顾客聊天中知道的。

  白玉兰老家在苏北盐城。她2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父母带她来苏医治。听医生说,她的病情通过手术,日后行走有可能不用拐杖。父母满怀希望,于是租房,贩菜,帮小玉兰看病。此间,他们的左邻右舍有给吃的,有给小玉兰衣服玩具的。尤其是房东,在小玉兰手术时,把半年的房租给免了,说是他的心意。小玉兰父母一感动:乖乖隆地咚,苏州人刮刮叫!

  小玉兰一家喜欢上了这座像玉兰花一样美丽的城市,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每一个可爱的人。

  从此,小玉兰的父亲忙碌起来:今天帮张好婆换个灯泡,明天帮李大爷通个水道……以至小区里谁家有事,随口一句:找老白。

  后来,小玉兰长大了,腿也像医生所说,不用依靠拐杖——虽然走路跛,但是在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群里,已属万幸。不久,她学艺开了理发店。

  店旁的玉兰树也在茁壮成长,年年的清香,如轻泻的月光,让宁静的深巷缠绵旖旎。

  玉兰和父亲一样,充满感恩。敬老院,老弱病残者的家里,社区日间照理中心……起伏的身影,常常在月色下,在晨曦里……

  白玉兰的事迹上了报,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电视台想来拍她身残志坚的故事,被其婉拒,她说银光灯会让她拘谨茫然,还是习惯于阳光下的自由。她的各种奖状,可以挂满墙壁的锦旗,都被她一一收起,束之高阁。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店堂里,正对大门的墙上只有一张醒目的店规:残疾人、低保户理发一律不收钱。几十年来,她从开店之初的2元只调整到目前的5元。有人建议她涨点,她说,日子能应付了,就图个充实快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旋即全国各地的募捐活动如火如荼。白玉兰在社区募捐活动发起当天的早晨,起伏的心情让她身影更是颠簸,在募捐箱前,神色凝重的她将一万元轻轻放入。

  随后她买来一台旧电视放在店里,让顾客和自己时刻关注着那牵动每个国人神经的小县。残酷的灾情与感人的救援事迹交织,她的眼里常常泪光闪闪。不久,她又默默地捐了五千元。

  有顾客问白玉兰各种捐款有多少,白玉兰不清楚。或许只有社区知道,信封里的证书知道,还有店门前两株高大的玉兰树知道……

  早春二月,苏城陷入疫情漩涡。我从微信里得知,白玉兰关了店门带上女儿苏苏,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穿上防护服,测温查码、核酸登记、维持秩序……母女战“疫”的身影又穿梭于白天黑夜。

  昨晚,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疫情过后,她将被社区聘为网格长。店里事务均由其女儿苏苏打理。

  我对白玉兰开玩笑说(微信留言):弃商从政啦。

  她回复:社区志愿服务是她快乐的源头。之前针对老弱病残的上门服务照旧。

  苏苏能否接好母亲的小店?在白玉兰发来的小视频之后,我放下了顾虑:店堂里,苏苏银铃般的笑声,快乐的身影,一如我初见时的白玉兰……

  幽静的小巷延续着温情的故事,像每天崭新的太阳一样,光明、温暖而充满力量。两株挺拔的玉兰树,静静地看着,听着,在即将花开的季节,每一瓣花朵里的故事她都会娓娓道来,如她阵阵的清香,弥漫着苏城小巷……

  谨以此作献给奋战及支持在“疫”线工作的所有女同胞们

  2022年3月6日

  匆草于隔离酒店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玉兰香 美文 散文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