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王洪兵:咱“家”当兵的人

作者:李菲   发表于:
浏览:30次    字数:1748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咱家当兵的人真多,奶奶生前经常念叨这个。是啊,父辈他们共计六人,其中三人都有军旅生涯……

  为“小家”的三叔

  1985年百万大裁军开始。三叔所在的铁道兵某部整体转业,三叔被分配到山东临沂火车站,虽远在他乡,却成了家里那时候唯一一个端上“铁饭碗”的人。

  回想三叔这一生可谓苦尽甘来,小时候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带着他们几个孩子艰辛尝遍。有了这样的正式工作之后,三叔不曾割舍一直挂念的那个远方的家,不久就把我带到身边去求学,这一带就是11年,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三,然后让我回来高考,最终考上师专才有了目前的工作。自己从一开始的冥顽不宁到成为一名三尺讲台的耕耘者,三叔对我有再造之功。而我刚去山东时,三叔也就20来岁,现在想来,当时他的心智就是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也无法企及。

  十一年,含辛茹苦把自己的侄子培养成人,谈何容易。可这还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在我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把四叔家的孩子接去继续就读。这一读又是五六年,我弟后来参加高考考上二本。现在也已在江西南昌成家立业。而三叔自己的孩子,前几年也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日照铁路部门上班,虽子承父业,却青出于蓝。

  因此村里只要知情的人,有时还会谈及这个事情,说三叔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贡献最大。

  为“大家”的父亲

  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对于计划生育的贯彻执行要求的非常严格,但乡村还是比较穷困。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就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刑事案件也是时有发生。退伍后的父亲受聘于乡政府,整天为这些事情是马不停蹄,绞尽脑汁。父亲的一生也是几番沉浮,但性格直率、待人真诚未曾改变。

  父亲对于别人家的事情总是那么热心。有一年夏天正值农忙抢收,但天有不测风云,本来晾晒在外面的粮食突遭暴雨。奶奶年事已高,而我尚且年幼,一老一小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场院的稻谷被雨水冲刷。父亲一开始还在家,暴雨一来却不见踪影。后来才知道父亲去帮着村里的孤寡老人收粮食去了。回来后满身泥泞的父亲被奶奶痛批。他也只能憨憨的笑笑说,“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

  父亲对于自己家的事情却很不热心。在他当村干部期间,村里的一些穷困家庭,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有时还特地跑到省城,去找他曾经的战友来帮助他们。其中不乏少数家庭因为父亲的真诚帮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轮到自家的事情他就有点心不在焉。对于我上学还有工作的事情,他从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为我提供任何便利。刚开始真的不太理解,后来也就慢慢习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虽说现在他也已年近古稀,对于别人家的事情还是热心非常。现在就是对于村里的事情,以及周边村民找到他要办的事情,他总是不遗余力。利用他曾经在乡和村里面工作的经历。尽量的为周边的老百姓说一些公道话,为他们争取一些他们应得的利益。

  为“国家”的姑父

  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爆发,姑父所在部队,接到上级指示,严阵以待,准备奔赴前线,当所有部队列装完毕,荷枪实弹,上级命令却突然改变,改派调遣其他部队前往。没能参与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成为姑父永生的遗憾,每每念及,唏嘘不已。

  在家中,姑父是参军最早,军龄最长的。在他现在省城居室的醒目位置,你会看到一张他和战友们的合影。合影应该是他们训练回营地的一张随拍。照片上笑容洋溢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身着戎装,步履轻盈,意气风发,谈笑风生中似乎能听到《打靶归来》的歌声萦绕其间。每次到姑父家,已愈耄耋之年的他,总是喜欢和我们畅谈国内外大事,对于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功绩如数家珍。讲到激昂处,手舞足蹈,挥斥方遒。这时候,不经意你就会发现他还是当初那个青涩的战士。

  姑父他不止一次的向我们信誓旦旦——若有战召必回。每当听到这些“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我们也情不自禁跟着热血沸腾。

  咱“家”有这么多当兵的人,我也发现当过兵的人性格中都有一些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对党忠诚,对军队热爱。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几个都不约而同的有参军梦,但天意弄人都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为此父辈们又要求我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不,在他们的影响感召下,我们兄弟几个都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这支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队伍的光荣一份子。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菲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