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阳市乘车北行,沿白河,过独山,穿蒲峰,越泗水,约行五十公里,便到了张衡的出生地南阳石桥镇。在镇南小桥村下车,公路旁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汉尚书令张公神道碑”。按碑文所指方向西行几百米,在苍松翠柏之中突兀出一座巨冢,这就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张衡的长眠之地。
张衡墓,南屏蒲山,北临小洱河,东依鄂城寺,西接紫山。进入墓区,在月圆形的大门两侧,矗立着两座碑楼,东侧的石碑为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所立,碑文为“汉征尚书张公平子碑”;西侧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仿明碑重刻的石碑。两碑久经风雨,文字已剥蚀不可辨识。
张衡墓园,坐北向南,景色幽美。墓前,有郭沫若1956年撰文的石碑一块,背面刻有张衡传略。墓为黄土堆砌而成,高约8米,周长62米,有青砖砌边环墓甬道,两边各植柏墙一匝。再往外有砖砌十字花纹墙一周,平面呈八角形。方围有浓郁的翠柏遮护着那巍然高大的宝墓。墓北约300米处,有一座束腰形方台,上有2.27米高的石碑一块,刻有“汉尚书张平子读书台故址”。相传这里是张衡少年时读书的地方。
据历史记载,张衡墓原来规模宏伟,有翁仲、石兽、庙宇、读书台、张衡宅等胜迹。历代不少文人骚客,到此访古寻幽,凭吊拜谒,作诗填词,四时香火不断。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张平子墓》就有其中一首: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背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大,终郁羡鱼心。
诗表达了诗人对张衡的敬仰。新中国成立后,张衡墓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文物。1956年人民政府集巨资修缮了张衡陵园。
步出张衡墓,正碰上一位看墓老人,他带我参观了陈列室。这是由红砖砌成的两间平房,靠墙放一架瓷镀金候风地动仪,是国家地震局赠送的。另有一尊张衡塑像。那和善慈祥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他生命的脉搏仍然在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