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宋守忠:芳香漫诗城(外一篇)

作者:第一次   发表于:
浏览:68次    字数:316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9篇,  月稿:0

  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新老人”?他们的兴趣爱好、娱乐内容、休闲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他们或许懂科技、爱时尚、懂生活、会享受;他们或以文会友,或才艺交流,或运动健身;插花、乐器、摄影、瑜伽、外语、烹饪、短视频制作、线上练歌等时下流行的娱乐方式,“新老人”正在其中享受精彩。

  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面点教师的故事。

  那个夏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马钢老年大学面点教室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华东各企业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工作者正在这里欣赏和品尝各式中式面点:两张长条桌摆满了创意新颖、造型奇特、色香味俱佳的点心,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从面点的形态来看,有栩栩如生的蝴蝶、小鸡、小猪、小刺猬、各种花鸟草虫等;从配料来看,有的是由多种粗粮混合制作而成,有的是带馅的面点;从色彩来看,可谓五彩缤纷、赏心悦目。更叫绝的是它们的名称,令人浮想联翩:如“绣球”“金屋藏娇”“黄玫瑰”“刺猬包“小鸡酥”“紫薯花”“月牙蒸饺”等。一道道精致的面点犹如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来宾围绕桌子来回观看,清香飘远的醇熟香味让客人不时发出赞叹声。他们不时夹起心仪的点心细细品尝,慢慢咀嚼,不时与身边人交流、评论,个个赞不绝口,有些客人还仔细地询问点心的制作原料和过程。

  而这些精美面点的制作者,正优雅地站立一边,微笑着倾听这些赞美之词。

  她就是王芳,2022年度省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2013年春天,揣着省劳动局颁发的一级中式面点师证书,王芳走进了马钢老年大学,应邀担任中式面点老师,“这么年轻,她能教给我们什么?”面对几十位大妈投来的疑虑目光,王芳自信地开始了她将美食分享给学员的教师生涯。

  从最初的和面、饧面、面粉的分类开始,到手工水饺、包子以及各种样式的酥饼等色、香、味、形俱佳的花色点心,每个学期有几十个品种,吸引来众多学员,学员也由最初的一个班逐步扩展成为初、中、高六个班。

  王老师心灵手巧,除了常规课程外,还结合时令季节变化,在清明节教做青团,端午教包粽子,中秋教做月饼,春节教做各式喜庆面点,学员们将学到的技艺带回家中,丰富家庭餐桌,家人赞不绝口,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就说排骨粽子吧,当王老师在群里预告后,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迫不及待的问:老师,排骨怎么包粽子啊?老师,要买什么样的排骨啊?老师,排骨要腌制吗?……王芳耐心回复了疑问,上课前一天将排骨用生姜、大葱、盐、料酒、蚝油、生抽、老抽腌制的过程用短视频拍下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每一个步骤细节,不厌其烦的边讲解边回答着学员们的问题。有同学感慨说:我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学会包粽子,太好了,能给家人带来口福啦!尽管成品粽子琳琅满目,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干净卫生、健康美味呀,特别是包进粽叶那份对家人浓浓的情,那一根根彩线扎起的是一份份厚重的爱啊!

  “江南有小吃,味美秀可餐。开锅绿翡翠,遥知青团来。”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腻,是江南人家于清明时节必尝的传统点心。而在许多老苏州的印象中,青团只有绵密细腻、充满青草香的豆沙馅才是最经典的春天味道

  面对学员渴求的眼光,王老师侃侃而谈:“制作青团需要准备糯米粉、粘米粉、艾草粉等。制作步骤请大家注意。”

  青团出锅了!望着蒸熟后冒着热气的青团,那青绿色煞是可爱,松软的皮儿让人忍不住想捧在手上,那豆沙馅一定香糯可口甜而不腻吧,学员们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去采购原材料,亲手制作一个个青团,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颐。

  有人说:世间唯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在品尝美食中参透人生,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王芳老师已在马钢老年大学任教十年,她说:“只要老年朋友喜欢,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让美味的面食飘香诗城。”

  有志学习中式面点的朋友,快快带着你的味蕾,来马钢老年大学“踏青”吧!

  漂在苏州

  每个城市里,都毫无例外地有这么一群老年人,他们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离开故土,来到异土他乡落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漂一族。

  谁不想有稳定安逸的晚年呢?可亲情的召唤,从来都有着巨大的能量。老了老了,我和老伴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这个所谓“天堂”的老漂一族。

  2008年春天,女儿应聘来到苏州一家公司,担任营销总监。从此,我们老两口就成了“铁路特殊赞助者”,特别是有了孙女后,几乎每月都会去个1到2次。孙女3个月前,老伴长居女儿家,我在一家学校打工,为了减轻她的压力,每个周五下班后便马不停蹄地去火车站,周日晚上再赶回马鞍山。

  虽然辛苦,但看到孙女的笑脸,所有的疲倦便云消雾散。

  学校寒暑假,我们更是大包小包的拎着、背着、抗着,将想方设法购买的本鸡、本蛋、黑猪肉、托人灌的香肠以及为孙女买的小衣服等吃穿用的物件带到苏州,有时看看自己这副形象,真是好笑:活脱脱一个逃荒的灾民。

  漂在苏州,在伴随着孙女成长的日子里,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每天清晨,老伴给孩子准备早餐,我则按照老伴的定下的菜谱,前往去附近的邻里中心买菜、买水果、买日常用品。孩子们上班后,老伴准备午饭,我抱着孙女下楼玩耍。

  楼下便是一个游乐场,跷跷板、滑梯、转轮、木马等应有尽有。孙女小时,主要是给她晒晒太阳,她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四处张望,绿树、花草、高耸的楼房、奔跑的儿童都会盯看,有时还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嘴里呜呜地不知说些什么。稍大点,便穿梭于各种她能驾驭的玩具之间,乐此不疲。几年后,孙女上学了,再说到游乐场去玩,她小嘴一撇,吐出两个字:“幼稚”。

  人间烟火气,当抚凡人心。要说辛苦,当属老伴了。她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太好,那些日子,她每天要烧两顿饭。女儿是个吃货,无肉不欢,老伴就变着花样,费尽心思烹饪各种美味佳肴,努力满足孩子们的胃口。闲暇时间,她还得收拾、清扫这150平米的房子,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可尽管这样,女儿若劝她回家休整,她还是摇摇头,舍不得离开小孙女。

  漂在苏州,结识了不少“老漂”。女儿所居住的社区名曰“玲珑湾”,位于金鸡湖畔,有着七、八十座高楼,每六、七座楼为一个封闭的小区,小区与小区之间有公共广场、商业中心、游泳池和游乐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单就老外就有20多个国家,以韩国人居多。时间久了,和各地来的老漂们也都混熟了。隔壁楼下老徐是江阴一个小镇上的人,儿子在一家公司搞设计,老两口便过来带孙子,老伴和媳妇处不来,一气之下回了老家。“我也想回去啊,你不知道,我们那个镇上自酿的酒真好喝。可是,孙女怎么办?她还小,没人带啊。“老徐无奈地说。

  广西的方大姐自打孙子出生后,就来到苏州,每天的生活路径是家、幼儿园、邻里中心,生活的重心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在方大姐所在的小县城,有出息的儿子让她成为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但是,她却有说不出的苦处。虽然儿子儿媳很孝顺,她还是不习惯苏州的生活,特别是独自在老家的老伴让她放心不下。每天她都会给老伴打电话,一遇到国庆、春节,不管路途多么奔波,她都要回家。“回到家,心都安了。现在孙子刚上小学,等他适应了,我就回去。”

  “老漂”们的故事很多,大都不适应“漂”的生活,毕竟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难以改变,但还是为了孩子,不得不在这陌生的城市坚持。

  漂在苏州,慢慢认识了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每逢假日,女儿便带着我们行走在大街小巷,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游览园林风光。离家不远的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更是我们常去的地方。聆听来自国外大师们的器乐演奏,欣赏精彩纷呈的舞剧、音乐剧,观看国内外的影视大片,还有各种各样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的展览,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获益匪浅。

  漂在苏州,虽然还是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但细细想来,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还是丰富了自己的经历,提升了自身的素养,让晚年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