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王树民:又是菊开香飘时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98次    字数:312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吟过,引出了我此文要表现的主题:八月将尽九月来,又是菊花含情开。园中黄紫粉白艳,田里野香自入怀。古有诗家多成句,今观游人喜自拍。

  这个季节,正是各种菊花异彩纷呈的时候。它们的粉墨登场,让其它还在顽强展示自己娇容的花者,明显感到了一种相形见绌的压力。村舍田野间,木栅竹篱处,数影墙旁,园林道边,山坡崖头,菊花点点,尽展其芬芳,在凉意袭身的风情中,释放品读着恬淡和脱俗。

  菊花,勿需过多着墨介绍,因为凡写菊者都普遍喜欢作一番详解。另通过网络查询,关于菊科菊类的知识应有尽有。我今写菊,一不夸赞它的艳丽多姿,二不侧重它的花香袭人,只是想把与菊花相关的故事和经历重现纸上,为大家增添一些秋末冬初的情趣。

  有关菊花的传说

  一、菊花治顽疾。

  相传,女娲19岁那年,双目红肿,不时相继失明。伏義想到了天塌时拯救他和女娲的石狮子,身化后变成了一座青风岭,他一定能治好女娲的眼疾。因此,他面向青风岭烧了三炷香,跪下虔诚地祈祷数遍:“请石狮子显灵医治女娲的眼睛重见光明。”果然,石狮子闻讯显身,告诉伏羲:“唯有玉皇的后花园中的菊花可清风明目,开水冲服即可。”言罢随即隐身无影。伏羲铭记于心,言听计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采得此菊。并按石狮子的指点,及时让女娲服用。无几日,眼况逐步好转,坚持数天后竟然痊愈,重又见到了光明。

  二、饮用菊花酒、菊花茶,可延年益寿。

  据传,两千多年以前,汉代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名甘谷的村庄,山上自然生长着许多菊花。每当雨后,山泉水从菊花丛中流出,甘洌芳香之气直入心肺。村中30多户人家长年饮用此水,日久天长,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全村人不但很少患病,而且寿命极高。一般都在七、八十岁,为数不少者可达到130岁左右。汉武帝得此信息,也深感疑惑,为了验证,每年的重阳节期间,都要饮用菊花酒和菊花茶,期盼着能够健身益气,延年益寿。

  三、服菊成仙。

  据记载,东汉时期,汝南恒景跟从费道士学道。一日,费将其唤到跟前,一本正经地对他说:“9月9日,汝南大灾,可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方能消此灾祸。”恒景听后,半信半疑,但又不敢违背。遂按师所嘱奉行,带领全家人登上高山,并饮下随身携带的菊花酒。说也奇怪,待返回家时,所有的鸡犬竟然全已暴毙,面对此情此景,他方深信不疑。从而,重阳节豋高饮菊花酒就成了民间避祸消灾的传统习俗。

  历史人物与菊花的渊源

  一、屈原以菊自诩。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既是一名怀有报国之志的有识之士,又是一名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他酷爱菊花,常以菊花自比,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又餐秋满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纯洁高远,人淡如菊的情感。

  二、陶渊明与菊缘。

  晋代陶渊明由于爱菊,写出了许多快炙人口的赞菊诗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在他的眼里,菊花俨然成为了人格的一种现实意想。正是有了陶渊明,才有了丰富而完整的菊花品格。正如辛弃疾所言:“自有渊明始有菊。”杨万里也说:“菊生不是遇渊明,自是渊明遇菊生。岁晚霜寒心独苦,渊明原是菊花情。”

  三、菊花与古代诗人的情感。

  在我国古代,诗家百出,更不乏著名者。他们在吟诵人生百味的同时,多对菊花情有独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上乘佳品。唐代的元稹的《菊花》,寄情与菊,赞赏有加。“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抒发了作者以菊拟人的特殊情怀。“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唐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对菊花独有见的,曾以诗而铭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伟人与菊花

  1929年10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前委,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排挤和危机,很多正确的主张不能被接受推行。政治上的打击,又身患疾病,调养期间,住在汀江岸边的临江楼,第二天便是重阳节,想起了不久前,上杭城边还是两军大战的沙场,野菊此时正在争芳斗艳,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与曾任红四军第4纵队司令员、政委、党代表的傅柏翠推心置腹,谈古说今,忧国忧民。第二天,他又站在临江楼上,再次面对坚强的菊花,一气呵成那首著名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百姓与菊花

  深秋寒气重,菊开兴正浓。不计贫与富,入驻百家中。

  菊花,大众之花,平易近人,易栽易养。因而,深受普通人群的喜爱和欢迎。国庆佳节期间,街头、广场、公园、休闲场所等到处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菊花,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热烈而隆重。居民的厅堂、阳台上一盆盆怒放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显得鲜艳夺目,香气四溢。在乡村农家的院里、房前屋后,一簇簇的菊花争奇斗艳,为幸福舒适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小区楼间的空地上,爱花的住户栽种了许多经过改良的新品种,大者如碗盘,小者若棉朵,而且各色俱全,让过往人由不得就会驻足观赏,分享那一份美妙和喜悦。

  我与菊花的相遇相识

  与菊初识,可追溯到六十年初期。正值孩提,知识贫乏,加上山区之闭,知之甚少。秋季,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满眼尽是盛开的野菊,黄的如金星点点,粉的似小蝶展翅,白的、紫的各领风骚,煞是好看。那时不知道这就是野菊,大人们称此为驴爱,(牲口特别喜欢吃)我们从小耳闻目染,也跟着叫了很久很久。

  七十年代中期,从戎军旅,眼界开阔,记得那时市面上流行两种品牌的香烟,一为天津生产的墨菊(粉红色),一为河北石家庄生产的菊花(淡绿色),上面都印制着一朵盛开的菊花,非常好看。也许此种原因,抑或是符合大众口味,反正两种烟特别受欢迎。每次探亲回家时,想方设法托人从天津买几盒墨菊,让家人和亲朋好友分享一下,同时也满足一下虚荣之心。

  真正与菊相濡以沫,即到了八一年的初春,婚后岳丈家小住,屋里一个偌大的瓦盆,密密麻麻地长满了菊芽,每天注目下,生长得特别快,不多日,就有了尺余。至此,我才对家养的菊花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和认知。

  亲自养菊是在十多年前,好奇心驱使下,我那天破天荒地进了一次花卉市场。流览欣赏了一圈,临出门时,忽然两株头顶花蕾的菊花吸引了我的眼球。情趣使然,我端详许久,并询问了养植的注意事项,最后选择了其中的一白一黄,拿回家栽在花盆里。不几日,它们竞相开始了努嘴。每天早晨散步回来,蹲在盆前,细心观察成了必修课。盛开之后,硕大的花朵,鲜亮的色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也没有想到,俗称的瘦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花盘。有了第一年,就不愁第二年,只要节令一到,它们就会按部就班地发芽、生长、含苞、开放,而且由原来的一枝滋生出多枝。

  菊花品格

  对菊花的喜爱,各不尽同。我想还是以白居易《咏菊》里的两句诗加以概括为适:“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寒露时节,菊花盛开,她不俗,不艳,不媚,不屈,孤傲,清高,不畏严寒,迎风斗霜。正如明代贾如鲁《爱菊论》里描写的那样:“她与春季百花怒放的灿烂热烈相比,在秋季的绚丽下多了一丝安静的美。她挺然而独秀,泰然而自若,正直浑厚之气,清逸冲穆之光,自昭彰而不容掩。”

  人们之所以爱菊,除了爱其美颜之外,多以其品格之德而倾。古时把菊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细琢之下,方悟其谛。菊花坚韧不拔的性格,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象征吗?

  菊有品,人有局,万物皆有灵。赏菊之时,当有思也!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