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方长荣——秋到宛荡去看苇

作者:管淑平   发表于:
浏览:217次    字数:184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宛山湖是无锡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这里原名“宛山荡”,南临浩瀚太湖,北通长江,山抱水契,生态优越,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是一处充满野趣的地方。其实,在2010之前的宛山湖是杂乱无章,围堰造塘搞养殖,水质也因长期养鱼而严重富养化,根本就无景可圈,直到2010年政府斥巨资进行生态修复建设。历时三年,才建成了这300多公顷美如画的宛山湖,有人称其是新世纪的奇迹,其生态规划得到国家级奖,被外国人誉为中国水乡塞纳河。

  宛山湖是座历史底蕴极为深厚的湖泊,它的东南面有座小山,山顶有座宝塔直如笔杆,二三里外都能看见。这宝塔叫“宛山石塔”,是江苏省内唯一的实心宝塔,建于明代,历经风雨沧桑雄风依然,该塔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象征,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此山也不俗,本来叫“碗山”,因为古时此地出了个浪荡公子哥,仗着父亲在京城做官,整日游手好闲。竟别出心裁地买来几百个大黑碗夜晚放进山下的湖里,并在碗里点上蜡烛,碗随风而飘,相互间碰撞竟然发出诱人的曲调。

  引得村人皆上山观望,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碗”字去掉“石”字来称山名,山下的湖也被改成“宛山荡”。清代诗人张洵佳曾有篇《过宛山荡联句》就是描写此荡的胜景。宛山湖湖中有洲有岛、有沟有塘,地貌多样化,如今的洲岛之上遍植花木,早已是绿意葱茏四季花开,鸥鸟翩飞,山湖相拥,通灵清秀。由于工作关系曾经多次路过,受荷花的诱引也曾专门去赏过荷,湖西的花海也去打过卡,就是没在意湖畔的芦苇。

  只怪芦苇太过普通,且是野生之物,在湿地公园还有一席之地,放在他处就是祸害草了。这东西有样好那就是不挑剔环境有水就行,如果要说有好感的话,那只能是春天刚出水的辰光,芦苇确有股让人颇爱的势不可挡之勃勃生机。而宛山荡的芦苇没有成势,东一簇西一滩的,根本就没有“春夏芦荡一片绿,秋后芦花赛雪飘”的意境。今年的十月下旬再次路过宛山荡,不经意间看到荡边的芦苇开出了花,尽管是飘零不盛却别有意味。

  情景之诱来到湖边,但见芦花洁白如雪又似雾而生气,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细柔如棉,让人爱不释手。突然间,觉得芦花该是秋天大美,虽无从前的生意盎然,却飘逸着灵动,在碧水蓝天里极有情调,摇曳间就能把人带至丰硕的想象空间。芦花盛开却也悲哀,曾经的朝气已荡然无存,所有叶杆都在泛黄枯萎,不像其它花卉花开是盛期,而芦花却已失翠绿生机。这预示着生命的终结,但它们依然如初,用尽最后的精力开出芦花,将自己摇曳成湖畔不可不看的一道靓丽风景。

  瞬间生出敬畏,敬畏它们的坚强与品格,一根芦苇可以说是弱不禁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将它击败。但它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抱团取暖是它们的立足之本,故而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任你风吹浪打永远都是生机勃勃。即使浪来灭顶之灾,它们也不会自暴自弃,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又顽强地站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顽强地生存下来,昂首挺胸笑傲于江湖,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这里的芦苇虽不够壮观,但依然不失绮丽之景,芦花有风无风都是袅袅婷婷,可能是生态的缘故,有很多白色小鸟立于苇上东张西望,猜测定是迷于景中,因为那景那情与画不异,实在找不出瑕疵。在残荷处的芦苇茎秆特别高大,旁边还有座古桥,两者相衬辉映成画,有两对新人在拍着婚纱照,以碧水蓝天为背景,以洁白如雪的芦花和小鸟古桥作衬,真是仙气飘飘。

  秋日芦花闲逸有趣,只有远离俗世的人,或者是有缘分的人,才得一见秋天芦苇的飘然。也许你看到了浪漫,也许看见了闲情,也许看见了诗情画意,但你不一定知道世间最耀眼的繁华就是返璞归真。两位坐在长石凳上的老人也在谈论芦苇花,说宛荡湖的芦花贵就贵在它的稀稀落落,如果像沙家浜的芦苇满湖遍野的就失了风光。这我是有同感的,因为我去过沙家浜,那真是密密麻麻分不清东西南北,千篇一律满眼生疲。

  算是遇到了知音,老人告诉我秋天宛山荡的芦花最佳观赏时间是清晨太阳出升的时候和晚上的黄昏之时,芦花会随着太阳的颜色跟着变换,那才叫美轮美奂。黄昏时还有大批的鸟落在芦花上,再朝东南看宛山及宝塔夕阳影照湖水相印,鸟花相衬那不是风光而是美画,是仙境。老人说秋天大美非芦花莫属,它不仅花儿烂漫,且有独特的潇洒、独特的风格。

  想起唐代诗人翁洮有诗赞曰:“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诗景与时景的应景让人遐想连篇,都说秋韵在山,殊不知宛荡湖的秋味皆是趣,便与老人相约来日的晨幕和黄昏一定会再来看芦花。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