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王昌宁:登云坪

作者:秋韵   发表于:
浏览:247次    字数:154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1篇,  月稿:0

  登云坪,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地形图上呈东西走向,为四川盆地东南缘,是具有地理代表意义的平顶山。以东,延伸至今“璧山区”广普镇;以西,中断于吴滩南门村。唐朝以前江津县,北有成、渝古道横过,登云坪,是扼守古道的第一道屏障,与二郎尖,掩映的云谷关呼应,构成古成渝走廊。登云坪,处于这个体系的西段末端。所以,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据传,元朝时期,合川钓鱼城,是抵御蒙军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江津的鹤山坪、圣中坪、滚子坪、登云坪,是第二道防线。蒙军与当时的江津军民曾在登云坪,上演过一场冷兵器激战的战争片段。后来,到了明末,登云坪,成了防御张献忠追杀的寨子,至今,仍有一些城墙和寨门遗址尚有保存。

  登云坪,虽海拔仅500多米高,然而,其四周却山势险要。为了防御作战,保护村民,昔日,当朝组织人力、物力修筑24道寨门(48扇门面),用青石块垒起一道道寨墙,形成坚固的防线,确保寨内安全。如今,有旅游爱好者用13天的时间,沿着“登云坪”的四周走了一圈,从红崖沟出发,南门返回。并专门作下详细记录:红崖沟-哑巴门–“中嘴”–西安门(保存)-西凉伞石(推荐)-“西凉”寺–石花门–龚贺门–坝中水站–“石宴”门–整齐门(保存)-岔口石–何家门–“灯杆”坡–“毗卢”寺–磨子石(推荐)-北台门(保存)-“毗北”寺(白铜庙)-佛耳岩(推荐)-北林沟水库–黄泥塝–青狮门(狮子门)-牟家岩–银辉门(巨峰山)-东凉伞石(“登云坪”生态公园,巴岩寺凉伞石云遮)-太平门(保存)-二层岩–东岳庙–月亮石–观礼门–佛耳门(推荐)-南门–红崖沟。前述括号里的“保存”,是说明这个地方的寨门遗址基本还存在,保存良好,有的门上雕刻的对联还能看出一些端倪;括号里的“推荐”,是说明这个地方特别值得一看,站在顶处,把双手举过头,仿佛有一步登天的感觉;远眺,看见那些薄雾、山川、碧水、绿野,村庄、炊烟,心情格外舒服,心境特别宽广;站在寨子门口,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胆魄与气度。民间一直在传,江津军民在红崖沟,与外军激战,鲜血从崖壁流下,留下一道道血迹,浸染了一壁江山,渗透于崖石之中,留下了永恒的血色迹印,这就是“红崖沟”的来历。灯杆坡,是当年官府的刑场。

  钟云舫(1847—1911),四川江津“高牙人”(今属重庆),属福建客家移民后裔。卒后,其墓地位于登云坪。淸末,历史文化名人钟云舫,被今人誉为“中华联圣”,江津后人由此努力,不负先贤鞭策,也因此成为中华诗城联城。钟云舫学识渊博,众看经史百家之书、工诗文、词曲,尤善对联。清光绪年间,因撰写对联嘲讽贪官知县被迫远走成都避祸,不久又遭污陷,被羁押于成都府提刑按察司待查质询所三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光绪三十二年后,著《振振堂》文稿二卷,“联稿”收录对联1850幅,100字以上长联10幅。在清末和民国期间《振振堂》再版多达5次,它是中国楹联史上最为经典的著作。

  钟云舫去世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葬于何处。后来,通过艰苦查询,才知其葬于登云坪,于是,钟云舫研究员庞国祥带队与文物专家抵达吴滩“登云坪”凉伞石,具体查明:钟云舫墓建于1911年,坐东南向西北,墓为土堆,长6.8米,宽2.7米,高1米,呈不规则锥形状。很简易,墓上长满清杂草。据当地一位老人罗道宏介绍:早期钟云舫后人将其葬于此用的是石棺,还立了一块碑,被修路搬走。钟云舫墓,虽简易,然而,却颇有“玄学”讲究,极其深奥。这里景色秀丽,被誉为“伞石遮云”。

  在寻找钟云舫墓时,曾一度把“登云坪”与灯油坪混淆,后查阅民国版《江津县志》证实:“灯油坪”就是“登云坪”。

  登云坪上,东西两面,悬崖边,各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西面的叫西凉伞石,站在此处,可俯瞰吴滩“现龙”全景;东面的叫东凉伞石,站在此处,可远眺璧山广普。目前,璧山县围绕“东凉伞石”已开发成为山顶生态公园,成为旅游好去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