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需要考证;医生教师需要考证;开车上路需要考驾照,很多行业很多身份转变都需通过不懈努力,记住一些该记住的或不该记住的所谓“知识点”,持证,才能上岗!
然而,有两种身份转化是很轻易的:一个是拿证太容易:当丈夫作妻子,当天去当天取,无需预约,立等可取:结婚只在男女意愿,又不考试还不补考;另一个就更容易了,连发证单位都没有,更别说在哪领证:做父母不需要考证!
看似容易的,实则会很困难。好的夫妻可以做一辈子;好的亲子关系不会轻易出问题。
可在天底下,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敢说自己是合格的、是成功的呢?有,肯定有,但一定不多!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不再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宝贝了,他可能已经进入了叛逆期,他们的叛逆期比我们当时所谓的“个性”“性格”来得更早了一些时间。
于是,有的孩子会在言语上与家长争执,在情绪上抵触,甚至敌对、仇视!这样的家长,难受;这样的孩子,痛苦。
我家孩子尚小,但我通过周围的人和事,一些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成才、成人的鲜活事例,也深深地感触到叛逆的可怕和畏惧。
我真不知道:如果她真到了青春期,能否平稳度过。我甚至不知道:真有那一天,我和孩子妈妈该如何面对,尽管我也曾当过老师,站过讲台。
我深知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内心一定非常痛苦!
做孩子的,每天背着书包进学堂,在学习;做父母的,我觉得更需要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自己倔强,不接受教育,认为自己在某方面已然成功,光彩耀人了,不需要改变;做孩子的会不会经常觉得“凭什么我写作业,你看电视玩手机?”
陪孩子一块成长,或许是天底下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一件事!
(以下,是我对一些现象的简单剖析,思考不一定有结果,但思考可以有些警醒!)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镜 子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很轻易地折射出孩子的内心。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又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来到人间,睁眼看到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从这个孩子出世,父母就开始影响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不经意地镌刻在孩子的心里。
很多人在年幼时接受了一些传统教育,品性不差,当他们作了父母后,也会把一些好的行为、做法,传承下来。例如:吃饭细嚼慢咽;待人诚恳,宁愿委屈自己,自己能办到的事,绝不麻烦别人之类的,逐渐形成家风家训,代代相传。
孩子是父母某一方或双方行为举止的缩影。怎样的父母就能造成怎样的孩子!
你在讨厌、鄙夷孩子的自私贪婪时,有没有想起前几天你还在为块把几毛钱,在菜市场与斤斤计较的小商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你在埋怨孩子宅在家里,不出去交往时,可曾想过你身边有几个像样的“狐朋狗友”。空闲时间不妨来做个这样的游戏:让孩子说父母有几个朋友,让父母说那些是孩子的好朋友,各写各的,看看是否真的了解彼此。
你在训斥孩子作业不认真、写字速度慢、做事三心二意、不够麻利时,可曾抽个时间,问问你的父母,小时候是否也让大人操碎心?
有些家长不明白:为什么我家孩子好端端地,性格突然变得古怪,开始与外界减少接触,昼夜颠倒,作息极不规律,开始迷恋网络及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心思,造成了他(她)内心压抑、郁闷,学习没有兴趣。他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向,或许他对另外的事物根本不感兴趣,只是在找存在感,在另一个纬度找寻属于他的世界。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性格变化快。青春期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不能将苦闷、迫切表达的想法倾诉或是宣泄出来,就会干一些不够理智的事来。
粗心的家长往往忽略了敏感期的孩子,总觉得吃饱穿暖,一天多少给点零花钱,行了!我一天也得应酬,陪人笑脸,压力还山大。
夫妻间的关系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夫妻关系能促进孩子良性发展,孩子可能会对未来有清晰,真实的掌握:从小就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干什么,我应该怎么朝这个方向努力。
离异或丧偶的家庭,如果没有合理健康的引导,极有可能孩子孤僻,害怕接触陌生人,不愿意在人多场合表现自我。对自己未来也是一片茫然,不知道未来的我能做些什么,甚至对自己能不能做到那个层次表现出退缩与胆怯。
天底下,没有哪家父母不对孩子给予厚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塔尖上的位置只会留给“胜利者”,橄榄枝有,可能不会抛向你的孩子。
你认为自家孩子优秀,实际上比你家优秀的孩子,多如牛毛,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还有人!
压力时时处处,上名校、岗位竞争激烈异常,孩子将何以立足于这残酷的社会?
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你可以会为别家的孩子点赞、呐喊、喝彩,这没问题;问题是,同样是孩子,为什么荣耀、光环是他,而不是同龄人的自家孩子?
作为父母,是可以替孩子多担风雨,“扶上马,送一程”。可是,作为父母的你,有没有认真想过:送一程之后呢?以后的路他自己走得好不好,对不对,这跟早期的教育培养有莫大的因果关系。
其实,父母最大的“功绩”不是自己事业上多有成功,知道的,或不知道的,谈及你的名字,都会由衷地伸出大拇指说:你厉害!你牛!
或许更多的是把子女培养成人,且不说有份体面的工作,起码能自食其力:没工作的 不要眼高手低,努力找工作,有工作的踏实干活;没结婚的 把心沉淀下来,把标准降一降,找对象,差不多行了;结了婚的不忘誓言,言行如一;有子女的,尽量不给老人添负担。年轻人尽量不要动辄伸手,依赖“啃老”。父母,尤其是作教师的父母,桃李满天下,或许不及自家小孩有所谓的“出息”。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性格有时候就是父母的综合,善于模仿的孩子,此时可能不会太多表达。但会在潜移默化中,在不经意间做出与父母曾经做的事情一模一样。
以下,是孩子最易模仿家长的12种不良现象,与诸君共勉:
1、自己很勤俭,对孩子大手大脚
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得回报和付出,不懂感恩;
2、孩子没礼貌
审视自身言行,做讲文明,讲礼貌的人,言传身教比打骂有力!
3、带着孩子看电视,迷恋手机、电脑
电视的危害——很多节目并不适合孩子,容易误导,让孩子错误认知;
手机、电脑的危害——
1)晚上就寝困难,白天起床费劲;上课昏昏欲睡,下课精神百倍;
2)便捷的信息,让孩子“爱”上百度,答案现成,不假思索,照抄既省时又省力;
3)表情冷漠,更愿意与网友、陌生人喜笑颜开;与亲人疏远,不愿敞开心扉。长时间痴迷于手机、电脑,很容易忘掉生活和亲人,最初表现是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不够,有焦虑等情绪,最终导致性格孤僻,怪异。
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有一定自控力、有些自律的家长都不一定把持自己,何况是些自控力差、好奇心重的孩子。
总归一句:要想身心健康,远离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电视等)很有必要。
4、喜欢拿孩子与别人家的比较
追根溯源,成人自己心理有落差,比较的过程会让孩子在不知觉中自卑,丧失勇气、信心。
5、过于心疼孩子
洗碗拖地,抹桌子?算了吧,去写字,去学习!
心疼孩子,日久天长,孩子觉得只要成绩好,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这所有的所有都是理所应该。
什么也没让做的结果,是什么也不会做。现在的“懒惰”,将来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融入”困难度高于其他人。
6、当着孩子,发泄内心的不满
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出现问题时,不会审视自我,而是以种种客观理由,挑别人的“理”,错误地处理事情。
7、当着孩子的面,满嘴谎话
你对配偶、对同事、对领导的谎言,信手拈来,沾沾自喜。善于模仿的孩子想学会,只是分分钟的事。
很快,他也会用各种谎话去“圆”最初的、那个可能不经意间撒下的“谎”,让作父母的猝不及防。
8、做事拖拉,不遵守时间
你的一次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迟到,日后孩子出现类似问题时,你训斥,孩子只轻轻回一句:“爸爸(妈妈),你那天怎么晚了那么多?”
9、 不守交通规则
交通规则实际上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在家,都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10、当众批评孩子
当众不训妻,背后再训子。当众训斥,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卑,也会影响亲子情感,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11、不爱运动
大多数父母不运动,同时,也忽略了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思考,也可以在走路、运动过程中,不一定只驻步于书本。
12、脾气大,随时发
学会管理情绪,是每位父母必需掌握的。即使忍不住,也不要当孩子面随时随地爆发。
发怒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父母的争吵、打闹,会给他树立一个很坏的榜样,让他易怒、狂躁,没有安全感,容易在语言上和行为上,攻击别人。
十年就能树木,百年才是树人。教育孩子是天底下作父母的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和工程,也是一等一的大事、难事。
很多时候,父母或许都忽略了孩子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很强硬地把“成人世界”强加给孩子。然后,一味地埋怨:这也不行,那也不对!
作父母,很多时候谨小慎微,而很多时候又会觉得茫然无助。真正意义上合格的不多,不合格的不少!
或许在夜深人静时,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好好想想:你们的爱是不是给得太多,给得太重,已经给到孩子步伐沉重,给到接受压抑!
你们的爱,你们的好心,会不会有一天,变成了“恨”?
千万不要让满满的爱成了满满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