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石兰:母亲的家

作者:石兰   发表于:
浏览:144次    字数:295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篇,  月稿:0

  我母亲90岁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非要让我们开车带她去无为老家,找她爸爸的故乡,我外祖父的家。

  但她讲不出家究竟在无为什么地方,只说姓金;那一大片儿都是姓金的人家。我们就在百度地图上找,找到一个叫石涧的小镇,这里周边全是姓金的家族,或许会有金家的祠堂呢?于是,我们把车开到镇上,寻了一家小饭店坐下来,准备先吃饭再说。妈妈不吃,说要先到街上找到她家老房子再吃饭。我们问她去哪儿找?妈妈说,我知道我父亲的名字,也知道我爷爷的名字,我父亲叫金荣甫,我爷爷叫金**,你们去问,认识他老人家的人肯定就知道我们家在哪儿,我们家老房子在哪儿。

  我们姐妹几个一听就笑起来:妈你老糊涂了吧?这会有认识你爷爷的人那他肯定不是人,是神!那可是150年前的事儿了,!你老人家都90多岁了,你想还能有谁能认识你爷爷?小饭店的老板娘听了也哈哈大笑,拍着长板凳说,你们先在这吃午饭吧,吃饱饭再找。我们跟妈说,对呀,先吃饭吧,你就当150年前你爷爷在这条街上打过酱油,不就行了吗?

  我妈有几分失望,但那顿饭她吃得很香。回去的路上,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他老人家从车上下来,在路边田埂上拍了好几张春风满面的照片,仿佛真的回到老家,看到了亲人那般高兴。

  我母亲很少提起他的父亲,偶尔说到,也只说他年轻时候曾经给合肥县县长当过秘书,穿身浅色的中山装,上衣口袋别着一枝派克钢笔,特别精神。

  我们隐约听姨妈讲外公当年是燕京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某个暑假回家和我外婆结婚,婚后就没有再回北京上学了。后来在汉阳兵工厂做过事,又在南京做过法律工作,解放后没多少年就去世了。

  我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外公,是无为人,很小时,只身夹把雨伞出去打工,凭着头脑聪明吃苦耐劳,做到李鸿章的管家。年轻时曾随李鸿章在天津待了多年,回合肥后,在城隍庙后街建了金家的老宅子。

  金家老宅前后九进,一百多间房,大门在淮河路西头,斜对着段其瑞的段家祠堂。解放后,霍邱路上省民政厅的办公楼和宿舍那块地就是金家老宅的原址。我母亲很少提起这些,有一年舅舅从国外回来探亲,去转了转,回来说,只有半间当年的老房子了。

  我们小时候,省文史馆馆员曹步萧到家里聊天,他笑嘻嘻的跟我们讲太外公的故事。

  我外婆名叫刘文江,是淮军将领刘铭传的后代,出生在六安椿树岗。她从小生的伶俐漂亮,和刘铭传的嫡系长孙壮肃公刘肃曾一起在刘老圩长大,结婚时,花轿就是从刘老圩抬出去的。

  当年淮军将领之间的小辈联姻是常事,我的太外公是李鸿章的管家,自己文化不高,但很有见识,把儿子送到北大读书,娶刘铭传家门女儿为妻,可谓是门当户对。

  外公外婆在合肥金家老宅结婚,婚后生了四女一子,我母亲金继宣是大姐,三个姨,舅舅最小。我舅舅十几岁参军当空军,外婆享受军属待遇直至去世。

  我母亲从小生在合肥,抗战时期随全家跑反到外婆娘家肥西刘老圩,在刘老圩渡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父亲母亲是肥西中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他们解放后才结婚的。

  解放前夕,母亲参加工作做会计师,因为学生出身有文化,解放后母亲被选派去苏联留学,已经在北京集训俄语了,后因为中苏关系的变化没有去成。但她的俄文基础足以能流利地朗读普希金的诗,还会用俄语唱很多苏联民歌,我们长大后才知道那些歌词里的中文意思。

  母亲从小因为家境好,大小姐的范也一直拿捏到老,90多岁时和我们拌嘴,动不动还说她小时候在外婆家任性的事。她和老刘家的亲戚走的很近,对前辈刘铭传的事特别骄傲。2011年刘铭传墓园在肥西大潜山建成,年近八十岁的她爬上高高的山,去祭奠她的先辈。有年春天我们领她去巢湖边游玩,她老人家指着淮军纪念馆告诉我们,这原是刘铭传建的刘家忠烈祠,纪念战斗英雄刘盛休的。刘盛休是刘铭传的侄子,一辈子跟刘铭传南北征战,英勇无比,深得刘铭传的信任,我外婆的父亲就是刘盛休这一支的后代。

  前几年,我开会时遇到肥西县民俗专家马琪老师,他说今年新修订的刘氏宗谱中,在文字辈上增加了两个人,名叫刘**,是由刘家文字辈媳妇,张远帆老人提供的。这两人当中有一个就是我外婆的父亲,可惜外婆早已去世,我母亲也不清楚究竟哪一位是她的外祖父,因为这里有一段很离奇的故事。

  传说年轻的刘盛休有次打了个大胜仗,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无意中听到一阵婴儿的嘀哭声,寻声望去只见战场边有个襁褓中的婴儿,打开包一看,是个男孩,男孩的哭声很响亮,刘盛休于心不忍,就抱起这个孩子带回了刘老圩。他把这事向刘铭传汇报,刘铭传一看很高兴,说;留下留下当儿子养。刘盛休当时还没成家,但也立马给他按辈份起了名字,并且给了封地,六安椿树岗。从此,他就是刘盛休名下的儿子,而这位弃婴正是我外婆的父亲。

  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儿子时,儿子笑道;那这里面就有故事了,不知道我们外婆家真正的血统是哪儿的呢?因为老祖宗是在战场上捡来的弃婴,战场上能带婴儿的人可能是敌方将领,不会是普通士兵,那敌方将领究竟是何方人士就不得而知了。还有种可能是战争发生地居民的婴儿,那就得去找历史上刘盛休曾经在哪打过仗,哪场战役检的?这可是大海捞针的难题,是个不解之谜。

  我母亲辈只有舅舅一个男孩,舅舅十几岁离家当兵,后来转业到北大荒,在军垦农场呆了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他的一双儿女出国留学,全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他特别念旧,满世界到处去找我们家亲戚,哪怕有点拐十八道弯的亲戚关系,他都去结交。有年,我们一家在美国旅行,去西雅图的路上,舅舅居然给我打电话,说在波特兰有我们一个远房表舅,让我一定要去认亲。他说我们家有亲戚关系的在海外有好几个博士,我儿子去美国读书时,他高兴的说,又增加了一个海外博士。不知舅舅的毛病是不是因祖上身世不明故事落下的。

  我母亲活到94岁去世的,她去世三天后,正赶上大寒节气,是可以入土的时间,我两个妹妹把她的衣物用品一道点燃,给她带去。我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燚,发现母亲几本塑料皮日记本没有立刻点燃,忍不住抢了下来,我想,等有时间的时候,要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说不定是很好的史料呢!我把日记本用袋子装好,放在家里的晒台上,还未来及清理,很蹊跷,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中,家里发生了几件很诡异的事,我虽然坚决不迷信,但至今也无法解释清楚。

  记得曾读过一篇日本故事,说有一对老夫妻八九十岁了,老太太病入膏肓住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后,老太太执意要回家。老先生就说,你不能走,离开医院会有生命危险,老太太不听劝,坚持要回家。原来,她要回去烧毁年轻时的日记和书信,老两口一辈子非常恩爱,但老太太年轻时曾经有过一段婚外情。

  那篇文章告诉人们,要在生前要把自己个人的事处理好,不要给后代留下麻烦。我最敬重的二姨去世时,我代表妹收好二姨的日记本照片册,交给她。多年后表妹告诉我,其实姨妈的日记本里全部是抄录的古代诗词,没有留下一句她自己的话。影集里除了几张全家合影,竟没有一张她个人的照片。我想,我母亲和二姨是不是都一样,不想把她们心里的秘密告诉我们,不想给后代留下麻烦,包括那无从寻觅的祖籍呢?

  我很小时母亲就离开家数年,少年时我下乡,再后来我成家,一辈子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回想起来,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口,都是她给我勇气和力量,鼓励我去奋斗,去与命运抗争。

  如今母亲不在了,我的家又在哪里呢?!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母亲 石兰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西瓜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9-03 17:53
    美文苑
    人到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寻找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因为那里有亲情,乡情,是生命的根之所在,是很难割舍的情结。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