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到部队当了炊事员,在给家人的短信中说:炊事员只是部队的一大员,算起来至少有八大员:炊事员、饲养员、驾驶员、警卫员、司号员、公务员、卫生员、军械员。
后来这个战士来探家,他说他已当上了炊事班长。我想考考他,一大早我买好了菜,请他来掌灶,我给他当助手,摘菜、洗菜。部队真是大学校,他在部队做炊事员还真学了本事。看菜做菜,有顺序,做出的菜有色有味,香而不腻。端上桌还摆得合规合矩的。在品菜中,我同他谈起部队的生活,又问起部队时下的“八大员”,这话一出,就听他说:有。不过还有不少新的“员”。我说“八大员”是部队的传统称谓,随着高科技进入军营,当然还会有新的工作名称出现。
说起部队里的“八大员”,我原来对其历史还真不清楚,曾经问过这些“员”是怎么来的。后来还是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时,从学院图书馆查到了这方面的资料。最早记载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的一天,129师供应部送来一些缴获的罐头,准备分给勤杂人员。卫生所所长赖玉明在院中大声喊道:“伙夫、马夫、卫兵、号兵,大家快来呀,有好吃的!”师长刘伯承听了赖所长对士兵这样的称呼,当即便觉得不太好,想改改。于是,第二天刘师长便把赖所长叫到办公室说:“我们的伙夫、马夫应该取个什么名,你们不要笑,这是革命家庭的大事,我们革命的军队官兵平等,都是革命大家庭的一员。今后,伙夫就叫炊事员,马夫就叫饲养员,挑夫就叫运输员,卫兵就叫警卫员,号兵就叫司号员,勤务兵就叫公务员,卫生兵就叫卫生员,理发室就叫理发员。我们人民军队是礼仪之师、文明之师,称呼也应该文明。”从那时,“八大员”的称呼传遍了解放区,后来在全军逐步规范,直到现在也少不了“八大员”。
“八大员”被规范称呼,后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层后勤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内务条例》中都体现出来。毛泽东说,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八大员”在军营不可少的,每名官兵都是部队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少了哪一件,毁了哪一件都会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打仗。少了“八大员”,就会使一些机械短路,玩不转。我在连队时当了一年的文书兼军械员。军械员的职责很重,连队训练实弹射击后,各种冲锋枪、步枪、手枪都要求入库,入库后枪支弹药的管理养护,是军械员的责任。后来,我又担任一段时间的公务员。公务员就是勤务员,连部的多项活动,首长的工作学习以及工作准备,都需要细致周到。尽管担任军械员和公务员的时间不长,但感受颇深,那时也常觉得“八大员”就是勤务人员,离训练场很远,还会被人看作拖连队的后腿。但是,当我懂得人民军队的性质,知道军队是一部大机器,大机器少不了小零件的道理后,也就不敢小视“八大员”了。特别是从提干部到调团、师、军机关工作后,更觉得军队“八大员”重要了。前天在网上看到新时期军营的许多新称谓,我更感到军营同地方一样,分工会越来越细,“员”也会越来越多,就像三百六十行一样,时下何止?未来何止?也许有的“员”会消失,消失了,也正常,不过,消失了的也是历史,历史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