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共流胶园绿(散文)
——步入胶园的记忆
不知是谁给橡胶农场职工子弟起了个响亮的名称,叫“垦二代”。粤西农垦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集中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大中专学生、复退军人和邻近农村的农民工等,还有海外归侨。他们是农垦第一批拓荒者。他们的儿辈称垦二代当之无愧。我的父亲是化工农学校(后合并到广东省高州农校)的学生,农垦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农科技术人员,于是提前毕业分配到农垦,毕业证还是高州农校后来补发的。父亲先在广东省国营和平农场生产技术科任技术员,后调到相邻的湛江农垦局化州育种站,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支部书记、场群关系干事、普法办公室干事等职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农垦事业。
作为垦二代,对于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农垦子弟,橡胶园意味着什么呢?生在农垦,长在农垦,靠着胶树长大,我们与生俱来对这片山水、对这满山遍野的胶林有着难解的情结。
父辈用青春激情燃烧的付出,为农垦事业增光添彩。他们用血汗构筑起农垦事业的里程碑,将永远被铭记、怀念和尊敬。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页页不平凡的历史,与共和国的历史一起走向永恒。他们突破了橡胶树生命的禁区,将世界公认不可能在北纬17度以北生长的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创造了橡胶栽培史上的奇迹,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父辈的言传身教和熏陶下,作为农垦人,我们对橡胶事业的强烈使命感挥之难去。由此凝结而成的农垦情怀,在我的生命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当翻阅存封已久的内心履历,目光就会在布满伤痕和记忆的那一页上久久停留。父辈以及我们这一代扎根山区、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垦荒植胶的可歌可泣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啊,橡胶林!我曾经与你亲密地接触,我曾经与你同呼吸共命运,我曾经享受过你的恩赐,也曾亲眼目睹你经历的悲欢起落。我多少次欣赏过你的英姿,也多少次听闻因你而产生的故事!岁月流逝,那一望无际的遍及粤西土地的橡胶林,已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铭刻在我的心中。橡胶林成了我的梦中思念。
橡胶林,你留给我太多的故事,你留给我太多的记忆!在农垦工作的20年,记录了我在大山里奋斗的历史。为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和执着奉献的精神,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时刻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五十年代至今,农垦系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地处粤西大山深处的国营橡胶农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亚热带的风风雨雨,滋润和洗涤着这一片又一片的橡胶林,孕育着沉埋于每一寸土地上的青春岁月!
尽管眼前的情景不止一次在脑海里出现,但是当我站在这一大片橡胶林前面的时候,心里还是翻江倒海般的难以平静。因为,这一片片橡胶林曾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因为,这一片片橡胶林曾经伴我走过4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曾经用青春热血浇灌过的这片土地,留下了我们的童真,留下了我们青春的风采。每次回到农场,都是夜幕把我从沉思中唤醒,在橡胶林的深情注视下,我一步一回头地离开。
离开农垦已经20多年了,我也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起落。但那片碧绿的橡胶园,总是浮现在我的记忆中,挥之难去。听说农垦近年再次进行重大的改革,管理体制将有更大的变化......因此,总是想把在农垦的经历记录下来,把参加工作这一阶段的感觉记录下来,作为个人历史的印记。或许,可以在同学场友聚会时作为发言的历史参考资料,如此,则幸甚矣。
夕阳的余晖给橡胶林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金灿灿,亮堂堂。走进林间,双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抚摸着那一条条割胶留下的割痕,我的双眼模糊了。背靠一棵笔直的橡胶树,面对夕阳,我缓缓坐下,眼前再次出现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一幕幕......
化州育种站地处云开大山山脉天堂嶂脚下,是湛江农垦局(粤西农垦局)下属生产科研单位,下属有七个生产队。除了生产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巴西橡胶树的抗寒选育种和热带作物的引种,为粤西北部垦区优良品种的任务。我参加工作时是军队管理,广东农垦名称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育种站是八师四团。作为八师四团73首届高中毕业生,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步入社会,带着一名兵团战士的风采正式进入胶园。在党委成员武装部凌部长组织带领下,全班30人到六队(横岭队)正式参加生产劳动。
虽然读书时就看到父辈们参加生产劳动就很辛苦,但自己参与才有切身的体会。人员分到班组,工作班长安排,吹哨出工,有时几个,有时全班,工作内容有胶带除草压青、施肥、橡胶中小苗定植等,初步体会做一个橡胶工人不容易啊。可父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六队的一个月可以说是小试牛刀吧。可班长说还没有参加开荒大会战,那才叫真正的兵团战士呢!
一个月之后,集体锻炼结束,我被分配到五队,安排在试验班工作。
五队又叫合水队。之所以叫合水,是上游两条小河到这里汇合而下。两水汇合,再经基建队出塘坑,进入化北罗江上游。
合水队是一个种植面积很大的生产队。上游流下的两条小河(寻贵河、垌尾河)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橡胶林,流出基建队一段叫黑湾。在黑湾一带的丘陵山地也开垦了很多橡胶梯田,种有中小苗,很大部分试验区就布置在那里。还有往六队(横岭队)方向,叫做第二重复地名的,也是五队的地盘。沿农场公路出塘坑两侧的岭头也在开垦中。五队的地址就在两条小河汇合处的山坡之上。
因为是科研单位,布置有橡胶大田科研试验,五队是下属生产队中专门设置试验班的三个生产队之一。除了生产任务之外,试验班还负责试验现场的日常管理,如试验小区的资料收集、橡胶树芽接、人工授粉、小区的中小苗管理等等。原高州育种站调过来的老试验工桂宏叔就是我们的班长。
就在这蛮荒的土地上,我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挥汗如雨,稚嫩的手臂挥舞着长长的,砍掉原始的丛林和灌木,烧火垦荒......
在让荒山变胶林的口号声中,在猎猎飘扬的红旗下,我们开垦出一条条环山林带,又在林带上挖好一个个橡胶中苗定植穴......
大战红五月、大战一百天、大战三十天,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之类的口号不断,节日期间奋战在荒山野岭甚至吃饭也在开荒现场,更是家常便饭......
出入橡胶试验区,进行橡胶树的量胶水计算产量(开割树)、量围径算增粗(中小苗)等试验的原始数据采集并做好记录,提供给上级科研技术人员......
进行橡胶树的芽接(无性繁殖)和人工授粉(有性育种),培育新的橡胶品种。重点是为粤西北部地区培育抗寒高产的新品种和种植材料......
一些有趣的事还历历在目:刚参加工作时,我体重不到一百斤。那时每个职工压青积肥都有任务。有一次上山砍草压青,连拖带担,大汗淋漓,回来一过称,竟然有145斤,比我的体重还多五十多斤!种花生挑肥,我一次叠起挑双担,队干部对我另眼相看......我吃得也多:饭堂四两一格的蒸饭,我连续吃两格。还不要菜......同宿舍的知青看到笑我;你是牛肚么?那时工作强度大,干的多吃得多啊!我牢记着当时是生产队长的老爸对我说过的话:工作不做好,就上不了站部!
就这样,我们用青春的热血浇灌着这片红土地,种下一棵棵嫩小的橡胶苗,也种下了我们青春的风采!
自此,我也逐步熟悉了橡胶树和它的很多品种,现在还记得的品种就有GT1、联昌31—45、合口3—11、侨植42—67、93—114、化59—2等等。这些有的是引进的国外品种,有的是自己培育的品种。育种站么,自然是技术人员多,橡胶品种多,其他农场只是在大田种植我们培育推广的品种哦!所以,每次到其他农场去,我都感受到崇拜的目光......
试验工作接受站部生产生产技术科的指导。有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中南林业专科学校、热带作物学院和广东嘉莱农校、广西钦州农校、广东高州农校等大中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是我从事热作科研的启蒙老师。
工作半年后,我被调上了生产技术科化验室,在华南农学院土化系毕业的曾工程师的带领下,负责胶园农业化学分析,真正步入了热作科研的殿堂。
哦,橡胶林!离开农场二十年来,因你的存在,我无法也没有任何理由忘记那段岁月!当独自翻阅存封已久的内心履历,目光就会在其中一页久久停留,然后轻轻的一声感慨,再将那一页缓缓翻过......
2018.7.1完稿于茂名市龙岭苑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父亲,感恩我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