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水有些情不自禁,一不留神,就到了今岁的岁尾。作为中国和华夏民俗圈的第一传统大节,年味越来越浓。
记得我们童年的岁月,过得有些忘形也有些窘迫。欢乐的童年嬉戏着,从来没有想过回家吃什么。看到桌子上清汤寡水的碗里好像有捞的,爬上去不由分说就是吃字当头抢着吃,“客气”二字不能印在脑海里。如果能够吃饱一顿,那是父母或自己找到了野菜、或者在哪里刨到了芭蕉头之类的野根,如果有一天能够在那片别人挖过的红苕土里“掞”到几个红苕或者“红苕鼻子”(埋在土里连着红苕和红苕藤的那小段),就可是大大的喜事儿啦。
听父辈讲,到了年夜饭,就有好吃的,甚至还有“朒朒”(肉),这话被我们这些蒙昧童稚给记住了。于是,我们天复一天的盼望着。
随着阵阵寒风越来越凛冽,我们的玩耍地带就传出一袭袭的欢快:“红(胡)萝卜,呡呡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又好耍儿,火炮劈啪炸。瓢儿舀汤汤,筷子拈朒朒儿。筷子不好使,就用手来拈,兄弟姐妹都动手,爸妈站旁边。还说慢点不要抢,多吃就会打飙枪……”一大年都没有嗅到肉味了,谁还在乎“打飙枪”?念着念着也沉浸在没有酒的醉意里,那心情真的是升华到了“美美哒”!
有时候开泥巴仗,也免不了随手“偷”一根胡萝卜,用手勒掉泥土塞进嘴里,嚼着泥沙和着这胡萝卜还伴这所谓的“童谣”,来一把更升华欲仙境界的美美哒,却是突然听到让人心颤的“逮倒”!一下子就让一大把的小屁孩和童谣一起一溜烟的作鸟兽散。
听老人讲,“年”这个东西好,是年纪轻轻的呆在在我们旁边却无影无踪的一个童神。
有传说告诉我们,在五千多年前,女娲抟土造人的时候,为了让人的日子过得不那么舒服甚至有些提心吊胆,也专门抟土造了吃人的怪物“夕”。看到人们被大自然尽心尽责的饲喂了三百六十多天,膘肥肉满味道确实有些色香味俱全的美美哒了,在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就要出动进到村里啖食人肉品茗人血了。于是到了岁末晚上夜饭过后,焦头烂额满嘴香喷喷的人们离乡背井,像哀魂野鬼一样,到山野地里自己找个垰垰角角躲避。
这样躲了好多岁,终于有一天又是腊月末,吃夜饭了,一位小屁孩突然登门。这孩子聪明活泼,明眸皓齿,眼光直射中堂,是明摆着的一枚小帅哥,老奶奶见了如此让人感动的小乖乖,就请他上桌,并且询问:“小蛋蛋,你怎么不回家?莫非家里不想你吗?”
“奶奶,我的名字叫‘年’,听说你们村今天晚上要来‘夕’,我要来看看夕到底有什么可怕,敢吃我吗?”
好大的口气啊,饭后,“奶奶进山吧,我在您家里住一宿。”
“那怎么行?跟奶奶一起走把,让奶奶好好看着你。”
“奶奶放心吧,没事儿的,过一会儿就有好戏看。奶奶,您知道我叫啥?”
“哦,不知道啊,这小蛋蛋叫啥名儿?”
“奶奶怎么忘记了,刚才说了,我的名字叫‘年’。”
老奶奶拗不过,只好给他在鸡窝里搭了地铺,以“遮‘夕’耳目“,自己带着家人躲到山上。
可是不久,就看见村里火光闪烁,并且传来劈劈拍拍的爆炸声,“糟了!”大家不约而同的为“年”耽心。而且想着明天回家,房子也没有了,更加受伤的心,只好“疼疼哒”。“哎!”
疼疼哒到天刚亮,大伙儿急忙回村,也好在废墟里兴许捞些值点钱东西,弥补火灾的损失。即使“火屎儿”闭了留着“敷炭”也可以向火(烤火)。
没想到,“奶奶,我把夕赶跑了,你们回来吧!”“年”这小沙弥在村口近乎嚎叫的迎接瓜兮兮打道回府的大伙儿。
“年还在?!”大家伙感到非常意外,“年还活着!”
消息疯传,大家的心沸腾了!老奶奶在众人搀扶下赶来抱起年,泪流满面的亲着他:“我的小乖乖,苦了你了!”说着,用手一抹,老脸上硬生生地拎出了一把泪,果真是泣不成声。
“以后每年你们买些爆竹,到了岁末的子时把它点燃,就是我来了,吧夕吓跑,让大家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再因受惊而满山跑了,这叫‘接年’。”说着年不见了,开始有声音在空中萦绕,“以后您们看不到我,不再现身了。可是小蛋蛋要在冥冥之中陪您们年年岁岁。每次岁末到来年,我都在您们身边,和您们一起守岁,一起享受幸福,享受人间最美的天伦之乐!”
几千年来,无论是怎样的辗转奔波,到哪个天涯海角,人们都要家家团圆,都要回家除夕、过年,因为艰辛之中,家是我们的聚合点,家人们聚焦在“家”这个点上,和和气气,以达万事兴,是人们最大的幸福。无论有多少艰辛坎坷,都要回家,为了天伦之乐,为达“万事兴”。
现在,生活好了,共产党为我们谋幸福,带领我们奔向小康。但是我们的好多年轻人,却忘了家,忘了家乡的美,忘了回家过年找回亲情友情,忘了家里才有的天伦之乐、家和才有万事兴。他们还有理有据,说是要过洋人的“剩蛋(圣诞)节”,找回刺激、寻觅颠覆宇宙的爱神阿佛洛狄还有维纳斯、拆谜“浪漫”的方程式。
春节回家与久别的亲人团聚,让亲情更浓,与朋友相叙,让过往重回,不刺激吗?寻觅让人朝朝暮暮的西施貂蝉阿诗玛,淌过爱情这趟浑水,让人着迷陶醉,莫非还不能让环宇失色吗?回家看看日思梦想的老辈,祝福他们晚霞灿烂、其乐融融;安抚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肉,看他们是否健康成长。能够亲自证实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轮回“十里长廊送君远,五里徘徊郎又回”,不也是浪漫方程式的另类解读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千年来,战乱频仍,造成了多少颠沛流离、多少家破人亡,诗圣杜甫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艰难夜色里渴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日子结束了,伟大祖国让我们在幸福祥和中安享家的感觉,不再担惊受怕,不是我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吗?
亲们友们特别是青涩年纪的小伙伴们,别想那球戳戳的浪漫“剩蛋”了,回家过年,品尝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吧,真的有滋有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