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周俊华:生产队的往事.碾场打麦(16

作者:周俊华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226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54

  “杈把扫帚扬场锨,石磙磱石打牛鞭。”是农耕时代打麦场上的主要碾麦,脱粒工具,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经历了风风雨雨,百废待兴。没有先进的收割、脱粒机械。要想麦子丰收进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一辈,继续使用着这千百年传下来的老工具、老方法,用石磙碾麦。

  农历五月初的一天,火红的烈日普照着大地,天空的云彩被晒地七躲八藏,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正是摊场,碾麦子的好天气。场地经过风吹日晒,驱走了一夜的潮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气息。

  收麦打场,人人都忙。

  社员们吃过早饭,拿着工具,拉着架车,六十多岁的我爷周思忠,也赶着木制四轮大车,来到打麦场上。顿时,打麦场里人欢马叫,热闹起来。队长安排几个壮劳力跟着大车去装车,记工员领着架车队,按麦堆大小,点数包工记分,其他人在场里摊场。活儿分派完毕后,大家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张而有秩序的运麦,摊场,打场打麦工作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人心齐,泰山移。摊场的人们拿起扫帚,把光滑油亮的场地面,再清扫一遍,使场地更干净。然后,拿起杈把,把昨日堆的麦秧从场的北边,几个人一块用杈,杈着推送到场地的南边。再一杈一杈的抖擞均匀后,摊开摊匀进行照晒。

  由于麦地和场地仅一路之隔,运麦的架车队陆续回来。摊场的人一拥而上,有的解绳,有的拿杈,对着车上的麦梱一推,一架车的麦梱子就被卸得一干二净。运麦的人顾不得喝上一口水,马上又急急忙忙地去拉下一车。摊场的人拿起镰刀,对着绑麦的麦草绳一镰下去,“呲啦”一声,麦草绳断开,随手撒开一地的麦秧。

  这时,鞭子清脆的响声,伴着大车的“咕噜”声,四轮大车满载着又高又大,像小垛一样的麦梱子,摇摇摆摆地也回来了。人们上前解开刹麦用的绳,有两人拿起木杈往车上的麦梱子上一插,当梯子用。在两把杈把的配合下,爬上去一个小伙与车上装车的小伙子一起,向下放麦梱,加速了卸车的进度。

  就这样,摊场的催着拉麦的快点拉,运麦的让摊场的快点摊,这么好的天气,是老天爷给人饭吃,咱不能辜负他老人家的一片心意,麦子能早一天收仓,就早一天收仓。大伙不惜力气,在你追我赶下,顺利地把麦拉回,把场摊好。

  人们摊好场后,略带疲惫的身体,来到场边的大柳树下休息。这时,有人提议:这难得的空闲时间,让咱们的学生给唱唱歌,活跃活跃气氛,消除一下疲劳,大家说中不中?在一片喊“中”的回答声中,我们几个学生一听,也正合心意。

  我们是那火红的年代,“三忠于,四无限”教育出来的积极学生,正处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政治氛围下,为贫下中农送去精神食粮,宣传 、歌唱革命歌曲,是我们的光荣义务。我们应社员们的邀请,张开嗓门唱起了:“贫农下中农一条心,天南海北一家人,共产党领导我们向前进呀~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千仇万绪~千愁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唱到动情处时,引得大人们也跟着一起唱起来。

  去街上赶集的人路过时,驻足观望,还以为我们在开联欢会哩。最后,唱“公社是棵长青藤”,歌曲在“人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了花~~~”歌声中结束。人们久久地品味着歌词,回想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快乐之中。不知不觉,到了翻麦秧的时候。

  翻晒麦秧,就是翻场。一杈一杈地把麦秧子翻个个,翻的时候使劲抖擞麦秧,让麦秧中间有空隙,使太阳能照进来,风能吹进去。就这样,一人在前边领着,一个接一个的排下去,你追我赶的翻着,不一会儿就翻了一遍。一上午翻了两三遍后,就结束了战斗。

  午饭后,炽烈的骄阳在麦场里荡漾着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不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铜铃声和啪啪啪的鞭子声,真正碾麦子的主角又要登场了。

  我爷赶着骡马来到场地后,挂上石磙,摘下石磙后边的磱石,长长的鞭子往空中一甩,鞭梢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随着一声“驾,走咧”的吆喝声,骡马迈步前行,石磙把晒得又干又焦的麦秧,压得吱吱啦啦的响,瞬间厚厚的麦秧层被碾了下去。转了几圈后,再把磱石挂上。磱石在碾麦的过程中,起到了拖、磨、甩的作用,主要是帮助脱粒。

  这时,周国栋赶着老黄牛也上场了,后边挂着石磙和磱石。在他的驱使下,石磙不紧不慢地一磙压着一磙地滚动着,磱石在后边拖拉着。

  人们陆陆续续地上工了,整个打麦场上,人的吆喝声,骡马的铜铃声和石磙发出的“叽扭”声,还有鞭子打的“啪啪”声,汇成了一种特殊的交响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两位鞭把,头顶烈日,不畏酷热,汗水浸透了上半身,依旧一丝不苟的工作着。树荫下的人会端上一碗凉茶,给尊敬的鞭把送去。充分体现了社员们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传统美德。

  经过反复几遍的碾轧后,鞭把,把牲口赶到树荫下歇歇腿脚。男女社员们又开始翻场了,翻了几次场后,麦籽已基本脱净。这次的翻场,主要是把麦秸里边夹杂的麦籽抖擞掉,把麦秸用杈挑着堆放在一起,准备起场。

  起场前,用落把,把漏下的零星短麦秸搂净。再用落把背,木锨,把麦籽麦糠拢成几大堆,我们这里称它为麦稳子。意思是此时的麦虽说糠与籽还未分开,但基本上这年的收成已经稳住,有稳定之意。

  为了便于扬场,会把麦稳子分成若干堆,因为场地有五六亩地大,分为几处扬场,也互不影响操作。

  就这样,一天紧紧张张的打场,打麦的工作,在夕阳的余辉下结束。下边还有扬场的活儿,在等着社员们去干。

  (未完待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老张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