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最早听到的一首关于过年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年给你杀肥猪。而在真正的生活中,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才真正开始,二十三以后的每天都有故事。什么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八贴窗花等等。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灶。听过、看过许多关于祭灶的故事版本,回想一下,只有妈妈讲的最动人,且内含丰富,整篇都贯穿着和睦的主题,对今天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睦社会相融为一体。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糖和面做成的供品等。用加糖的供品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嘴甜。有的人家,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连同用纸扎的纸马和草料供品一起点火焚烧了,敬语称谓灶王爷升天。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供品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自欺欺人很简单,只是到时换上新神像,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当时人们常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侄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侄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子媳妇、侄儿媳们听了这番话后,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被街坊邻居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侄媳妇,不料此法果真灵验。后来当乡亲们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广为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越流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