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千古风流美萍洲

作者:唐高翔   发表于:
浏览:186次    字数:2744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81篇,  月稿:8

  千古风流美萍洲

  萍洲,又称萍岛、浮岛,在零陵区城北,潇湘二水汇流处。宋朝著名诗人、画家米芾曾游览之此,看这朦朦烟雨中的萍岛,悬浮于江面之上,飘渺在云雾水汽之间,犹如人间圣境,天上瑶台,又称它为“瑶台仙境”。明朝大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来零陵旅游,看到潇湘二水在这交流汇集,恰似一条巨大的蛟龙,而丛木嘉树茂盛的萍岛恰似龙口中的珠子,徐霞客称它为“龙口之含珠”。萍洲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留下墨宝。

  唐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云:“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他对萍洲的景色做了详细描述。当时的萍岛还曾建有纪念二妃的湘口馆。《读史方舆纪要》所说:“湘口关,府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今为湘口驿。”弘治《永州府志》“潇湘二川庙,旧在潇湘滩西岸”。

  宋张元干《潇湘图》云:“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畔白苹汀。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这里都是写的是萍洲的美景。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郭楚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零陵的萍岛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遂谱《潇湘水云》古琴曲,其题解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他的曲子把个萍岛周边的风景描绘得更是如诗如画、如醉、如痴。萍岛不景美丽而且蕴含着神奇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在潇水和湘水汇合的地方有个小岛,远远看去,仿若浮于水面的一块翡翠,所以有人称它为浮洲;其状又像浮萍,故又有人称之为萍洲。这岛四面环水,水域开阔,四季澄碧,高洁幽静,隔岸青山,旁生白鹭。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旖旎。但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湘水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便把此洲吞入腹中。一日,皇娥女英,沿河而上寻找虞舜,路过萍州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小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

  又传说,上古时代,帝舜南巡,途经潇湘,最后魂断九疑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寻来,至萍岛,见湘水西至,潇水南来,一时难以辨认方向,故歧路彷徨,徘徊容与。但由于她们思夫心切,便登岛颙望,只见云山渺渺,烟路迢迢,何处是征程?征人在何处?只好相互抱头痛哭,直哭得山摇地动,滂沱血泪染红了江水,泪洒竹筠而斑,是为斑竹。最后泪尽而投潇湘,为帝舜殉情。顿时江水翻涌,云幕低垂,朦胧中走出两位风姿绰约的仙女,在岛上徘徊复徘徊,观望再观望,太息不已,悲戚不绝。人们说,她们便是二妃身化的潇湘女神,是为湘妃。于是大家在岛上修筑了湘妃庙(有人说先是在萍岛后至老埠头),又称潇湘庙,春礿秋赏,四时祭祀。

  《读史方舆纪要》所说:“湘口关,府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今为湘口驿。”因而范成大所言“湘口故人亭”,当即杨万里所言“二妃祠下故人亭”;弘治《永州府志》“潇湘二川庙,旧在潇湘滩西岸”,其西岸所指为老埠头,也可据此得到文献印证。潇湘庙供奉祭祀舜帝二妃的,它是是永州古城区最早的一处历史文化古迹。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有《湘君》与《湘夫人》,专抒此情,是为二妃祭歌。至唐代,诗人刘禹锡特来零陵,登临萍岛拜祭二妃,为此而特意写下了《潇湘神》诗曰: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听罢瑶瑟怨,潇湘清夜月明时。

  正因为舜帝二妃寻夫在潇湘溺水而亡,萍岛成为千古爱情相思地,屈原的《湘君》《湘夫人》将舜帝与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化入其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使“二湘”的形象丰满,情思动人,显现出高尚的美感。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源,出入潇湘之浦。”可以说至迟应在汉魏以前,因屈原、郦道元等人的诗赋文章,已将潇湘与二妃合为一体,而萍岛正是湖南潇湘之源头。许多诗歌和小说总把二妃和潇湘联系起来。

  李淑曾的《斑竹怨》诗写道: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 有泪洒湘竹,至今湘竹斑。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 余恨在湘水,滔滔去不还。屈大均《潇 湘 神》:“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水逐臣心。潇水不如湘水好,将愁送去洞庭阴。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萍岛因有了二妃寻夫的千古爱情绝唱,曹雪芹《红楼梦》的第一号人物林黛玉的原型就用的是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林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恰是潇湘二妃娥皇、女英。林黛玉下榻的潇湘馆就选择了零陵萍岛上潇湘馆,而那个宝玉神游的太虚幻境犹似萍岛区域那“云蒸雾萦”的“水云潇湘”。

  《红楼梦》的潇湘馆描写的景物在仙岛萍洲都能找到:"粉垣,修舍,翠竹遮映。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芭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等等。黛玉号颦儿也是来于白萍洲的萍字。

  至于说的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就是萍岛上游香零山上的香草。据史籍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开始建立零陵郡时,景色秀美的香零山盛产一种名贵的香草,形状酷似芳香的“罗勒”,清香四溢,胜于椒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看萍岛山水好便在此创建频洲书院,聘请零陵人、进士周崇傅为山长,开设经、子、史、集等国文课。光绪十五年湖南乡试,频洲书院学生有八人考选贡生.名振三湘,自此频洲书院之名益盛,与当时的湖南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石鼓书院齐名,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学堂停办,甬道破损,古建筑拆除,昔日斯文遍地的萍洲一时成为断瓦残垣,凄凉冷寞之地。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零陵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进城入水下乡”的战略方针,扎实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永州旅游发展的芯片。通过投资和招商引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萍洲进进行提质改造,恢复好萍洲书院、修缮了门楼、长廊、影壁、阁楼、甬道等建筑,对樟、桂、竹、蕉挂牌保护,新建了诗林长廊、大成殿、孔子雕像等蕴藏厚重文化的建筑,一举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如今,萍洲如一位千种风情,万般妩媚的南国佳人重焕光彩,再一次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让人浮想联翩,让人梦萦千回!(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千古风流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