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历历在木:南京记忆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31次    字数:408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已丑年冬季的南京街头,有一帧别致的风景。

  高大的光秃秃的法桐,近乎整齐划一,一排排的,静静地伫立街头,干净利索,彰显本真的一面。我不禁喟叹:来的真不是时候。不知夏季的它,是何种模样?真想一睹她的高贵尊容和丰腴芳姿,我想,夏季的她,一定不错。

  导游小吴说:夏季的她,浓荫如盖,给这个炎热古城带来一派生机与绿意,给市民带来火炉旁的一丝凉意;同时,她身上也会掉下来了一些诸如毛茸茸一般的小虫,给路过的市民带来不快与烦恼。

  我没有如愿地看到夏日的她,也不作无端的臆想,而摆在眼前的法桐,是如此直白地不加任何的掩饰,仿佛一位率真的朋友,把自已内心最坦然地向客人展示,你欣赏也好,你不苟同也好,她就是如此自然大方地以素装示人。南京街头,法桐随处可见,要是看多了,看久了,感觉就不一样了,悄然有了变化,有了好感。人,真的奇怪了,面对自然景物,情绪观感都会发生些许的变化,你认同了她,就觉得她的美。

  一排排法桐,在旅行车窗外一掠而过,我兴奋地调准镜头,对准前方拍了又拍,多想再看她一眼。我与南京法桐的一面之缘,擦身而过,那特有的感觉,是如此鲜明地印在脑海里,她的真实让我喜欢,让我动心。

  我不由地勾起想象的欲望,想象她婷婷如盖的树冠,那柔美的枝条肆意四逸,那绿油油的肤色,那阳光一般充满活力的外表,曾经多年以来,她形成南京市民夏季的景致的难忘记忆,此后,她一如既往的,在预期的时间里,展现她柔美的一面,延续她不老的誓言。她知道,繁华如过眼烟云,不可能青春永驻,冬日难熬的时光,如影随形的,她不想躲避。此情此景,我想起了站岗的卫兵,他们就像法桐,在本职岗位上坚守着,迎着寒风,无怨无悔。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法桐最适合南京的气候特点。那特有的Y造型,古朴典雅,给游客别样的思绪。夏季,她给南京这个全国火炉降降温,冬季,她落叶缤纷,让出空位,让阳光在无屏障下直射下来,给奇寒南京,带来更多的温暖与机会,这个秉性与业绩,令我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那一片繁华,树下车子从容而过,行人步履轻快;那一片片落叶,在风中蹁跹起舞,跟着车子在跑,顺着前方,放眼而去,法桐向前不断延伸。这个景象在我的想象中,又在我的眼皮下,很好。

  车子缓缓路过妈祖庙,这里依旧种植法桐。导游告诉我们:南京妈祖庙会自明代迄今,时兴时衰,绵延不绝。我家乡莆田是海神妈祖故乡,所以导游关于妈祖庙会的这番话,我感到非常亲切。

  南京先人们,逐渐养成了酷爱自然、纵情山水、盘游山居的习性,孕育了名闻中外的江南山水园林。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了第一棵法桐,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的历史。解放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云南松情有独钟,成为点缀南京城市风景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移走的不仅是梧桐优品更是一段记忆。在南京没有梧桐树以前最多的是柳树,这在唐诗中有过很多描述,而梧桐树虽然是从法国引进的,是个外来物种,但是它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代表民国的南京。

  南京的地域文化中,梧桐成了一个特别的符号。

  梧桐的历史,与它的保护史,千丝万缕的联系。见证梧桐,意味着见证历史。那些早年保存至今的梧桐,它们的树龄早已超越了这座城市里很多居民的年龄。南京梧桐有着百年历史,它是南京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梧桐怎么说也是南京的一张名片,陪着多少南京人长大。

  如果说南京法桐呈现出来的是柔美与刚毅的一面,就像柔情女子,那么古朴厚实的古城墙则是南京的“伟丈夫”,给人安全感、沧桑感。法桐更多的体现的是自然的一面,而古城墙这个南京地标,则是人文的厚重的写照。

  阅读与众不同的南京,就从阅读古城墙开始,她是南京的历史封面,装桢古朴,发人警醒;同时她又是南京的史籍文册中厚重而神秘的一页。

  2010年初的冬日里,我游览了冬天奇冷夏天闷热的南京,在高壮的阅江楼上,居高临下,把这段壮观的古城墙一览无遗,从这座江南名楼信步下来,来到古城墙脚下,我格外关注一块块历经沧桑而寂静无声的古城墙砖头,“吉安府龙泉县”字样历历在目,古时候的工程项目责任制,做到这么明确具体,层层负责,环环相扣,才使得这项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历经千百年风雨而不衰,使得部分现代豆腐渣工程相形见拙。我不由自主地拍了一张又一张,肃然起敬的心情,清清楚楚。古城墙,树立起一面质量第一的旗帜,是建筑史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奇。与其说这是古城墙,不如说这是古代工匠的荣誉榜,古城墙的一块块朴实无华砖头,郑重严谨地写下一个个普普通通工匠的名字,清晰可见。只要古城墙不倒,他们就随之流芳百世,这应当是历史给予他们的一种殊荣吧,是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与缅怀,是劳动者的最高丰碑,这是最初的工匠精神的终身褒奖与至高礼遇。可谓是劳动者的金杯银杯,加上古城墙杯!南京古城墙,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最好注释与见证!

  我的身旁,站着模样清秀的当地导游小吴,她带着扬声器以平静又略带伤感的口吻解说,边说边凝视着古城墙,如同坠入历史的深处:据民间传说,古城墙来之不易。建造之初,由于不明原因,发生多次坍塌,塌了再建,建了又塌,主事者一筹莫展,后来,经高人指点,采用迷信的做法,在一个凄凉而孤独的冬日,把工地上的某个建筑工匠活埋奠基,此后,古城墙终于建成。由此可见,古城墙充满了血腥与冷酷,血泪斑斑,她之所以坚固无比历经沧桑,是人民的血汗凝成的。岁月之手,用一堵长墙的形式,将这个悲剧掩埋,年复一年,古城墙显得异常沉寂和荒凉,她收藏了岁月的故事,演绎了人世的悲欢。

  古城墙,是历史恩赐南京一份别致的礼物,你知道的,我有多羡慕的呀?不同城市的发展,文化落差有多大呢?

  昔日古城墙,见证了南京(金陵)一段段历史。古城墙,接受了战争炮火的洗礼。我抚摸着被风雨剥蚀的深灰色城砖和显露在外的夹层黏土,我似乎能够感觉到历史的手,在金戈铁马一片嘈杂的杀戮声中,不安地抖动着,仿佛看见当年的哀鸿遍野。走近城墙脚下北侧,端详着一尊不起眼的青铜塑像,这是一杠坚强右臂举起的步枪,我驻足良久,她无言地对我叙说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我恭恭敬敬地心怀虔诚与圣洁,端正地朝拜和深深地鞠躬。

  今日,她又见证了南京的兴盛,那苍老的容颜好象年轻了许多,她把历史的头颅扬起来,让我们分享她的新时代的芳姿。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城内城外的分界线,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经历某种洗礼的标志线。不知是时代养眼了古城墙?还是古城墙养眼了江南都市南京?应当是相互辉映吧。放眼今日南京,何处不春风?放眼墙内墙外,何处不风流?历史的变迁何其大,而不变的依然是家国情怀。

  在这里,曾经演绎的中华历史足以激荡人心。不同的人群,看到南京古城墙,会有不同的反应与解读。不管怎样反应,秘密只有一个。石头城的秘密和它难以破解的密码,就包含在古城墙这个表面看来最普通的物事当中。解读南京古城墙,需要心灵一片宁静,而不浮躁,不功利,不浮光掠影。长久地凝望和小心地探究古城墙,你就会发现南京古城的慨貌,领会南京的精彩。

  古城墙属于谁?属于南京?属于中华儿女?属于历史?属于中华文化?属于世界遗产?她的将来会怎样?

  南京,是中日人民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历史不是让我们糊涂的,而是让我们明智的。

  古城墙属于南京的记忆,是南京的骄傲与自豪,更是中华民族记忆的重要内容。我思索我疑惑,南京这样的一部融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宗教于一体的教材,传承至今,是否存在某些章页丢失?现代社会,我们丢掉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千万不可把辉煌和根基丢失了。

  在当今文化热的时代背景下,古城墙更显突出,让更多年轻一代认识她呵护她,传承她,她像是一座传统文化金矿,值得我们几代人去深挖。

  怎样在当代社会植入诸如南京古城墙这样具有鲜明特色较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因子,让她独当一面成为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怎样让今人与古人心息相通心灵感应,让古城墙所附带的传统资源作为当下社会的某种补益,让穿越时空匡正世道人心恢复国人文化自信之文化热,产生彼此之间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值得反思。

  这样的话,古城墙的一抹身影,一缕血脉,能够在纸质音像等多元化传媒上得以保存和流传,传得更远更长。

  我阅读,我思考。她曾经地位的重要和荣耀无法阻止她容颜日衰的命运,谁都无法阻止时代的更替岁月的嬗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是我们不要因此功利地抛弃她,忘却她。

  古城墙不仅属于记忆和历史,还延续着未来与希望。

  农历牛年年底的南京之旅,是五天四夜行程中的精彩一站,几天以来的意义,似乎就集结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探访古建筑古城墙里,日后的漫长岁月,将是为这个冬季片刻的光阴而回味。对于南京,我一直都特别向往,终于游玩南京的夙愿得以实现了。可是读懂南京,真不容易。

  逢人减岁,遇物加钱。对于南京,不是简单的加减问题,而是如何厚实、丰释的问题,如何让她更好绽放、更加厚重实在去匹配地标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做好传承与保护的文章。

  南京是一座容纳了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它得天独厚的“六朝文化”资源因其完整的历史延续性及其丰富的史、情、景意蕴,而成为四大古都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也是个文教资源非常丰富城市,其古色古香建筑和周围现代化环境毫无违和感,新老建筑相互交融,建筑与绿化相映成趣。

  历史文化资源近2000处。明城墙、中山陵、夫子庙、朝天宫……,南京云锦、金陵刻经、古琴艺术、南京剪纸……在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和滋润下,南京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十分深厚。自古以来数不清的文艺大家和经典作品都出自南京。作为文化中心,南京在历史上曾在江南、整个东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如六朝南京、宋元明清南京、民国南京等等,南京一定会在两岸的交流与和平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其间,古城墙,必定将功勋卓著,再立新功。

  南京可看可玩可忆可口可听可叹可议的东西,很多,数不胜数,但是,这十多年以来,对我来说,难忘的,依旧是南京的法桐和古城墙。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南京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