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逢年过节,妈妈都会烹饪红烧肉,干煎“雅鱼”,凉拌“猪耳朵”,熟油辣子拌新鲜的班竹笋、黄花耳子丸子汤等一桌土菜;平时,爸爸有时出车回来,总爱从汽车运输公司食宿站用当时的食品包装纸包一些卤肉、糖醋排骨之类的菜品回来让我们打打牙忌,这是真正的家乡味。参军离家后,在野外训练,时常想起都会汾泌唾液,流清口水。每每探亲回家,妈妈都会为我做她拿手的红烧肉,让我一饱口福。后来,再也吃不到妈妈那独特、纯真的家乡美味了。
走出金鸡关、离开家乡后,每次回家,亲朋好友都会推荐和诚邀去吃一些家乡美味。如著名的沙锅雅鱼、棒棒鸡、椒麻鸡、油淋鸭子,“挞挞面”等,这些应该都是家乡名不虚传的美味名肴。
最出名的要数沙锅雅鱼,它的选料、制作,烹饪,特别是火候比较讲究,而且需使用本地产的“荥经老沙锅”和土鸡汤来慢火熬制。名厨做出来的沙锅雅鱼,端上桌后,锅里持续翻腾,“汤翻鱼跃”,香气缭绕,扑鼻诱人。五十年代初期,雅安下人民路街口的“雅鱼食堂”,“沙锅雅鱼”做得比较正宗,颇有名气。据知情者讲,当时之所以叫“雅鱼食堂”,是因为方便机关人员就餐和工作。这样食堂就更“火”了,我们放学从食堂门口经过,看见里面人很多,总是热热闹闹的。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听县委领导的司机与父亲摆龙门阵,谈到,当时主政西南工作的领导,到雅安检查工作,曾被县委领导在“雅鱼食堂”接待过,对“沙锅雅鱼”赞不绝口。临别,还专门到厨房看望了厨师,提出殷切希望!
雅安的“挞挞面”类似于兰州拉面,选用面材、揉和面团基本应该一样,只是“兰州拉面”是拉出来的;而雅安“挞挞面”则是在案板上“挞”出来的,区别于“拉”和“挞”,都有一道工序和工夫。然而,面的酌料调配就各有千秋了,这是南北之味区别的根本。雅安三鲜味的“挞挞面”应属正宗味道。它里面关键的配料是雅安大山里的“山珍”,即优质竹笋。土鸡、大肉、海鲜、竹笋等调料搭配,经厨师制作出锅后,真是鲜不可言。目前为止,我还没吃过其他味的“挞挞面”,只吃“三鲜”味的。近年来,每次回雅安的第一餐饭,就是“挞挞面”;离开雅安的早饭也是“挞挞面”,已成习惯。妹妹和妹夫非常了解我,回到家就把我往文化路的“挞挞面”馆带。后来换口味,又带我去西门上、南二路、老汽车运输公司对面、雨都酒店对面等“挞挞面”馆品尝。比较起来,我感觉还是文化路“挞挞面”可与荥经正宗“挞挞面”媲美,毕竟这家面馆接待过许多大人物。九十年代,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雅安,下榻文化路旁边,莅临了这家蘭师傅“挞挞面”馆,老百姓奔走相告,说:当今领导体察民情,在小面馆用“膳”,并夸雅安“挞挞面”很好吃,返回成都还念念不忘。蘭老板很灵光,迅速在店里挂出牌匾,注:领导吃过的“挞挞面”。由此,风靡一时,门庭若市。
其实,雅安“挞挞面”、棒棒鸡都是雅安市所管辖的荥经县流传出来的,椒麻鸡来源于雅安市二郎山脚下的天全县。去年,我在荥经县“龙苍沟”避暑,几乎隔三叉五,餐桌上都有棒棒鸡,大家食味大开。我还专门到棒棒鸡总店去参观过,真不愧著名佳肴,从“购料”到成品最后出店,每一道工序都非常严谨细致。最后一道工序是三名工作人员,穿着干净的制服,一人掌鸡,一人握刀,一人手持专用棒棒,向菜刀敲去,一片一片的棒棒鸡就整整齐齐的装盒,配上“酌料”就出店了。到这里购买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
今年暑期,在雅安海子山上纳凉,又意外收获家乡的美味。我下乡插队在沙坪公社,现沙坪归望鱼镇管辖。于是,我就以“望鱼”老知青和写作爱好者的身份与望鱼镇政府联系文学采风事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朋友带我们一行十多人参观古镇;聆听红军在望鱼阻击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掩护红军主力北上的故事。采风、参观结束,他们把我们带进他们的食堂,桌上每人面前摆放着一小碗雅鱼汤、菜品有家常红烧肉、卤肉、西红柿炒蛋、豆花、回锅肉、炒丝瓜尖,凉拌竹笋、猪蹄花汤,满桌家乡的美味。吃到嘴里,我就感动了,想哭,忍住了,这分明就是儿时我妈做的味道啊!旁边的同伴也说特别是红烧肉像妈妈烧的,大家都有同感。朋友向大家介绍,望鱼古镇是“雅鱼”的源产地,今天大家吃到的是原汁原味的,但数量有限,仅此一小碗,请大家谅解。就这么一小碗,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哟!小时候,我们不知吃过多少雅鱼,同伴是专家,特别聪明,不知与吃“雅鱼”是否有关,待研究。席桌上没有酒,简朴、欢快,大家边吃,边谈论着家乡美味、望鱼古镇发展及乡村振兴的话题,其乐融融,同伴称是避暑以来吃到的最美的一顿饭!
小的时候,父亲多次带我去荥经、“龙苍沟”运输煤炭、木材;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在沙坪公社,现在归属海子山下的望鱼镇。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家乡的美味是乡愁,它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会记住乡愁,永远热爱与怀念亲人与家乡。我的第二故乡的四面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纳凉的好去处。而我却舍近求远,为的就是这份乡愁!
谨以此文,缅怀先辈!感谢故乡!感谢“望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