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

船游长江三峡②

作者:闲者    发表于:
浏览:13次    字数:266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2340篇,  月稿:6530

  一一走近苏公祠

  昨晚,在重庆朝天门8号码头登上“总统8号”游轮,经过重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慢慢驶出繁华的重庆市区,一路沿着乌江向长江三峡靠拢。

  第一次头枕江水入睡,船舱的潮湿对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后半夜才睡得安稳些。一觉醒来,船已来到有名山之称的丰都县。

  今天上午,行程安排是游览丰都双桂山,也可以自费游览“丰都鬼城”,考虑中国人传统习惯和心理因素,我和老伴还是放弃了游览名山鬼城,只游览国家森林公园双桂山。

  双桂山是由一段爱情故事延续爱子双双高中文武状元而成名。而该山更以苏东坡来此而名声鹊起。跟随着导游主要游历了苏公祠、拜孔子庙的鹿鸣书院,这真是应了导游一句“托苏公坡之福,让孔子赐福,把福气带回家”。

  我们出来游玩,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多的是了解人文地理、感受生活真谛。丰都双桂山森林公园是游轮含带的景点。

  双桂山,又称鹿鸣山,风景秀丽,又有名人为其站台,身价自然倍增。宋嘉佑年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自眉山赴汴京,途径丰都曾游览双桂山,文豪苏轼留下了《仙都山鹿》:“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的千古绝唱以及“白鹿夜鸣迎嘉宾”的美丽传说。

  “大江东去千峰翠,爽气西来两岫青”。丰都苏公祠创建于明武六年(1308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祠为宫殿式结构,由临江长廊、鹿鸣茶轩、艺园、洗砚池、玉鸣泉、东坡楼组成。九百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乘一叶扁舟顺江而下,途经丰都,游览名山后挥毫泼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平都山》两首,惊艳了近千年的时光。

  1056年,苏洵携苏轼、苏辙从四川眉州前往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以策论《刑赏忠厚之主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进士及第,一时名声大噪。正当他要赴任大展宏图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于是父子三人赶回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守丧期满,苏轼赶去汴京赴任,父子三人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

  路经丰都时停舟江畔,登临平都山最高点,观山上庙宇林立,阴森恐怖,看脚下万里长江浩浩荡荡奔流而去,眺望对岸群山起伏,层峦叠翠,风光旖旎,一时意气风发,顿生灵感,提笔写下了《题平都山》其一,“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写完一首后还觉得不过瘾,又《题平都山》其二,“平都山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崔班”。一句“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写出了作者满腔的抱负和对仕途的憧憬。其豪放洒脱的文风可见一斑。诗中将平都山称为“天下名山”,自那以后,人们便将丰都平都山改为名山,沿用至今。

  苏轼在游览了平都山上仙都观庙宇后,激情澎湃地写下了《留题仙都观》:“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安得独徒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氏父子个个文思敏捷、文采飞扬,都是精英,人人文胆过人、文韬武略,出口成章。难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朱德总司令对此评价如此之高。

  来到苏轼塑像前仰望他高大的身影,感受他深邃的思想。他着一身雪白的古装长衫,半躺侧卧在那里,头上挽着发鬏,左手托着下腮,望着滔滔的长江水凝思。旁边是苏氏群像,三父子高挑的身躯,着一袭黑色长衫,风度翩翩的步履、文才深邃的眼眸,才思敏捷的手式,吸引着游客的眼球,纷纷拍照留影。在一草坝里一只洁白如玉的鹿子高仰着头颅,张着大嘴伫立在那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东去的江水,恰似在迎接远道而来的苏氏父子,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跟随摩肩接踵的游人走近苏公祠,去领略一代文豪苏轼跌宕起伏的诗意人生,去感受他那传奇而伟大的一生。苏公祠始建于明洪武年,为纪念苏氏父子在此不凡的游历。说的是北宋仁宗嘉佑年的一个夜晚,丰都知县忽然听到双桂山上传来鹿鸣之声,他一时兴起,循声进山,见一头白鹿在林间穿越,他追到一片山凹,白鹿已不见踪影,巨大山石前似乎有位吹着笙箫的老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老翁含笑自语:“白鹿夜鸣,翌日必有嘉宾到访。”

  第二天,果然有一行人舍舟上岸,这群人老少皆有,长者老当益壮,少者意气风发,白鹿有灵,双桂有幸,彪炳史册的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造访名山,他们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如今的苏公祠迎面是一尊苏东坡像,他倚着书箧,年轻的脸上神采飞扬。这是他第二次出川,当时二十二岁,二年前,他和弟弟进京殿试,一鸣惊人双成进士。苏轼的临场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高考满分作文了,今天在《古文观止》里还能读到。二十岁的苏轼没能在京过多地停留,因为母亲去世,苏氏父子必须居丧守礼,在嘉州(今乐山)老家蛰伏。出川的日子终于到了,老父丧妻,已无牵挂,儿子成家,携妻同行,更可喜的是,苏家已经有了第三代,苏轼妻子怀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一家人对前途充满信心。

  丰都,是苏氏父子沿途停靠的一小站,但这里是三峡之胜的前奏,名山上的煌煌庙宇,无不让他们感叹。苏轼少年时听过白鹿的传说,曾写下“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的诗句,这次他们登山,从知县嘴里得知昨夜的鹿鸣,惊喜之情难于言表。

  白鹿已去,斯人已远,长松老树,古木千秋。据说山麓的“玉鸣泉”由苏轼题写,临泉的石崖上满是古今题刻,“中天积翠”、“白鹿夜鸣”,还有董其昌的“万里长江”。大江终将见证这位年轻人以后的华章,那是千古的风流,无与伦比。

  孔庙是双桂山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仿古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代表着名山传承的儒家文化。孔庙的大部分建筑或为重新修建,但此处也有一些古迹遗存,如汉砖之壁。砖壁旁的九龙壁气势恢弘,黑色的基调和在北京、大同所见金碧辉煌的九龙壁明显不同,也许表达的是在渊的潜龙吧。与九龙壁相邻的还有一处九狮壁,九狮在黑色的空间嬉戏,依然是丰都名山的风格。

  参观完苏公祠,苏轼的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仍记忆犹新,他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仍历历在目。他勤政为民,政绩卓著的思想,值得我们一世去咏唱,那字字珠玑的诗文值得我们一生去咀嚼。

  如今,苏公祠己成为当地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的红色基地,在追寻苏东坡足迹的同时,感悟其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为官之道,从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将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精神永续传承。

  (2024.5.11午于游轮)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长江三峡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校园趣事

    查看更多校园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