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统称曲阜“三孔”。
孔庙是历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庙宇。孔府是孔子后人衍圣公生活工作的府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府第。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子孙的陵墓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陵墓。
曲阜“三孔”,记载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和厚重,古老的建筑构思和文化底蕴让我们心生敬畏。
今天,我们来到被誉为东方圣城的山东曲阜,瞻仰了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感受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
三孔建筑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品级极高,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除了皇宫之外最神圣、最崇高的国家殿堂建筑。
三孔的松柏,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仍然挺拔繁茂,郁郁葱葱。这里的建筑,经受千年的电闪雷鸣,依然威然屹立,傲视群雄。这里的人民,经过百代的谆谆教化、启迪开导,已经变成谦谦君子,人中龙凤。
这里的思想,犹如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就像青天中的太阳,普照大地,光芒万丈,更像春天里的细雨,滋润万物,有序生长。
这个思想就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普世价值,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和拥护。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是在孔子生前的故居上改建而成,后经历几个朝代的修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
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
孔庙里的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有故事,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比如“大中门”,是宋元时期孔庙的正门,匾额是乾隆皇帝题写,“大中”是赞扬孔子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为之中,不易为之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在“中”之前加“大”,更强调“中庸”思想的重要性。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居住的地方。孔子后人被封为衍圣公,为国祭祀孔子并在此看管孔子遗物。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880余年,历经数个朝代近千年而不衰,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80余间。九进院落,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的规模在国内仅次于故宫。
孔府里有一对明代嘉靖年间留下的大长红漆木凳,据说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一一“严阁老”坐过,因而被称为“阁老凳”。严嵩于明朝当权时,曾做过不少坏事,后来受到弹劾,心里很是不快,四处寻门子为他求情。严嵩的孙女嫁给了当时的孔子64代孙、“衍圣公”一一孔尚贤,所以当他的罪行被揭发后,为求免罪,就急忙专程跑到曲阜来,恳请“衍圣公”能到当朝皇帝面前为他求情,但孔尚贤深知严嵩父子作恶多端,不愿徇私情,于是就把他冷落在长凳上,不与相见。后来,人们便习惯地称此长凳为“冷板凳”。
孔林,也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墓地。经过2000多年70多代不断延续拓展,形成了面积宽广的孔氏家族专用墓地,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林内有坟冢10万余座。目前,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林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林内有树十万余株,皆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从各地带回的奇花异草。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
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还有李东阳、严嵩、康有为等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
生养死葬,慎终追远,生死事大,其余都是小事。“三孔”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游走在曲阜,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座座、一排排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墙面,古朴的建筑风格,让人恍然间从现代都市走进了岁月的轮回。
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留连忘返。
古老的东方圣城,如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昔日的宁静,已被今日的商业繁华所取代。
(2024.7.23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