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遵义大书法家刘天经的书法人生

作者:钟金万   发表于:
浏览:295次    字数:451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龙坑牌坊背后的故事之十

  遵义大书法家刘天经的书法人生

  遵义的书法,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是极兴旺的时期,德高望重的书法家都是当时遵义的名流。那时,誉满遵义的书法家有蒋京、赵乃康、杨文湘、刘天经、李筱荃、付巨川、付萝秋等人。其中刘天经先生对自己的书法颇为自负,其他书法家对他言行及人品却颇多微词。刘先生擅长大篆、分书及钟鼎文,风格古朴,确多独到之处。刘先生为人特立独行,乃至有些刻薄,他的书法作品常人很少得到,当然也无法收藏,给人的印象是不受他人尊重。

  刘先生幼时聪颖好学,读书追求上进。早岁即入学,他便成为县学庠生,一面苦读也应三年一科的秋闱,一面努力练习书法艺术,字是打门锤啊。奈何时运偃蹇,科场终不顺意。

  光绪三十年(1904年)诏停科举,援例三科不第,刘先生得补一岁贡生,乃挟资出游成都以谋出路。在成都寄居数年,仍无所获,辛亥革命后返回故里。

  作为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刘先生的功名为岁贡生。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科举制度终被废除,这就断了刘先生孜孜以求的仕途生涯。

  刘先生书法造诣极高,也颇为自负。年轻时,他听说上海商务印书馆要招聘有批有一技之长的书画编辑,便亲自前往,并自撰一副楹联“商务国中第一,我书天下无双”贴在大门上,路人交口称绝。终因无人引荐,只获得了百元(银元)的路费。但是,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搜集全国书画名家作品精印发行时,他书写的《陋室铭》却得以出版发行,成为遵义乃至贵州的骄傲。

  上世纪四十年代,遵义的书法家颇多,且各有所长,均虚怀若谷,凡有求书者无不欣然命笔,不收报仇,成为一种风尚。怀才不遇的刘先生却是孤芳自赏,与人落落寡合。对上门求书者,他常用自己一贯的托词“纸劣不书,文劣不书,非人不书”进行推脱,这样便得罪了不少求书的有钱人。

  刘先生与不与官绅名流为伍,与街坊邻里与很少往来,以作文写字来消磨岁月,全靠替人题字撰联的润笔薄资聊以度日,生计自然困顿不堪。

  滇军第二次入黔时(1923年),他受聘于滇军驻遵张汝骥旅部成为编修官(秘书)。这是他生平最显赫最得意的岁月,当然也颇为风光。虽然时间不过一年,但收支却略有结余,于是刘先生在老城置起了自己的别墅,这就是“书天草堂”。他在隶书“书天草堂”横匾下的门框上,题写的对联是古篆体字“声誉腾霄汉,忠信涉风波”,中间门厅前的对联是“一支笔纵横宇宙,八盒米终老林泉”。他把家园命名为“一园”,自称“一园老叟”。

  刘天经先生,字纬生,号“一园老叟”。因性格古怪,恃才傲物,时与人发生纠纷,于是得了个“刘经绊”的绰号。刘先生设蒙馆教亲友子弟读书时,开学没几天,便要求学童家长预付一至二年的的学金,家长一听无不愕然。当时惯例,学金是端午、中秋、岁除三节才分送,次年学童还可以再作选择。可见,刘先生的要求有悖常理,怎不给人留下难缠、筋绊(形容办事不干脆、有了而不了之意)名声呢?

  刘先生出生于1875年,曾拜遵义“八大书家”之首的王藻章(人称王小京官)为师。他的性格极端孤傲,不入时流,乡人多敬而远之,很少与他往来。但是,他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别出心裁,这便生出诸多的趣事来了。

  遵义方言多为古音字和儿化音,比如,饭为饣芒饣芒(这两个字均为左右结构,念mang1mang1),肉为月戛月戛(这两个字均为左右结构,念ga3ga3);饺子的饺带儿化音,读作“饺儿”(连读快读);米饭的饭带儿化音,读作“饭儿”( 连读快读)。当年老城东门外有家饭馆,老板姓王,喜欢对联。一天,王老板偶然得一上联,便在门上贴了出来“肥饺瘦饺月戛月戛”,并诚征下联,且言明对得上此联者免费就餐一个月。没几天,刘天经就找上门来了,问王老板说话是否算话,老板给予了明确的回答。顿时,刘天经要来纸笔,立即写上这样的文字“干饭稀饭饣芒饣芒”。王老板当即心悦诚服,甘愿让刘先生免费就餐一个月。

  后来,刘先生天天来入座,饮茶用餐成为他的日常习惯,绝不付费。两个多余后,王老板认为长此下去所费甚多,便婉言相告。刘先生极为不悦,骂道:“吃你点饣芒饣芒和月戛月戛算什么?你生意好还不是有我的对联吗?你还没有给我笔资呢?一字千金,你得给我800两银子。这是长辈们留下的老规矩哈!”刘先生说的这个规矩,就是他的恩师王小京官在给龙坑牌坊题字时,所收的银子是四个字500两银子。老板无言以对,之后听之任之了。

  刘先生最初住在遵义新城的古式巷(今毛主席旧居的后面)。1927年以后,才搬到老城水洞街与捞沙巷的转角处。他在住宅门额上题写的是“书天草堂”,大门上的题联只写了一副上联,“经天纬地全凭正草隶篆”,没有下联。于是,便有人说他“自负其才,目空一切”。当然,也有不少书法家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挑战。但是,刘先生的好友幸新犹却给他写了一副绝妙的下联贴上,“生前死后难免寡独孤鳏”。为什么呢?因为刘先生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哪!这副对联既对得恰如其分,又是对他的绝妙的讽刺。

  刘先生就是这么一个空前绝后的怪人。他对上门求书的客人,既要别人的钱财又要挖空心思地骂人。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师长易绍全,是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在穆家巷住宅(现毛主席旧居)的门墙上的楣额,就是请刘天经书写的。刘天经书写的是“风追庐洒”四个字。其中的庐谐音驴,就是影射易绍全是拍周西成马屁起来的人。

  莫绍臣父子俩在桃源洞下(原遵义电影院侧)开设餐馆茶座,生意颇为红火,满城皆知。建茶座时,请刘先生题写门额。刘天经给他们题写的是“风月无边”四个字,意在讽刺莫绍臣父子二人是两条货真价实的害人虫。为什么呢?“风月无边”就是“二虫”啊!

  张宴南在老城马草街居住地的门额“南楼”,也是刘先生题写的。字是“南”字,从字义上看,“南”是张宴南的“南”字,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别的什么特殊的意思,但从字形上看,问题就出来了。刘先生用的是钟鼎文书写的字,他将“南”字写成了龟形,意在讽刺张宴南是“乌龟”。原来,张宴南的臭名叫“通城虎”,老百姓对他无不嗤之以鼻。

  遵义士绅柏杰生做大寿,他的儿子柏辉章在国民党第二十五军任师长,门庭极为显赫,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无不争先前往,点头哈腰。柏杰生未过门的女婿也不甘落后,他要做一块金字大匾去讨好未来的老丈人,便登门请刘天经题字。刘先生当即题写了“出将之门”四个大字。看似恭敬得体,但围观的百姓总觉得“将”字写小了点。有人私下问刘先生是否无意中把“将”字写小了。刘先生说,不是无意,而是下面还有一个“酉”字,不便写出来。原来,柏杰生过去是做酱油、卖酱油的老板。刘先生既瞧不起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也瞧不起发迹后就趾高气扬的柏家人,于是便写下了这几个字。刘先生的本意是暗讽柏家曾经是开设酱油店的主子,影射他家不过是“出酱”而已。因为这四个字,柏杰生便大骂自己的准女婿愚蠢至极,这样双方的婚姻关系便不告自吹。从婚姻的角度来看,刘先生做法确实有点儿缺德。

  据说,刘天经年轻时去上海商务印书馆谋职,曾写下一副楹联:商务国中第一,我书天下无双。此联贴出后,获得上海市民的交口赞誉。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还将他书写的《陋室铭》影印出版。

  那个时代,没有人引荐,再有才的能人也是白搭。刘天经算是看透了一切,于是在自家的院门上书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一支笔纵横宇宙,八盒米终老林泉。”

  1919年,遵义县长吕生文过生日,满请四乡百姓前往做客,意在搜括民脂民膏。有个保长为了溜须拍马,竟挨家挨户收份子,且备堂幛一条,请刘先生题字以表忠心。刘先生欣然同意,立时写下了“十具三昆”几个大字。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是吕县长弟兄三人,皆是省内政界名人,个个年轻有为,家庭、工作、事业、身体等样样都好,算得上“十全十美”了,堪称“十具”,但“三昆”为混,幛账谐音。这幅堂幛影射三兄弟是“真混账”啊!

  刘天经孤身终老,于解放前去世,享年73岁,但他的独特个性与惊人才华却独树一帜,给那时的遵义城区留下诸多的艺术作品和逸闻趣事。

  刘先生有个近邻叫周平章,老年丧妻后续弦,婚事从简,不声张,不请客。刘天经知道后,立即写了一副对联上门表示祝贺。周平章看完鲜红的对联,当即视为厚礼,立即安排人张贴出来。刘天经写的对联是这样的:“荷萎田肥,放水除泥收老藕(偶);禾黄稻熟,吹糠见米得新粮(娘)。”

  此联虽然有点儿俗气,对仗却极为工整,且巧借谐音,道出了这桩实实在在的婚姻大事。

  俗,也许每一个人都有,只是圣人们少之又少,俗人们多之又多。刘先生也有庸俗的作品。他在老城居住的时候,男女学生打球时,常把篮球扔到他家的屋顶上,而且打球的学生经常都是嘻嘻哈哈的,这便惹恼了刘先生。不得安宁的刘先生,于是写了一首俗诗贴在篮球板上:“男男女女喜抛球,纵送无端大乳头;哎哟一声齐拍手,不风流处也风流。”这首诗虽然有失于他的君子风度,完全暴露了他迂腐的观念,却将一切事情都可入诗的理念播洒到了遵义百姓的心中。

  温汉章,四川南溪人,初来遵义时两手空空,靠做汤圆生意为生,后来经济好转,又悬壶从医,开起了中药铺,自成一家。他的门店叫“颐寿药房”,经营中草药及各种中成药。温老板很看重刘天经先生的字,于是请刘先生撰写药房堂屏。刘先生斟酌再三,给他撰写了十八个字:“柑桔汤续命汤温经汤,卫生丸益肾丸补心丸。”

  刘先生用中成药的“汤”与“丸”入联,既实又新,广告效应极佳,温老板大为佩服,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但是,有好事者竟然说这副堂屏大有名堂,那十八个字隐含着“温汤圆”三个字:“丸”是“圆”的谐音,因为遵义方言里不说“丸”只说“圆”,“丸”就是“圆”,“圆” 就是“丸”,这是刘先生讥讽温老板出生贫寒哪!

  温老板听说堂屏里藏着自己过去的故事后,先是一惊,接着哈哈大笑,最后坦然说道:我原本就是卖汤圆起家的,如今开药房也是希望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是刘先生祝福我“圆”“丸”同心,生意必将大发呀!于是药房的堂屏照挂不误,而且生意确实越来越红火。

  也许,有人会说“汤”和“丸”都是平声字,对不起。我要说,遵义方言里有不少入声字,不搞清楚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声了。如果用今天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古代的诗词对联就会出错。比如《声律启蒙》里的“秋对东”“舞蝶对鸣蛩”“实对虚”“楼对阁”“只对双”“疾对徐”“鳖对鱼”等的“平仄”,用今天的普通话来判断与评价,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用遵义方言来考量,又是完全正确的。

  这就是我之所以把这篇文章归入“龙坑牌坊背后的故事”系列的理由:一是王小京官之后的遵义书法大家刘天经先生本来就是王先生高徒,由此可以窥见王先生的处世风格;二是刘天经多次把恩师王藻章在题写龙坑牌坊“乐善好施”时所说的那句话,“何大人既然这么夸奖,在下只要五百金便了”,作为他后来收取笔资的铁定依据;三是贵州巡抚潘霨题写的对联,“世有令名天与厥福,表其宅里树之风声”里的“福”与“声”;遵义知府题写的对联,“举毁究乌容德本阴行始信立心如石,褒加来凤让善通圣鉴良田济物挥金”里有“石”与“金”,都是平声字的问题,我在这里正好回答阅读过“龙坑牌坊背后的故事”系列文章的各位朋友,了解遵义方言对你的文字人生大有裨益。

  (编辑:黔州)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人生 书法 刘天经 大书法家 遵义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中学作文

    查看更多中学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