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天津市作家协会和阅文集团主办的奉义天涯《警察陆令》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天津市作协在线下设分会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喜超,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以及张策、黄发有、禹建湘、桫椤、高翔 、汤俏、闫海田、李灵灵、段廷军、孙葳、李宸江、刘平、李汉、马培鑫、虎牙、奉义天涯等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30余人参加。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警察陆令》讲述了人格心理学硕士陆令毕业后成为一个派出所警察,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并破获各类案件的故事。小说贴近生活,既有鸡犬相闻的祥和场景,描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图景,也有惊心动魄的侦破战斗,在考验中磨练民警的胆魄与意志,表现了偏远地区基层派出所民警用行动彰显担当的警察精神,透彻地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何弘表示,当下网络文学中有一大批书写新时代各行各业奋斗者的精彩故事,这些作品分门别类地展现出当下中国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公安题材小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行业文写作也容易有公式化的问题,不够鲜活的写法也就无法让行业真正被看见、真切被理解。《警察陆令》塑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警察形象,作者奉义天涯有过多年警察生活经历,他的创作很好地改变了同类题材创作存在的概念化、模式化问题。研讨这部作品对于进一步提升行业文的厚度、高度、深度、气度,丰富网络文学写作生态,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与精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开放、动态的人物展现广阔的社会内涵
与会专家认为,《警察陆令》没有停留在惊悚、悬疑案件的设置,而是以开放的、动态的人物塑造,解析形形色色的人物,以此展现当下城乡社会的内在肌理,具有丰富广阔的社会内涵。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指出,作者在人物关系的网络中立体地表现人物的丰富性,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与映衬来凸显人物的不同侧面,同时,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环环相扣,以一种合力推动叙事的发展。配角的身上也有光芒,他们身上的光源将陆令的形象刻画得更为有棱有角:发小夏子望的牺牲给陆令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同时激发了陆令内心不向邪恶低头的顽强斗志;陆令与游少华、石青山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也给作品注入鲜活的情趣,生发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环流于字里行间的叙事情感如同一道暗流,在作品中回响,展现了警察的职业精神和人性的光辉。
河北网络作协副主席桫椤认为,小说用了大量笔墨写人情世故,增强了文学质感。不是单纯地将主角塑造成完成任务的工具,而是还原了其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把他置于与他人的情感关系中加以表现,切入人际关系中最微妙的地方,让人仿佛嗅到了“三言二拍”等世情小说的味道。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汤俏看来,书中没有“高大全”的人物角色,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或遗憾,比如陷入精神创伤走不出来的副所长、爱发牢骚抱怨现实的年轻人、佛系躺平的老干警,但每个人都很接地气,亲切、熟悉得就像身边的同事、亲友。围绕他们展开的抓小偷、抓赌博、调解家庭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蒸腾着生动的生活气息,鲜活又有趣。小说深入基层,不仅有与现实接轨的日常生活,更有细致描摹的细节书写,在警察题材中彰显了现实题材类型化写作的高度。
读者李汉坦言,小说中最让他震撼的角色是警察队伍里的技术支持人员寇羽扬。“在警察故事中,一般偏向于展现战斗人员的极强个人能力和武力值,但技术人员很少有高光时刻。寇羽扬不声不响潜伏进‘敌人’阵营,他的结局让我看到了技术人员的热血与悲壮。”寇羽扬的人生格言是“不会变恶龙的少年”,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向读者表达了非常深刻、透彻的对于善恶的理解。
新破案手法演绎“新警察故事”
《警察陆令》的主角陆令精通人格心理学,这是他的“金手指”。通过对这一“金手指”在小说中的巧妙使用,小说在扎根生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叙述中将破案过程与心理过程糅为一体,在结构上为作品带来内在的张力,情节推进张弛有致,也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与可读性。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禹建湘分析,陆令善于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通过对嫌疑人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社交关系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从而找出案件的关键线索;在审讯嫌疑人时,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和方法,如建立信任关系、掌握谈话节奏、观察微表情等,来获取嫌疑人的真实供述和心理信息,为破案提供有力证据;注重与同事的团队协作,善于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来理解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破案能力。种种细节,不仅展现了主角的专业素养和聪明才智,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警察陆令》责编虎牙表示,现实警察破案不是推理游戏,靠的是走访排摸,所以有时候对小说创作而言确实不够有戏剧性。但陆令的办案方法和传统方法不一样,比如开篇的案子,一个封闭但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村落里,每个人都没说实话,走访排摸已经不起作用了,但他利用“王者荣耀”作为突破口让警察潜伏进了孩子们的圈子,从而套出了线索。这种没有背离规则又紧跟时代的思路难能可贵。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闫海田解读到,小说在侦查学、心理学、哲学层面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说理与议论成为一大特色。比如,小说第十七章与十八章《社会思维之五境》借“五境界说”而对人生境界进行品评,看似闲笔,但寓意极深。其“高一境界的人可以理解低一境界的人的世界,但低一境界的人永远无法知道高一境界的人的世界”之感慨,尤为使人唏嘘。这种对心理和思想的深度挖掘特体现出了作者在创作上更高的追求。东南大学副教授李灵灵亦有同感:“读者经由陆令的体验,通过一桩桩案件透视社会,主角陆令的经验、心性有明显的成长,是打怪升级,更是心性的体验。”
在总结中,朱钢表示,《警察陆令》是一部纪实向的日常探案流作品,扑朔迷离的案件、心理学知识以及复杂的人性沉浮,与警察日常化的工作、生活的有效融合,比较全面地讲述了基层民警的整体性故事。小说的警察人物形象值得关注,多种个性化人物形象立起了警察这一群体的共有形象。此外,作者赋予了小说当下性的破案思维和手段,贴合了读者的现实感。细密的心理学细节,显隐相间的伏笔和铺垫,对读者的考验是巨大的,由此获得的阅读感也相当强烈。以好看的故事吸引读者,引导读者进入阅读现场,让读者真切地走进警察世界,看到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是该作品的独特之处。网络文学需要讲述当下的故事,呈现各个行业人物具实的工作和生活,把他们的可贵品质和精神化作真切可感的文学话语,提升网络文学正能量的生活审美、情感审美和新时代精神审美。(中国作家网 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