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送脚

作者:李正洪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176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0

  送脚,在广安方言里指劳作之时的一种轻松状态,仿佛脚底装有弹簧,使劳作者获得力量和快慰,倍儿爽!相关词汇还有送手——握住锄把,有时很得劲,广安农民会脱口而出——送手。此种手足之感,类似于另一个四川方言轻脚撂手。

  今年这个夏天,“热点”鬼敲门,接踵而至,尤其是持续高温烤焦了许多美好。我曾想,“热点”这个词儿是哪个背时的发明出来并逐渐变成热词的,这下可好,一语成谶,热得遭不住,终成天灾。虽然此“点”非彼“点”,但老古板儿说的“热点”,大多使用在禾苗萎靡不振时,愿天赐适宜的温度,成全人们的希望,仅此而已,且使用频率极低。

  今日晨光熹微,启窗之际,我忽然记起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有足而不用,与无足等耳”。对,跑步去!

  小区外,有一段未被启用的公路。我用脚步丈量它的距离,环绕一圈,大约1000米。两圈后,久而未跑步的脚,沉重如灌铅,速度也慢得可怜,连汗水都没有出。想到以前跑步之舒坦,我不甘心:坚持,再跑几圈,可哪有力量和起色!于是,我干脆让思想开个小差,分散分散注意力。东想想,西想想。少年时期,偶尔与父亲干农活等往事像电影画面般突然清晰起来。

  父亲种田是把好手。有一回,他领着我和二弟去拖泥船。初春时节的稻田,历经秋犁冬冻,浸泡霜天,饱满日月,但仍有不少不平之处,须在开春之后把它弄平调匀,方可续水插秧。

  那天,父亲把二三十斤重的泥船丢给我们兄弟俩。柏木船体,光滑美观。我把船首的绳子挂在肩上,二弟托着船尾,我俩一前一后,活像一张流动的剪影向田间逍遥而去,新鲜而刺激。

  在父亲简单教授之下,二弟兴冲冲地说,我来!父亲铲上泥土,放在三尺长二尺宽的泥船上,一会儿工夫,尺把高的锥形泥土立在了春水里,诱惑着血气方刚的男儿。二弟将拖绳挂在肩上,借助水田里的浮力,拖了两个来回。可是,之后他明显力不从心,速度越来越慢,十分吃力。他涨红着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肩上勒痕清晰可见,他丢下绳子:爸!我不拖了!我努力学习,明年一定考上。

  父亲不慌不忙,望着二弟,又看看我,说:做哪样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拖泥船也是这样……随后,父亲放下钉耙,走到船头,又挂上绳子,并叫我俩下田跟着他走。他一边拖泥船,一边高兴地说:你看,只要一船一船地拖,憋住气,再想着满田金灿灿的谷子,拖着拖着,脚底下就会很送脚,也就不那么恼火了。

  果然,个头不够高大的父亲居然轻松地驾驭了泥船,一个上午便把那块田给剪平了。临收工时,他还用脚去探了探,以确认整块田的平整松软,一副轻松的样子。

  送脚这个奇怪而别致的家乡方言,就这样撞入了我的心怀。

  后来,我从事与语言文字沾边的工作,曾问过父母:送脚的送是不是松?送脚讲不通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就是送东西的送!松脚是老人在家里累了,或受了儿子媳妇的气,到已出嫁的女儿家走走,消消气……哎呀,我们生你们四个儿子,没这个福气喽!直说得我一时语塞,我赶紧宽慰他们——现在我们弟兄各住一处,消气方便得很啦!

  话说回来,我总得把送脚搞清楚。虽然它只是小众方言,但毕竟有人固执地这样使用。

  首先,我试着从语法结构分析入手,谁是送脚的施动者呢?再三揣摩,是脚踩的大地。大地相对人与物而言都是施动者,人与物都受到了大地的作用力。可是,为什么不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了这种力的施与,从而产生快感和力量呢?比如,我今天跑步,开始跑那两圈,自己的感知系统几乎麻木,丝毫没有李渔“行殊可乐”的体会。

  回家后,回想起第三圈之后的跑步经历,我又尝试进行语言场景分析,似乎明白了三个事实。从运动常识看,开头两圈属于热身运动。肢体需放松,血脉方流动。所有的加速度都是有准备之后的副产物,难怪我后几圈跑步那么轻松惬意。从意志品质上看,抱定一个目标,咬牙坚持、再坚持,说不定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哩!从心理学原理上看,注意力转移与分配,相当于切换心情晴雨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多事情皆是如此。比如,本人退休将至,很多人生参数如西坠之阳,技不如人,绩不自慰,勉力为之,亦赧然喟叹,但一想到日后的自由天地,就好像这几天的喜雨落在了心头,美美哒。

  由此看来,送脚的隐形发动机在每一个人心里。轻脚撂手,快乐和力量便会如晨跑时的道旁草,冷不丁从草丛间冒出来,跳来跳去,轻盈无比。(李正洪)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摘抄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