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浓洄码头记忆

作者:李刚   发表于:
浏览:82次    字数:314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9908篇,  月稿:10247

  《东门码头》(国画) 作者:王明洲

  广安古城滨江而立,扼控渠江干流航运要冲。初由木船运输停靠的滩沱小村落码头,发展为集市贸易兴旺的小场市,进而由场市商贸物资集散地而设镇。从北宋初年至新中国建立,这里一直是历代军、路、府、州、县治所辖之城和渠江干流物资集散转运码头重镇。滨江依山为城,水运商贸而兴,古城久有“小渝城”之美誉。码头淌出广安厚重文化,成就广安千年荣耀。

  码头位于古城城墙下渠江西岸滩涂。急湍的江水闯过长4公里号称“渠江石滩之王”的四九滩,临近城前一头扎入深潭。因受到下游江心岩盘的阻击而折身冲刷西岸,在南门城墙下顺时针潆洄,形成一个硕大的弯月形洄水沱。这段江水史称清洄,广安人把洄水沱称为南司湾。江水回旋后又急匆匆向东南方奔去,600米外迎接它的又是一段长约1公里的暗礁岩石险滩。城墙下这段深潭洄水长约2公里,江水平缓,不失为天然的停泊良港。由于地处上下险滩挟持的特殊地理位置,两千年来,这里一直只是长途商运木船停泊码头,以及兼容短途揽载货船和过江渡船停靠。清代以前,码头仅限于老南门东侧江岸至南司湾全段,站在高岩俯瞰,码头犹如一把短柄大肚木水瓢的侧面。清代中后期至民国,由于渠江上游各州县货船汇集浓洄码头骤增,集散中转货量增大,码头向上游延伸。其停泊区域调整划分为:上段,即新辟停泊区,从猫尔市街正对的江岸上延500米,为上驶外籍过港轻抛船和空船停泊区;中段,即猫尔市正对江岸下至柴码头(打铁巷下江岸)200米为短途揽载货船、渡船停泊区;柴码头以下弯月形江岸至河街末长达1300米老码头为长航停泊区。其中,重载船停泊于老南门下至猪市坝角江岸,即大湾处。猪市坝以下为本码头卸载船及待修船停泊区。整个码头可供停泊大小木船900余只,纳载量1.5万余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浓洄码头失去渠江流域各市县物资集散转运功能,码头规模缩小,于是在猫尔市正对江岸原新辟停泊区修建了一座汽车轮渡码头,因为是从东门口新修下码头的200米延伸公路,人们称轮渡码头为东门口码头。

  1950年6月,广安县城浓洄码头成立长航业公会;7月,广安县民船同业公司成立;9月,广安县航运(长航)公司成立,10月浓洄码头和石笋分别成立木船运输联营社。1950年至1951年全面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广安县各商帮、船帮解体消亡,地主兼工商业者所开商号歇业关闭,一些船工船民弃船回乡参加土改分田地务农或改从他业,加之检查不合要求的破烂船被令停航,航运工人和船只大为减少。1952年全县大小木船673只,当年,浓洄码头长航船货运吞吐量不上3万吨。1955年为解决广邻公路与川鄂公路广安段隔江不能通行问题,从县城东门下的环城东路接修 200米斜坡路至江边原揽载船停靠处外新建汽车轮渡码头。建成后,先是以纤藤固定两岸,工人在趸船上拉纤牵动趸船渡车,两年后改以拖轮拖引驳船渡车,直到1978年渠江大桥竣工通车后取消。五六十年代因去代市、观阁、天池客车缺少,人们往往去车渡码头搭便车。加之县城中部居民多在车渡码头洗衣、挑水,慢慢地“东门码头”叫得多了,但以东门码头代称广安老码头,并不准确。

  1956年木船运输由个体经营转为集体经营,4月3日全县运输木船组建了3个木船运输合作社。县城关浓洄码头为第一木船运输合作社,即长航社,该社集中了全县90%以上的长航大船。石笋码头为第二木船运输合作社,有全县近10%的长航木船和各类揽载船。东南门渡(县城对岸新街)以全县短航客运木船和过河船为主成立第三木船运输合作社。自1954年起国家对粮食、油脂、棉花、棉布、棉纱统购统销,计划供应;钢材、水泥等统配,纸、火柴、酒、糖、煤、木材计划管理,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农业生产下达生产指标,生猪、禽蛋实行订购、派购。物价由政府集中统一定价。木船运输的货物品种、数量、进出口地点均由政府及国营公司计划安排。第一木船运输社从事广安与重庆、合川之间的长航进出货物运输,至1957年年平均进出运载量3万多吨。1957年县白塔粮库竣工,经水路出运的粮油均在白塔码头装载起运。1958年三个木船运输社合并为国营广安县内河航运公司并成立船舶修造厂。时正值人民公社、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县华蓥山一带“土高炉”林立,新建铁厂、煤矿20余个,长航船队下重庆运载钢铁、水泥、木材、化肥增多,年长航货运量为6.83万吨。1960年长航突击外运粮食支援京津沪地区,运煤支援外地,加上短航物资运输,年货运量达29.4万吨,长航船载运量27.64万吨。1962年国营内河航运公司撤销,仍恢复三个木船运输合作社,并新增清溪木船运输社(其于1965年并入石笋木船运输社)。1962—1969年城关浓洄码头第一木船社仍主要是外运大米,运进食盐、棉花、百货、白糖、化肥、日杂等大宗物资,年平均货运量为4.34万吨。

  广安县渠江航道管理上至肖溪,下至岳池丹溪口(本县境内102公里),全长113公里,营运里程224 公里,有险滩43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县航管站(处)对辖区滩险进行大规模整治,基本解决木船枯水期安全航行问题。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第一木船运输社自造近百吨驳船以后,因一部分滩险制约了航运通行,从1969年起再次对四九滩、花滩、大小聋子滩、拗盆、明月、芙蓉、汀浪子等滩进行整治,例如浓洄码头上游的四九滩,整治后的枯水期漕底宽19米,保证水深1.2米,高出水位1.2米的护坝长 1080米,大型机动船能顺利过滩。

  进入七十年代,船舶修造厂先后生产出木质、钢质大型驳船从事运输,长航木船慢慢退出航运。1970—1972年襄渝铁路开工建设,所需大量水泥、钢材、枕木等原材料,主要由重庆经渠江运往达县、宣汉等地。三个木船运输社合并成立广安县水上运输合作社,长航(原第一木船社)新添四艘载重100多吨的拖轮驳船大显身手,承担了铁路建设物资运输任务,三年平均年运载量达10万吨,全水运社年运载量平均为13.1万吨。1973—1975年,因襄渝铁路达渝段建成试运行,水运量减少(1974年撤销县水运合作社分为一、二、三水运社),特别是1975年广安大旱,大米、生猪出口锐减。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制,群众积极性增高,一水运社主动联系达县与重庆往返货源,货运量仍达年9.36万吨以上。

  1976年襄渝铁路全线通车营运,全县各国营公司先后在前锋建仓储。原由浓洄码头集散的木材、水泥、食盐、化肥等物资全部改由火车运进前锋,汽车转运进城。紧接着百货、白糖、粮食、日杂等物资也绝大部分改由汽车或火车运输,木船运输由年5万吨降至2万吨。为改变困境,1979年三个水运社共同投资办广安建材厂,二社还投资10万元办县交通建筑队(公司)。一社投资1.16万元成立前锋装卸二队,安置富余人员170多人。1984 年,县一、二、三水运社分别改名为县一、二、三航运公司。就在当年底,广安县与重庆的水上运输业务中断。

  1985年,一航运公司运载进口物资仅有楠竹150吨。9月,该公司组建一支有5艘钢驳船组成的船队,从浓洄码头装焦煤350吨至江西九江转港,因当地信息不畅,加之油料供应不上,三个月后返回浓洄码头,倒亏0.289 万元。该公司其余船驳跑渠县至重庆的航运,年完成运载量2.5万吨,收入30万元。从此,浓洄码头开始衰落冷清,除三航运公司有几只过河船坚持在浓洄码头渡人过河,上游各县也因铁路及汽车货运,少有长航木船停泊,昔日船只云集的热闹景象不再有。

  1990年以后,特别是1993年广安地区成立,建筑材料河沙、鹅卵石用量急速上升,一家航运公司拖轮驳船主要从事渠江采沙石运输。2001年公司业务下降,被迫出售两艘机动运输船舶。二航运公司也因业务量大减,于1987年成立前锋三装卸队,分流120多人,而水运年年亏损,只好将 104105机动船队租与重庆个体户经营,收租金发职工生活费。2002年5月至10月,广安县第一、二、三航运公司先后宣布解体,与公司脱钩。

  2002年广安老城区建滨江路,沿渠江滩涂码头岸边数米处起填土增高,南司湾这个洄水大湾也被填平,从原老南门城墙外环城东路几乎直线填至新平路与河街交汇处,路基填进洄水江中最远处有30米以上。犹如广安老城墙一样,浓洄码头的记忆正渐渐地从人们的脑海里悄然逝去。傍晚华灯初照,当人们闲行漫步在滨江路欣赏江岸风景时,可曾记得踩在脚下的曾是千年历史上繁华热闹的水码头。(李刚) 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记忆 码头 浓洄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