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上马山村漂流记

作者:黄皮人   发表于:
浏览:168次    字数:284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上马山村漂流记

  盛夏的一日清晨,天气晴朗,凉风徐徐,我们一行从赤城住地驱车出发,前往郊外的上马山村去参加漂流。

  这是同事高岸和艾霞夫妇精心安排的一次户外活动,原本我们都很犹豫,但又不好拒绝,只有客随主便。我们7人从北京来张家口赤城旅游,6个老人1个小孩,典型的老弱病残,唯恐承受不了水流的冲撞。然而,高艾夫妇解释说:“那是一处纯自然的小河,是由附近山上流下来的一股泉水,河滩浅、水流缓。”于是,对清泉的渴盼和对漂流的刺激使我们信心倍增,决定到此一游。

  驶出县城,汽车沿着乡村公路迤逦前行,窗外是连绵的群山和辽阔的旷野,空气湿润而清新。大约半个小时,汽车停泊在一处空地,这里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上马山村,它地处大山深处,植被茂密,环境宁静而闲适。走进村口,眼前出现一处1米高的圆形土台,台中间有两棵巨大的老榆树,巍然屹立,仿佛在迎候客人的到来。站立树下,须仰视方能见其整体:树高三十多米,枝繁叶茂、冠如荫伞;树身粗大壮硕,需六、七人才能合抱。一旁立有一块巨石,上端书写红色大字“京西第一榆”,下端书写红色小字“千年古榆”。

  令人颇感好奇的,是在一棵榆树上,于两杈之间竟然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四方庙宇,青石垒砌,木柱支撑,上有屋檐,下有门槛,中有厅堂。门楣上一块牌匾,谓“聚仙庙”,厅堂内端坐着三位神佛,下方有一块“有求必应”的招牌。据一旁的高艾夫妇介绍,此处香客盈门,名传遐迩。这一点,我们从大树上系着的密密麻麻的红绸带上便能看出一二,那是香客们许下的愿景。

  大树下聚集着众多的男女老少,从衣着上可看出是当地村民,他们聚集在树荫下纳凉,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玩牌,有的则在品茗聊天,一幅悠闲自得的农家休闲场景。众多游客的到来,虽然大声说说笑笑,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显然司空见惯。

  离村口不远就是漂流起点,掩映在茂密的树林和密集的玉米杆之间,没有大门,也没有商铺,一切都是纯朴自然的。这是一处峡谷,从群山之间开凿而成,是时间和流水的杰作,小河润泽了两岸的万物生灵。远方是山峦,像弧线一样贴着天空;近处还是山峦,岩壁、树木、青草,清晰可见。头上是蓝天白云,像被泉水冲洗了一般清纯洁净,一尘不染。一条小河从上游蜿蜒而来,又朝下游缓慢而去,流水清澈见底,不时激起跳跃的水花。

  身旁的树林上有知了在唱歌,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时而轻呤,时而疾鸣。还有一群鸟儿飞来窜去,在林间、在玉米地里嬉戏玩耍,叫声分外清脆,在山谷里回荡。假若不是游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静谧,我相信此处大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漂流的小船是橡皮的,五颜六色,每条船上只能乘坐两人,一前一后,前面的人反坐,后面的人划桨。橡皮船的最大特点是柔韧性好,浮力大,防碰撞,但稳定性差,初次接触的人不易掌握。我和夫人乘坐一条船,她前我后,一把单桨操纵在我手里,刚开始有点摇晃,适应了一会儿后就稳定了,船顺流真下。4 0年前,我插队洪湖,那里是江南水乡,出门须划船,大船用双桨,小船用单桨,更小的船用一根竹杆。有一种船叫采莲船,长3米,宽0.4米,两头尖的,便于在茂密的莲叶间穿行。比起这条橡皮船,驾驭难度大多了,经过多日操练我能够行船如飞。于是,今天我似乎有了重操旧业的感觉,没费多少功夫就熟悉了要领。

  坐在船上,两岸的景致一览无余,我发现越是远离城市,越是交通落后,越是能够保留原始自然的风貌。这里山清水秀,林深草密,好似一幅幅清丽斑斓的水彩画。当然,还有偶尔遇见的羊群、牛群,以及色泽迥异、形态万千的村落,点缀在旷野里,又似一幅幅宁静典雅的中国画。

  然而,仅仅飘过了30多米,突然出现了一处意想不到的状况--落差。落差高约一米,此时河道变得狭窄、水流变得湍急,船猛地向下跌落,溅起的水浪足有2、3米高,朝船迎面扑来。真是惊险刺激,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尽管河水冰凉,但盛夏的烈日当头烘烤,正好降温避暑。

  一时间,我与夫人从头到脚衣服全部浇湿,鞋子里灌满了水,船里面也进了水。此时,橡皮船的缺陷也显露出来,哪里有重量水往哪里跑,上面的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水都会集中在脚下和屁股下。只有坐在船帮子上,我和夫人用矿泉水的瓶子灌满水后向外倒。真庆幸,在临上船之前,我特地将相机放在了车上。

  然而,经这一折腾,船的流速加快,在水中东碰西撞,团团打转,很难控制。连我这个曾经做过“船夫”的“老手”都感到力不从心,手忙脚乱。我们一行的老郝来前做过耳患手术,平衡系统正在恢复期,此时遭老罪了。感觉眩晕、恶心、想呕吐,一时间脸色苍白、冷汗直冒,平躺在船上不能动弹。我曾当过海军,深知晕船比晕车要厉害得多,车是平面运动,而船是立体运动,许多当兵的年轻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老郝已年过六旬。

  河岸布满一根根树梢,河底露出一块块石头,顺水流淌的船碰撞后剧烈摇晃、旋转,更加重了老郝的眩晕。他闭着眼,按着头,一动不动地躺着,身体完全浸泡在水里。他的夫人不知如何是好?急得一个劲地叫唤。于是,我赶紧将船划了过去,拽住他船头的绳子,两船紧紧贴靠在一起,船终于稳住了。就这样,我们一路相随,漂流直下,老郝说感觉好多了,于是我们的心也放松了,欢声笑语伴着潺潺流水洒满一路。

  船继续前行,到了第二个落差处,此处落差更大、水流更急,由于有了第一次的体验,大家都顺利通过。然而,年龄最大的老高却稍一疏忽,从船上跌落下去。顿时,所有的人都发出了尖叫,眼睛紧盯着水面,心提到了嗓子眼。但见波涌浪翻之间,老高一个鲤鱼打挺,从水中站起,原来水很浅,只齐他的大腿部。他像落汤鸡一般,水淋淋的,手臂高高举起,手里握着手机,还一个劲地叫着:“没事,没事。”

  于是,所有的人从惊慌转而高兴,哈哈哈笑个不停,如此狼狈之状还舍命不舍财,死死攥住手机。

  这时,船上6岁的小男孩,见大人们玩得开心有趣,一时心动也想跳入水中玩耍。他爬到船沿,边叫唤边打算跳下去,老高见状,大声喊道:“水流太急,不能下水。”

  小男孩与他的爷爷坐在一条船上,他爷爷伸手抓住他的裤腰,往里一拽,小男孩顺势倒在了船上,但裤子却被扒拉下来,露出了屁股。船上都是爷爷奶奶辈的,觉得这场景更加有趣,大笑,大笑,笑得弯了腰,笑得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群60多岁至70岁的老人,却有着年轻人一般的心态,玩得张扬,玩得任性,玩得潇洒。我清楚地记得,上一次漂流还是20多年前,是在北京的怀柔,那时我还年轻。小时候看我的父辈们,不到60岁就老态龙钟,如今我们年近古稀,还玩年轻人的项目。真是时代变了,心态变了,赶上了好日子。

  4公里的漂流结束了,等待上岸交船时大家都聚齐了,趁这功夫我随口编了一个段子:老高落水了,老郝晕船了,裤衩扒掉了,孙子光腚了。老高的夫人见我“幸灾乐祸”,抄起小男孩玩的水枪,拉满了水,对着我射了过来。

  本来,我还非常自豪,所有的人浑身上下湿透了,就我上身还是干的,这下全淋湿了。在回程的路上,大家一起哄,齐声说:“今天漂流,全都‘湿身’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漂流记 漂流 马山村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