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耿涛:江南七怪的弱者心态

作者:冰馨诗玥   发表于:
浏览:103次    字数:127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0

  “江南七怪”是《射雕英雄传》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是主人公郭靖的启蒙师傅,是出身底层侠客的代表。其出身底层的经历,金庸先生通过这七个人的兵器和绰号表达了出来,除飞天蝙蝠柯镇恶外,其他六人一看便知,比如:妙手书生朱聪即是小偷,马王神韩宝驹为兽医,南山樵子南希仁为樵夫、笑弥陀张阿生为屠夫,闹市侠隐全金发为小生意者,越女剑韩小莹不过一村姑而已。这样的底层生活经历,也塑造了其思维逻辑的底层特征。

  柯镇恶等七怪在教郭靖武功多年,进展并不顺利。但当全真教掌教真人马钰教导修习内功而快速进步,他们弱者底层心态表现了出来,总是认为有人会谋害他们。于是不是欣喜并详细询问其中的原因,或者反思自己教导的失误,却是毫无逻辑推理无证据证明地怀疑郭靖是和自己的仇人梅超风学艺而取得成功,并且大开脑洞认为其中的原因就是梅超风为了曲里拐弯地报杀夫之仇。他们没有考虑到,梅超风这样和柯镇恶一样的瞎子,在他们整日陪伴教导下秘密地找到郭靖,且郭靖这个老实孩子梅超风秘密传授武功而保持不漏声色,其实是一个零概率事件。但底层思维逻辑给了这样的判断:陌生人会害自己,无缘由的好的背后总是坏的结果等待。于是越想越怕,在毫不调查不取证的情况下,出于对自己性命安全的考虑,做出误判,对郭靖下杀手,毫不考虑郭靖的母亲李萍在失子之后会是如何痛苦。这样的心理倾向其实和我们常常听到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导一脉相承。

  江南七怪离开郭靖时,教他一招“打不过,跑”。即又再次证明了底层社会“好死不如赖活”的苟且心理基因。只要生存,尊严不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只有底层百姓才会用烧柴做饭生活亲近的词汇来通俗比喻出生命苟且的重要。

  君子重然诺,五岳倒为轻。士为知己者死。这种重尊严轻生死的意气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性格趋向。“士”阶层生死为轻,大义友情承诺为重。要离、专诸、荆轲等无不若是。

  小时候看到《搜神记》里的三王墓的故事,干将莫邪之子赤,为报父仇不惜一命,路遇之客为一诺不惜带赤之头颅身犯死境见楚王,且自断其头而助赤。当时并不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了“士”的精神,他们的作为就符合他们的思维逻辑了。所谓“三王墓”,就是为除楚王之外这两个人展示出来的令人扼腕的高贵如王者的“士”的精神而树碑立传。

  我国传统文化中常有互相矛盾的箴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却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却又小心驶得万年船;家事国事天下事,却又老婆孩子热炕头;见义勇为,却又趋吉避凶;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却又出头的椽子先烂。诸如此类等等,这样的矛盾,实际上显现出来的是社会底层思维和“士”这类上层思维的冲突。

  在“侠”这类群体中,依照其思维趋势,我们暂且把他们分为侠士与侠客。侠士乃侠之大者,侠客苟且江湖。

  鲁迅先生曾在《流氓的变迁》一文中论述过,侠本为墨者的末流,本以“死”为终极目的,经汉,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再至于沦为被招安的奴才,更至于为低级官员效力,终于而成流氓。探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生活着实不易,底层意识苟且偷生逐次占了上风成了主流罢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