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随笔】戏说诗词韵律

作者:可笑乎   发表于:
浏览:71次    字数:231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7827篇,  月稿:2725

  【随笔】说韵 可笑乎 诗词创作就技术层面而言,近现代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为我们指点迷津,一定程度掌握了诗词创作的相关知识。南朝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南宋魏庆之所著《诗人玉屑》与近现代两位大师 王国维、叶嘉莹关于诗词解读的著作放在一起作对比,显示了时代文化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下某些地方的官方时有举办诗词征文的活动,面向全国的大型征文活动,官方基本都会注明“诗依平水韵、词按钦定词谱 词林正韵”。对此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文化不只是传承,还需要发展。那么文化的发展必须与时代接轨,就平水韵的读音与平仄而论,与今天的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平水韵上平五微中,晖 衣同韵,普通话里韵母分别是ui 和 i ,根本不是一个或者相近的韵母。普通话韵母ei ui发音相近)。由此可见平水韵表的同韵字用普通话念,许多字的发音不存在押韵。至少我认为平水韵是与时代脱轨了的。试问当下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有几人能用南宋时期的平水县之声律诵读诗词。 因此,个人觉得当鼓励使用中华新韵,相对来说,中华新韵更接近普通话发音。也不必排挤平水韵,允许使用。 理由是:南宋人整理平水韵,其声律已经与时代普通话发音差异过大,不利于发展,如果我们还坚持使用与时代脱轨的韵律,那么是不是要把现在的简体字禁用,回到甲骨文时代或者秦始皇以前的篆体呢?那也是祖先记事最早的文明啊。但是现实社会以楷体为手写(正楷字)、简化字作为日常通行体,同样允许在书法作品中出现 篆体。因此,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是推行新韵,不排挤平水韵。中华新韵 中音韵归类与普通话也有差异须根据普通话标准读音进行整理完善,重新归类以适应当下普通话时代的需求,传承并发展好传统诗词文化。 个人在认知程度上与大型征文的官方存在差异,不论是应试也好,社会交流也罢,我们都必须承认普通话是当下交流所使用最广泛的“标准”发音。

  文化与时代脱轨了并不利于传承与发展。至少我不愿意为了传承古代文明让我回到穿树皮吃草根的原始社会去。南宋距今数百年,世事变迁。南宋时期没有汽车、高铁、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3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只能骑马。南宋时期没有中华新韵,故而文人必须遵从平水韵。现在有了中华新韵不让用,非要用发音与普通话差异大的平水韵。 这就好比从哈尔滨到3300多公里外的广州,放着现代文明的交通工具飞机、高铁、汽车不坐,非要骑马一样。生活节奏太快的当今社会,时间就是财富。放着现代化交通工具不用,花近20天骑马长途跋涉3300多公里去办事,即便没有学过医的人也能给出“有病”的诊断结论!!传承是对的,只是传承中值得关注并区别的是 要把‘守旧’和‘发展’区别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俗话说“入乡随俗”,古诗词流传至今,教学中按照现代普通话诵读,那么创作也应该入乡随俗按照普通话的音韵。识时务者为俊杰,普通话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如今,舞台朗诵诗歌诗词不都是普通话么,有谁按照南宋平水县的地方语言朗诵诗歌诗词呢?因此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可脱离时代。 每个人生下来的最初阶段是靠母乳或乳制品为主食(个别人母亲因难产至死的或许没吃过母乳),一周岁前没有牙齿,吃不了大鱼大肉,故而只能依赖于母乳及乳制品生存,周岁以后渐渐有了牙齿,有了咀嚼功能后才开始大鱼大肉是必然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个生存规律刚生下来就能吃大鱼大肉,也不可能依赖母乳及乳制品为主食、从刚生下来一直吃到老去。变通,才是适者生存所必须遵守的规律!

  再则,平水韵至今几百年历史,除了字音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外,难道字义就没有变化? 有本《古汉语字典》的工具书,其中的汉字古今用法大不相同。姑且不论几百年历史的平水韵是否在字义上与今天的普通话解释存在变化,就我98年初中毕业时 所接触到的‘菊花’一词,已经由原来单一的指花的品名、延伸出以菊花形状指代人体某个器官部位。那么今人用所平水韵的字音,实则上字义与南宋当时的理解就可能存在着差异。而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借用一下文字符号而已。好比投进一个篮板,英国人竖起大拇指说“beautiful”表示称赞,我们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借英语“where where”表达‘哪里 哪里’的自谦,还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成功完成了一次外语沟通,其实老外根本不知所云。 古人诗词依平水韵,今人以普通话诵读就会少了些韵律感。古人的诗词我们在读,我们写诗是给古人读吗,既然不是,那又为什么必须依平水韵??我们写给当下的人和未来的人读,普通话的普及之后,后来人还能听出平水韵诗词的押韵?我看很悬!我们今人在用的一种叫‘宋体字’的字体,但是并不是就必须遵守大宋法律。如果有人向我提出“你违反了大宋律法第几条,打八十大板罚五十两纹银”,我不可能就这么趴着给他揍吧。既然我们用‘宋体字’不必遵守大宋法律;同理,那我们学习平仄格律,就不必遵照那时的音韵。 格律诗词兴起于南北朝,在我看来格律仅是美化和修饰的作用,诗词的核心还是意境。没有一首诗词是因为格律完美而被人争相传颂,只因为意境高妙被千古流传。因此,人们记住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豪迈,偶尔借用一下抒发情怀;却少有人称颂同一首诗的上一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首尾复字的汉语言文字艺术的美感。 虽然我略懂一点(字字行行行雅韵,时时处处处春风。可笑情迷焉可笑,千金一掷娶千金。无畏无邪无富贵,有情有趣有德操。一生一旦一相爱,万死万劫万不抛……)叠字、复字的文字艺术的技巧性,但我始终还是追求意境上的突破,少一点文字艺术美感之下的直白,多一点有深意、有内涵的句子。 解放思想,也是在提高我们对文明的认知程度。传承发展 和传承守旧之间,前者是解放思想后的产物,后者是旧观念束缚下的根。把根拔掉确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韵律 诗词 戏说 随笔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