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鲁迅笔下的人生百态

作者:安欣   发表于:
浏览:157次    字数:124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虽已离世84周年,他笔下的人却从未死去。那些悲戚冷清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的形象,刻在了一代一代人的脑海。

  孔乙己

  在鲁迅塑造的众多人物当中,其中最令人无法释怀的角色之一就是孔乙己。给小孩茴香豆的是他,被打断腿用手走出去的也是他,满口“之乎者也”的还是他。

  《孔乙己》中笑出现的频率很多,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走来,也在人们的笑声中离去,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物。他的性格,也在周围人的奚落与笑声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展现了当时人们的麻木不仁,也为孔乙己这个形象平添了许多悲凉的意味,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孔乙己的悲剧。

  阿Q

  提起《阿Q正传》,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的中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阿Q。

  阿Q的巴掌,阿Q的自卑,阿Q的洋洋自得,阿Q的疯癫,无不让人看见民国的另一面。鲁迅先生,想让国民走出这可悲的旧社会:不要用巴掌让自己自欺欺人,不要用虚假的革命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忽视那些来自土地所给予的美好和文化。

  想起阿Q,想起他的荒谬,他的自轻自贱,他的自欺欺人,他的精神胜利法,这绝不是一个国人应该有的精神和自尊。提起阿Q就是和自我告别阿Q,这才是鲁迅先生当初写他的悲伤和良苦用心。

  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社会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最真实的写照。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意志顽强的人,但她在旧社会时期连做人最基本的权利都没有,最后沦为一个遭唾弃、被践踏、遇迫害且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侵蚀的人。

  对于封建礼教所带来的伤害和摧残,她无力地反抗:为反对再嫁、保住自己的名节,她听信柳妈的蛊惑之言,去土地庙里捐门槛;面对身边人的嘲讽、侮辱,她也只能默默痛苦地承受着。

  在多重打压下,她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深渊。她到最后也没认识到,要改变自身命运,只能推翻万恶的封建社会。

  闰土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的真实写照,那么鲁迅则通过《少年闰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与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艰难。

  少年时期的闰土藏着像鲁迅那样生活在四角天空内的孩子们所不知道的稀奇事情,那时的闰土腼腆善良。而成年时期的闰土脸上刻满了皱纹,全然不动,仿若一尊石像,儿时的活泼、勇敢、羞涩已经全然消失,只剩一脸的麻木。

  尤记最后那一声“老爷”,使得两颗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开来,两颗心灵就被这个称呼挡在了两边,无法交流,无法融合了,两人之间隔起了一道可悲的屏障。像闰土这样的人是善良、讲道德、守规矩的人,但传统的道德是压抑人的生命力的,他们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也就变得麻木了。

  鲁迅先生用他那犀利的文笔揭露人性,用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这些人物折射出人间百态,从初读时的生涩难懂到再读时的感慨万千,犹如一场成长的洗礼!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