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爱心背后无仇恨

作者:盐如玉   发表于:
浏览:68次    字数:174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43篇,  月稿:0

  亚裔学生赵承熙枪杀32条校园生命一周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复课了。

  用一周的时间,舔舐自己的伤口,这所不幸而遭受重创的学校与她的学生们,是怎么做的呢?

  在全校师生参加的悼念仪式上,凶手赵承熙也被列为遇难者。他们敲响了33声丧钟,向天空放飞了33个白色气球……一直看到这些气球消失后,学生们互相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当天上午,学生和校方相关负责人,还将33面白色旗帜,安放在弗大战争纪念教会前。

  而在此前的4月21日,在校园的操场上,人们将包括送给凶手赵承熙的33块纪念遇难者的花岗岩悼念石,摆放成一个半圆形。赵承熙的一块和其他各块一样,在剪成VT(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缩写)模样的桔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

  于学生们制作的网络报纸上,则陆续登载了不少安慰赵承熙家人的文字。在赵承熙姐姐的道歉文章后面,一个叫克拉克的网民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而另一个名为克里斯蒂娜的网民说:“赵承熙的家人也在我的祈祷名单中。”

  美国民众认为,赵承熙虽然犯了大罪,但与学校、社会和他周边的人此前没能对精神有问题的他提供应有的帮助有关,人们对此感到遗憾。人们还认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的背后,都带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赵承熙的行为,并不全是他的错,他同样是某项社会秩序出错之下的牺牲品。

  再看看人们对赵承熙本人的留言——

  “你没能获得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我希望你的家人能克服你的作为带给他们的痛苦。希望你对其他那么多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坏尽快复原,而这类事也不再重演。希望许多人心中对你的怨恨化为宽恕。”

  “希望你知道,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从这些话里,我们看不到对凶手的谴责与不满,相反地,人们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反思社会服务的不足和社会关爱的缺失,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做得更好。

  美国民众的这种反思,让我们感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人类理性的光辉。

  也就是弗大发生枪击案的同一天,我们这里,也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不幸事件:八岁孩子,被继母烙伤眼睛。

  跟弗大枪击案一样,这事件让我们全社会一起受伤。

  感人的是,从媒体报道这一事件那一天起,便有无数善良的人们,到病房去看望伤者,捐赠钱物。而从人们对“狠心继母”的“道德义愤”中,我却感到了阵阵隐忧。本地报纸甚至用了这样的大字标题:《×妇联希望从重从快处理》。姑不论“从重从快”的法律依据在何方,这里面是否有借“民意”绑架法律之嫌,以及,“无意间”无孔不入的人治阴影又掩去了几许法律的光辉,等等——这些,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而麻木了。但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些问题,却有必要向我们的社会发问。比方说,×妇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是否也该从“狠心继母”的角度,来想想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说“儿童是天使”,事实上是承认了一个人不是天生凶狠;而当一个“天使”一天天变得“凶狠”起来,纵不说她生长的环境难辞其咎,我们可曾想到她内心的困顿并设法去帮助过她?

  坦率说罢,在我眼里,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时之恶”表达自己的“道德义愤”虽说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实在说这东西往往流于廉价——“义正辞严”的背后,既可以推卸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可以踮起自己的“道德高标”。它其实是对“一时之恶”的放大,而不是消弭。

  是呵,事情过去很久了,“狠心继母”获刑13年。对此我无话可说——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罢。事情过去很久了我却久久不能释怀。一番“快意恩仇”过后,我们是否需要冷静思考一些问题?

  爱一个人并非一定要恨另一个人。恨是毒药,于疗救我们随时都在流血的社会伤口无益。就“拯救世风”说,也许,比“献出爱心”更重要的,是剜除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硬塞在我们心里的仇恨和冷漠。

  把几乎同时发生在地球上的两桩不幸事件放在一起审视,不仅因为人类面临共同的困境,也希望能够找到一剂消除人类内心残忍、走向共同文明的良药。

  2007年4月26日于邛海之滨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仇恨 文学 爱心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